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今世説

鎖定
《今世説》是清代王晫撰文言短篇志人類筆記小説集,八卷,成書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1] 
該書仿《世説新語》體例,記錄順治、康熙兩朝士大夫的言行逸事,多為作者親歷見聞。每事之末,又略注所記人物的簡歷,可作研究清初掌故者的稽考。 [2]  《今世説》的主旨是描摹士林,但同時也涉及到社會現狀的其他方面,如世態之炎涼、官場之險惡、吏治之腐敗以及與君子的甘守清貧相對照的羣小的趨炎附勢等等,從而從不同側面透露了清初的社會風貌與一部分士人在這特殊歷史環境中的觀念、心態與價值取向。 [5] 
作品名稱
今世説
作    者
王晫
創作年代
清代
文學體裁
筆記小説集
字    數
約45000

今世説內容簡介

《今世説》記載了作者所處時代(清順治,康熙兩朝)的文人士大夫的軼聞遺事。體例仿南朝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分門敍事,唯為避揭短傷人之嫌,刪自新、黜免、儉嗇、讒險,紕漏、仇隙六門,其餘三十門全同《世説新語》。 [1] 
《今世説》中除了記錄當代人物的言行外,還有作者對所記人物加的小注。 [1] 
《今世説》卷首有馮景香、丁藥園、毛際可、嚴允肇四人所作序以及作者自序,其後有《今世説評林》十三則和《例言》十四則,卷末有伍崇曜於咸豐二年所作跋。 [6] 

今世説作品目錄

《今世説》評林
例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方正
雅量
識鑑
賞譽
品藻
規箴
捷悟
夙慧
豪爽
容止
企羨
傷逝
棲逸
賢媛
術解
巧藝
寵禮
任誕
簡傲
排調
輕詆
假譎
汰侈
忿狷
尤悔
惑溺 [4] 

今世説創作背景

《世説新語》產生後,後世仿效者眾多,寧稼雨先生稱此類仿作為“世説體”小説。《今世説》即刊行於康熙二十二年的一部“世説體”小説。王晫自言其書取材自數十年中所見所聞,還有部分條目採錄自汪琬《説鈴》、陸圻《西陵新語》和汪舟次、林西仲等友人的“案頭新書”。該書不同於《世説新語》“以今人述古人”的創作方式,而是“以今人述今人”,故名《今世説》。 [6] 
全書或取材於汪璇《説鈴》、陸坼《西陵新語》等書,也有作者自己見聞的實錄,“自清興以來,名臣碩輔,下逮巖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紀述者,靡不旁搜廣輯、因文析類,以成一家言”(嚴允肇《今世説序》)。
作者數易其稿,經多年撰成此書,亦頗為自負,認為自己所記錄的人物甚為“傳神”,讀之可“心曠神怡”(《今世説自序》)。 [1] 

今世説人物介紹

郭鳴
郭鳴被授予崑山縣令職位。崑山是一個難以治理的縣城,吏人多豪滑。郭走馬上任,未到縣城五百餘里的地方,就有十數吏人夾道迎接。郭裝病不起,自懷部牒,抄小路一晝夜抵達縣城。守縣吏正在堂廡上大飲大嚼,見一老書生,儀狀樸野,直上堂踞坐,皆大怒,斥逐之,不肯去。視其手中所持,若文書狀,仔細一瞧,卻正是部裏發的崑山知縣的委任狀。眾人大驚,互相推擠,紛紛跪下叩頭謝罪。先前去迎接縣令的吏人,恰恰也回來了,見此情形,知道大事不妙,也叩頭求饒。郭笑遣之,吏愈恐,不肯起。郭問:“你們的所作所為我已經全部知道了。今天你們替自己考慮一下,想要舞文亂法,快意一時,而身陷刑戮呢,還是想奉公守法,飽食暖衣,養家餬口,過太平日子?”眾人都表示願意過太平日子。於是,郭鳴厲言正色地説:“如果真是這樣,我今天饒恕你們。後有犯者,嚴懲不貸!”"吏皆涕泣悔悟,直至郭鳴離任未有人犯法。 [1] 
侯輔之
侯輔之少遭家難,避居嘉興,捕者突至,逮繫登舟。侯默然,手執《周易》熟讀之,倦則依捕人卧。捕者以為痴,且以為紈絝子弟容易制服。將抵會城,眾捕人各自忙着收拾行李,放鬆了警惕。侯睨視兩岸桑翳無際,忽竄入桑林中,捕者出乎意外,疾追不能得。侯逃出後,微行近白門,遇人盤問,以《周易》示之,説:“我是算命先生。"遂脱於難。 [1] 
胡勵齋
胡勵齋以詞臣備兵常鎮。時鎮多盜賊,每擒一人,就株連百餘家,捕使按籍勾索。胡毅然爭曰:“罪犯為了延緩死期,血口誣陷善良清白,怎可輕信他們?”使者數至,數不與。復正色曰:“以殺人而討好上司,我不為也。何惜一官為數百人請命耶?”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1] 

