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術便覽

(明代張潔編撰的書籍)

鎖定
《仁術便覽》,四卷。明代張潔(清泉)編。成書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本書按病分為九十四門,包括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病證。每門之首多冠以簡論,然後列方。方有一千四百餘首,以唐、宋、明醫方為主,多為臨牀常用。書末附二百餘種常用藥炮製方法及臨牀應用、禁忌,為研究中藥炮製提供了重要資料。
書名(異名)
《仁壽便覽》
作    者
張浩(清泉)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仁術便覽流傳版本

現存明萬曆十三年(1585)冀州刻本、萬曆刻清順治修補本等版本,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鉛印本,1985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鉛印本。

仁術便覽作者簡介

張潔,(一作張浩)明代臨邑人,子清泉。餘無考。集《仁術便覽》

仁術便覽書評、序言

序一
昔上古人多壽萬年,自黃帝無端而製為百草之經,毒天下後世,百病陡發,人幾不獲遂其生矣。然遽以不仁目其書,其書終不可廢,何也?亦顧用其術者何如耳。予唯刑是職,惴惴懼遠於仁術,然於古先王設刑之意,罔不競競。蓋以刑之繩人,猶藥之攻疾,疾止則已,人直則宥,無二道也。因退食之暇,見太守王公較政《仁術便覽》一書,喜而手之不倦,知為張君所纂輯也。予憫其缺略而補之,不敢妄為增加。誠以醫之為道,必洞見垣一方始得以刀圭投之。如執成方而殺人,何異於以挺與刃哉,其毒天下甚矣,其毒萬世甚矣。然有是編而不仁滋大,刑書鑄而俟人平反,是編存而俟人神明,其用以去病也。等之畏法則人盡反於古初,何異黃帝親授一經哉。不然予 以殺人者而謀生人,後之不善讀是書者,或至以生人者而反殺人,是豈餘之意也夫!
序二
岐黃家侈口而譚方伎,人持其説以爭相秦楚,幾令臧三耳矣。其所為標本支節,傳經遞絡,浮沉緩促,洪細起伏,一切按五部而約之三關,藉令越人見垣加功巧十等,諒毋委去膏肓而洞中嗣君也。善乎太倉令之言曰:臣不能起死而能知生,人病各以其意投之,病輒效,則治之非難,而中之難也。方書醫乘何翅充棟,而操指稍稍略似,可付咸陽一炬耳。文學張君蚤以儒生起家,已而厭棄,好養生言,用是搜古驗今,綦累成帙因扁其名曰《仁術便覽》。一開卷間,青囊大備,若入武庫,五兵縱橫,而言約理要,指掌可睹,真攝身者南車也。嗇生久視,達命者誠非之。然使疾病無夭迂而中其 恙,於人亦可有濟,毋亦長者之心哉。郡侯王公,當世所推轂,仁者也。公之惠此元元也,既已起疲癃而大造之矣。而尤有當於文學之言,乃飛尺檄,命應選廁一言以序之,遠哉乎公之用心也。公之政壽一郡,公之心壽一世,令大地以內有負憊無號者,公心慼慼焉。彼其旌幹所及,靡不旁皇,即令格於樹採者,則藥籠具在,振此足致無涯矣。夫亦以其恫 之心而託之以綏乎。州太學生夏惟勤精於其學,稱國手。公嘗屬之校讎,亦謂一字千金矣,是中經首哉。
萬曆乙酉秋九月望日
屬下吏冀州知州方應選謹撰
序三
嘗聞古人多無病,間有病而治之,惟移精變氣而已。末世病治以藥,或愈或不愈。夫病而後藥亦晚矣,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吾邑張君精於岐黃之業,集為《仁術便覽》,得病之情,知治之體,雜合以治,各得所宜,誠可以濟世蒸人。第治已病耳,何取乎?蓋古人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邪不能深入,是以多無病。治病者,亦不藥而癒。今之人,知奉生之道者寡,情慕云為,逆於生樂,不得已而治之,《仁術便覽》之刻可已哉。嗚呼,使不能病病,動伐其根本,而曰《仁術便覽》乃已試之方。茲刻也,病天下矣。
萬曆乙酉秋九月望日臨邑王再聘撰

仁術便覽章節目錄

卷一
中風
厥病
痛風(附濕痹 鶴膝風)
中寒
傷風冒風
傷寒
火門
中暑
中濕
肩背痛
心脾痛
耳病
眼目
牙齒
口舌
腹痛
鼻病
喉痹
頭痛
眩暈
頭風面腫
腰痛
脅痛
卷二
脾胃
氣滯
六鬱
痰病
哮病
喘病
咳嗽
肺癰
嘔吐
翻胃
嘈雜
吞酸
痞病
咳逆
消渴
傷食
內傷
黃疸
泄瀉
痢疾
瘧疾
水腫
鼓脹
卷三
癇病
顛狂
驚悸怔忡
虛損
諸血
嘔血
衄血
咳血
咯血
溺血
下血
自汗
盜汗
積聚
霍亂
燥結
諸淋
白濁
脱肛
跌撲損傷
破傷風
疝病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腳氣
痿病
卷四
諸瘡
痔瘡
楊梅瘡
刀箭瘡
疥癬瘡
下疳瘡
杖瘡
湯火瘡
騎馬癰
婦女經病
崩漏
赤白帶下
產前
產後
小兒諸病
救急諸方
解諸毒
炮製藥法

仁術便覽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四卷,討論了94種疾病的辨證治療,涵蓋了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每一種疾病病名之下首先冠以總論,次列方藥。總論簡明扼要,或審病因,或析病機,或辨證候,或論脈象,或述治法。附方則切合臨牀實際,切於實用。其總論可謂詳略得當,大病多論,小病少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以中風為例,張氏論中風用了450字,分析其病因病機為血虛有痰,或挾火與濕。辨證分為中腑者、中髒者,詳細描述了中腑者、中髒者的臨牀表現,指出了脈遲數者可治,大數而極者難治的經驗。提出了中風當以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又須分清氣虛、血虛的治療原則,強調了“初得即當順氣,日久則當活血”是萬古不易的治風之法。而本書總論部分論及黃疸僅18字,耳聾僅13字,詳略分別,可見一斑。
本書分析病因病機多以氣血痰鬱立論,如論痛風:“四肢百節走痛是也,他方謂之白虎、歷節風,有痰,有風熱,有風濕,有血虛。”診斷上則重視切脈診病,如論嘔吐:“脈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兇斷。”其論治法,則在高度的原則性上,又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如論火證證治:“陰虛火動難治,輕者可降,重則從其性而折之,實火可瀉,虛火可補。”而選方多來自歷代方書,尤以唐宋元明為多,如《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要方》《太平聖惠方》《和劑局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類證活人書》《脾胃論》《丹溪心法》等,此外還有不少民間效驗方。列述方劑講究方證對應,如六鬱門,首選越鞠丸解諸鬱;香附、蒼朮、川芎治療氣鬱;白芷、川芎、蒼朮、茯苓治療濕鬱;海石、香附、南星治療痰鬱;山梔、青黛、香附、蒼朮、川芎治療熱鬱;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治療血鬱;蒼朮、香附、山楂等治療食鬱。

仁術便覽影響評價

《仁術便覽》論病簡明扼要,選方簡便平易,用藥便廉穩妥,對於臨牀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1] 
參考資料
  • 1.    李明,郭瑞華,王全利. 《仁術便覽》學術特色探析[J]. 遼寧中醫雜誌,2014,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