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

鎖定
仁壽山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為市縣科普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地處渭水之濱,距隴西縣城1華里,佔地520公頃,東西走向,海拔1904.5米,公園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科級建制,內設九個股(室),現有職工105人,正式職工64人,公益性崗位職工41人,中共黨員32人。是一座名聞遐邇、頗負盛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之美稱。
中文名
仁壽山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省級
面    積
520 公頃

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發展歷史

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
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4張)
昔日樹木葱蘢,殿堂林立。漫長的戰禍,使仁壽山成為一座禿山。改革開放後,隴西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重修仁壽山。規劃建設的仁壽山公園,依山附勢,隨峯就險,以綠為主,點綴景觀。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恢復了始建於唐中葉“隴西堂”和南宋名將李澤夫婦的合葬古墓、唐代詩人李賀墓、太白井、太白故里等8處遺址遺蹟;修建了王炳全、傾海山烈士陵園,西進兒女紀念亭,少年英雄張新龍雕像,鐵錘英雄紀念亭“如一閣”、隴右革命紀念館等景點;6.3公里的專用公路形成環形旅遊線路;園前區巍峨屹立的山門牌坊和中華名醫隴西紀念館、隴西李氏名人紀念館、李氏文化博覽館等建築羣,一展隴西古建築雄風;門前的漢白玉拱橋,再現了黃土地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沿公園大門牌坊拾級而上,經過3亭38平台508級,到達隴西堂主祭區;千石路擺置形狀各異的景石,上刻老子《道德經》名句。園前區西側有312級拾級道直通山腰八角亭;風景林為公園乃至隴西縣城的綠色屏障。山上為傳統文化區,東有道教三清殿,西為佛教十方寺,大雄寶殿建築面積達882平方米,為定西最大的佛教大雄寶殿。甘肅四大文化之一隴西李氏文化的象徵“隴西堂”為世界李氏族人祭祖和研究隴西李氏文化架起了聯誼橋樑。雄踞仁壽山顛的魁星樓,古樸、典雅,登上樓頂,東西兩川盡收眼底,鞏昌古城一覽無餘。隴西碑林碑刻石雕收藏豐富,是收藏、研究和保護隴西碑刻的藝術博物館。

仁壽山省級森林公園主要景點

如一閣、大佛殿、西進亭、瑞亭、仰雲亭、烈士陵園、李家花園等景點各具特色。園內設有弈棋書畫、品茗雅座、風景攝影、登高攬勝、佐餐小飲等文化娛樂活動。5萬株側柏、雲杉、國槐把仁壽山裝扮得景色宜人,牡丹、芍藥、月季、大麗花、唐昌蒲、荷花、盆景,在不同的季節競相開放,吸引着萬千遊客。每年農曆四月八的朝山盛會在這裏舉行。仁壽山已成為隴中名山,仁壽山公園也成為遊人踏青瀏覽、逢節聚會、休閒娛樂的旅遊勝地。為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目前規劃在仁壽山麓開發佔地180畝土地的仁壽中醫藥養生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