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和彝族苗族鄉

鎖定
仁和彝族苗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 [4]  ,地處黔西市東北部,東與定新彝族苗族鄉交界,南與城關鎮相連,西與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毗鄰,北與大方縣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接壤, [1]  行政區域面積99.72平方千米。 [3]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仁愛、和平2鄉;1991年7月,並仁和、紙廠、桃園為仁和彝族苗族鄉。 [1]  截至2018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户籍人口為26401人。 [3]  截至2020年6月,仁和彝族苗族鄉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仁和社區。 [1]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6%。 [1]  2018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3] 
中文名
仁和彝族苗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
地理位置
黔西市東北部
面    積
99.72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仁和社區
電話區號
0857
郵政編碼
551518
車牌代碼
貴F
人    口
26401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仁和彝族苗族鄉建置沿革

仁和彝族苗族鄉人民政府
仁和彝族苗族鄉人民政府(1張)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仁愛、和平2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鄉合併為仁和鄉。
1953年5月,分置紙廠、仁和、黑魚3鄉。
1957年6月,仁和鄉改彝族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4年5月,復鄉,紙廠、桃園又分別改彝族苗族鄉。
1991年7月,並仁和、紙廠、桃園為仁和彝族苗族鄉。 [1] 

仁和彝族苗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轄12個行政村:桃園、百花、響水、永興、杜鵑、中塘、雙壩、竹盈、仁和、朝陽、春坪、中河,12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仁和彝族苗族鄉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仁和社區。 [1] 
仁和彝族苗族鄉區劃詳情
仁和社區
春坪社區
中河村
雙壩村
永興社區
朝陽村
響水村
中塘村
桃園社區
百花村
杜鵑村
/

仁和彝族苗族鄉地理環境

仁和彝族苗族鄉位置境域

仁和彝族苗族鄉地處黔西市東北部,東與定新彝族苗族鄉交界,南與城關鎮相連,西與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毗鄰,北與大方縣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接壤, [1]  行政區域面積99.72平方千米。 [3] 

仁和彝族苗族鄉地形地貌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地形大部為丘陵山地,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紙廠大坡位於春坪、永興兩村交界處,海拔1749米;最低點位於位於中河村中河一組,海拔1230米。 [1] 

仁和彝族苗族鄉氣候

仁和彝族苗族鄉多年平均氣温13.7℃。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58天。 [1] 

仁和彝族苗族鄉水文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小河流3條,其中中河河長3千米,黃河溝河長2千米,春光河河長4.1千米。 [1] 

仁和彝族苗族鄉自然災害

仁和彝族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凝凍等。大旱平均5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11年,持續時間70天。雹災平均4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82年,低窪堆積處月餘未融化,凝凍一般在冬季發生,最嚴重的一次凝凍災害發生在2008年1—2月,持續40多天,造成道路交通中斷,通信受阻,直接經濟損失2800多萬元。 [1] 

仁和彝族苗族鄉自然資源

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磷、硅等。煤炭地質儲量7.5億噸,集中分佈在響水、永興、杜鵑、中塘、雙壩等村,煤田總面積3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422畝,其中水田3402畝,旱地18020畝。 [1] 

仁和彝族苗族鄉人口

2011末,仁和彝族苗族鄉總人口2559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人,城鎮化率0.96%。另有流動人口833人。總人口中,男性13574人,佔53.05%;女性12016人,佔46.95%;14歲以下5718人,佔22.34%;15—64歲18181人,佔71.05%;65歲以上1691人,佔6.6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033人,佔35.3%;有彝、苗、滿、布依、仡佬、蒙古等9個少數民族,共16557人,佔64.7%。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2個民族,其中彝族901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4.43%;苗族2635人,佔15.91%。2011年,人口出生率9.53‰,人口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長率3.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1人。 [1] 
截至2018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户籍人口為26401人。 [3] 

仁和彝族苗族鄉經濟

仁和彝族苗族鄉綜述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6%。 [1] 
2018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3] 

仁和彝族苗族鄉農業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完成農業總產值5790萬元,比上年增長28.2%,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14.3%。 [1] 
仁和彝族苗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98噸,其中玉米1802噸,稻穀418噸,小麥430噸,豆類258噸,薯類30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苔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6500畝,產量36噸;苔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10噸。 [1] 
截止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完成退耕還林5552畝,林木覆蓋率達60%,活立木蓄積量408萬立方米。 [1] 

仁和彝族苗族鄉工業

仁和彝族苗族鄉形成以煤炭開採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工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78%。合法煤礦6對,材石場1家,金銀花公司1家,混凝土攪拌廠1家。 [1] 

仁和彝族苗族鄉金融業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83萬元,比上年下降0.42%;各項貸款餘額3601萬元,比上年下降0.08%。 [1] 

仁和彝族苗族鄉社會事業

仁和彝族苗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小學10所,在校生1995人,專任教師1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7%;初中1所,在校生2306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 [1] 

仁和彝族苗族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有綜合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萬多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280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1680套,廣播電視普及率95%以上。 [1]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有體育場地8處。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7%。 [1] 

仁和彝族苗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3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12個;病牀20張。專業衞生人員2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174人,參合率95%。 [1] 

仁和彝族苗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户,人數10人,支出1.07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89元,比上年增長5.1%;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92人次,支出7.9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80户,人數2644人,支出173.9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4人,支出6.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8000元;農村臨時救濟4342人次,支出57.9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9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2.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89%。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491人。 [1] 

仁和彝族苗族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仁和彝族苗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8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190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12件,徵訂報紙356份、期刊37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200户,比上年減少3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9%;移動電話用户5610户,比上年增加1205户;寬帶接入用户95户,比上年增加30户。 [1] 

仁和彝族苗族鄉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有煤炭企業6家,產煤180萬噸。 [1] 

仁和彝族苗族鄉交通

2011年,仁和彝族苗族鄉境內村村通公路,其中7個村通柏油路,有縣級公路黔化路1條,長14千米。鄉村公路12條,總長158千米。 [1] 

仁和彝族苗族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仁愛、和平鄉合併,兩鄉各取一字,命名仁和。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丁治學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貴州省卷 上.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03:0980-0981.
  • 2.    仁和彝族苗族鄉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12]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 554.
  • 4.    黔西市人民政府門户網-歷史沿革  .黔西市人民政府門户網[引用日期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