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義

鎖定
仁義,漢語詞彙,拼音:rén yì。釋義:仁愛和正義。
儒家的重要倫理範疇。其本意為仁愛與正義。早在《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而戰國時的孟子孟軻)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後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説,將“仁義”作為傳統道德的最高準則。宋代以後,由於理學家的闡發、推崇,“仁義”成為傳統道德的別名,而且常與“道德”並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稱為“五常”。
中文名
仁義
拼    音
rén yì
釋    義
仁愛,正義

仁義釋義

1、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性情温順,通達事理。 [1] 

仁義出處

禮記·曲禮上》。

仁義引證解釋

1. 亦作“仁誼”。仁愛和正義。
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孔穎達 疏:仁是施恩及物,義是裁斷合宜。
禮記·喪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呂氏春秋·適威》: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
《史記·秦始皇本紀》:聖智仁義,顯白道理。
漢書·食貨志上》:“陵夷至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誼,先富有而後禮讓。”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
韓愈《寄三學士》詩:生平企仁義,所學皆孔周。
王安石 《與王子醇書》:“且王師以仁義為本,豈宜以多殺斂怨耶?”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方旦(朱方旦)書示雲,正心誠意,道德仁義,方可看長安春色。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銀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2. 方言。性情善良。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仁義。”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倘若有人肯將我收留,讓我改邪歸正,咱從此以後,準要做個仁義之人。 [1] 

仁義其它含義

儒家重要倫理範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戰國時的孟軻曾着重提出,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説,將“仁義”作為傳統道德的最高原則。宋代以後,由於理學家的闡發、推崇,“仁義”成為傳統道德的別名。常與道德並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稱為“五常”。
孟軻拜孔伋為師, 曾經請教治理百姓什麼是當務之急。 孔伋説:叫他們先得到利益。孟軻問道:賢德的人教育百姓, 只談仁義就夠了, 何必要説利益? 孔伋説:仁義原本就是利益。 上不仁, 則下無法安分; 上不義, 則下也爾虞我詐, 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經》中説:‘利, 就是義的體現。又説:用利益安頓人心, 以弘揚道德。’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司馬光曰: 孔伋, 孟子的話, 都是一個道理。 只有仁義的人才知道仁義是最大的利, 不仁義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孟子對魏惠王直接宣揚仁義, 閉口不談利, 是因為談話的對象不同的緣故。
道家《道德經
仁義的解釋與定位,最早應屬老子。《道德經》:上德無為(讀衞),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又以為也。
道、德、仁、義、禮。
仁者非慈。道為原始,德配太初,仁括陰陽。而至於慈,多為(讀衞),多顧,多柔,多偏。是以自古先賢乃有“仁者無敵”,仁義之師,慈不掌兵之論。
仁,道德之下,親近、親和。人倫孝悌,自然無為(讀衞)。正所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仁義非慈,非虛,非名;無為而無畏。
真正仁義不僅包括“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這類大仁大義。也包括親善、親和,孝悌等等這類的,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人情、禮節。
我們是華夏後裔,那什麼叫華夏——華服袞冕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親善、親和,孝悌,和德。皆道,皆理,皆禮。
圍三缺一是仁;窮寇莫追是仁;有理讓三分,凡事留一線,共和、共贏,一樣是仁。
人敬還情,禮敬還禮;懲惡揚善,扶弱祛惡是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盜亦有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是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