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興鄉

(海南省澄邁縣原下轄鄉)

鎖定
仁興鄉,海南省澄邁縣下轄鄉(已撤銷)。
中文名
仁興鄉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海南省澄邁縣
人口數量
7380 人(1995年)
位於縣城西南部,地處東經109°49′至109°58′,北緯19°25′至19°39′,距縣城43公里。東臨南渡江,西與國營崑崙農場、和嶺農場毗鄰,北與中興鎮交界,南與西達農場接壤。全鄉周圍長達48.38公里,東西長11.88公里,南北寬3.44公里,呈稜形。屬丘陵崗地,西南高,向東北傾斜,花崗岩母質地層,耕作層結構以沙壤土為主,坡度一般15度以下,宜種植橡膠、甘蔗、南藥(如益智、砂仁、檳榔)等多種作物。境內丘連丘,嶺接嶺。較高山嶺有山帽嶺,海拔175.1米;雙鉗嶺,海拔153.8米;加音嶺,海拔191米。水系有:松運溪、下楊河、落坎河,下水河、鐵爐河等,分別流入南渡江。還有發美、拔落堀等5個山塘水庫,常年蓄水31.4萬立方米,灌溉農田2775畝。地處低緯度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23℃。偶有霜凍。年平均降雨量201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6天,年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有颱風影響。
清咸豐年間,仁興隸永泰鄉西黎中都。民國十八年(1929年),隸屬仁興團董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隸屬澄六區。民國二卡六年(1937年)隸屬澄一區仁厚鄉,轄美厚、美長、仁興、文路、加白、東星嶺、吳案等48個自然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隸屬澄五區中南鄉。
1950年5月,隸屬澄五區仁興鄉,轄仁興、東星嶺、吳案、文路、武萬、新興等18個自然村。1951年9月,隸屬澄五區,轄仁興、嶺侖、美合、美厚4個鄉。1953年10月,隸屬澄五區,轄白石嶺、道殿、仁興、長現、美合、嶺侖、大水、美厚8個鄉,1956年底,隸屬澄五區,轄仁興鄉(由仁興、嶺侖2鄉合併)、美厚鄉(由美厚、長現2個鄉合併)、美合鄉(由美合、白石嶺2個鄉合併)3箇中鄉。1957年8月,仁興、美合、嶺侖、道殿、美水、長現、美厚7個小鄉合併稱仁興鄉,有98個自然村。1958年6月6日,美合鄉併入仁興鄉。9月撤鄉建社,隸屬中興人民公社。1961年5月,從中興公社分出仁興人民公社,轄仁興、美長、聯豐、美合、民族、美厚6個大隊。1965年7月,美合大隊劃歸崑崙農場;聯豐大隊劃歸西達農場。1970年2月,成立仁興公社革命委員會。1974年從仁興大隊分出仁興、羣星、吳案3個大隊。1881年1月,聯豐大隊併入西達農場,4月,將加白、仁興、美長、羣星4個大隊及農科站、公社農場(艾溪農場)、公社企業等併入西達農場(1982年3月11日移交),由集體所有轉為全民所有制,民族大隊併入崑崙農場,同時仁興公社其他農村亦併入西達農場,但與前者不同,為西達農場場帶隊,原集體所有制不變。1985年1月,成立仁興區公所,太隊改為鄉,轄美厚、吳案、拾村、嶺侖、松運、四聯6個鄉。1987年12月,仁興區公所改為仁興鄉,各鄉改為村民委員會。1989年12月,村委會改為管理區,轄7個管理區,35個自然村和3個墟市。1995年11月,管理區複名為村民委員會。今仍之。
1995年,全鄉有1638户,總人口7380人,(男性3949人,女性3413人)農業勞動力3227人,黎、苗、壯等少數民族共109人,其餘均為漢族。以海南活為主,有蔡、王、張、李、吳、陳、符、楊等52個姓氏。水田6125畝,旱田796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糧食總產達4387.25噸,畝產292公斤,其中稻穀畝產310公斤,橡膠4228畝,年產幹膠200噸,年出售肉類156.56噸。全鄉林木面積5228畝,森林覆蓋率達40.8%。人均口糧410公斤,人年均純收入685元,私人存款額440萬元。1998年,全鄉土地總面積6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934.2畝,總人口9088人,有村(居)村會7個,自然村社38個。有中學1間,教職員20人,學生144人。小學18間,職員土114人,在校學生20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4%,鞏固率96%,升學率85%。有衞生院1間,佔地面積15畝,設有留醫室、婦產房、門診室、手術室、有病牀5張,醫務人員10人。私人診所7家,鄉村醫生7人佔還有郵電所、銀行營業所、工商所、派出所、税務所、供銷社等機關企事業單位。 [1] 
2002年7月,調整行政區劃,仁興鄉撤鄉設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