今世説作品鑑賞

今世説主題思想

全書以較多的筆墨描繪當時讀書人的生活。如《吳六益負郭而居》條:“吳六益負郭而居,堂曰'梅花書屋',清溪喬木,映帶前後。每當橫潦載途,階下水深至骭。車馬到門,罕得見。吳讀書其中,意泊如也。”顯然吳六益的讀書生活帶有明顯的避世性質。既不願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又無力與之抗爭,消極避世是當時文人的一種普遍心態。更有甚者,《林視公自為生藏》條記主人公逃到自造的墓穴中讀書。這種自我麻醉的生活方式,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時讀書人處境的險惡。
書中所記文人每可見其為文之才思敏捷,為政之精明強幹,而作者對文字獄、文人反清復明活動等敏感問題則不敢正面觸及。偶爾涉及,也是輕輕地一筆帶過。如《吳漢搓少時不拘禮法》條記載性格簡傲的吳漢磋最終不免於禍,牽涉丁酉科場案。迫於情勢,有意迴避了事件本身,正反映了作者以善化惡的倫理觀,以及不願樹敵、惟恐惹禍的心理。他對清官的刻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正直的一面。如《胡勵齋為民請命》條,胡不願用殺無辜老百姓來取悦上司,表現了一個正直封建官吏的道德良知,也説明了當時官場腐敗、人民生命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社會現實。 [1] 

今世説藝術特色

該書所刻畫的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別具個性。如《周櫟園好客》條:“周櫟園好客,然不耐俗士。有過從者,周便率意與談,盡輒望其去。坐少久.輒露不快色,去又輒忘其姓字。”從周對待客人的態度中把其人恃才傲物卻又澹然忘機性格寫得入木三分。 [1] 
《今世説》確乎頗多精妙的寫生,文字簡淨,意趣明達,以一個精選的細節,便活靈活現地渲染出人物的某種特色。這是受《世説新語》的影響,卻也不乏晚明小品文的濡染。 [3] 

今世説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舉堂刊本,藏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咸豐二年(1852)“粵雅堂叢書”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説大觀”石印本;民國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石印本;1935年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中國文學參考資料叢書”排印“粵雅堂叢書”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説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1996年東方出版中心“文白對照歷代世説精華”排印本。 [1] 

今世説作者簡介

王晫,初名斐,字丹麓,號木庵,自號松溪子,浙江錢塘人。生於明末,約生活於清順治、康熙時。順治四年秀才。旋棄舉業,市隱讀書,廣交賓客。工於詩文。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舉堂集》三十五卷、《牆東草堂詞》及雜著多種。 [7] 
參考資料
  • 1.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第888-889頁
  • 2.    徐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編.歷代文學及工具書常識:南通師範學校,1978.11:第221頁
  • 3.    陳文新.《今世説》與王晫心態[J].明清小説研究,1990,(第1期).
  • 4.    (宋)張仲文,(清)王晫撰;吳晶,周膺點校.白獺髓 今世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06:目錄頁
  • 5.    陳大康.王晫和他的《今世説》[J].明清小説研究,1994,(第1期).
  • 6.    安憶涵.王《今世説》創作心態探析[J].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8,第35卷(2):96-100.
  • 7.    (清)張潮,(清)朱錫綬著.幽夢影 幽夢續影 大字版:中國盲文出版社,2015.11: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