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和區

鎖定
仁和區,四川省攀枝花市轄區,地處攀西大裂谷,位於川滇交界處,地理座標為北緯26°06′~26°47′,東經101°24′~101°56′之間,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炎熱、乾燥,氣温日變化大,年變化小,總面積1728.9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常住人口26.67萬人。 [32]  截至2023年3月,仁和區轄1個街道、8個鎮、5個鄉, [1]  區人民政府駐攀枝花大道南段1446號。
仁和區是一座歷史悠久之城。據史料記載,仁和境內古為梁州之域,周成王時合梁州於雍,亦為雍州之域;1973年2月,組建郊區;1981年8月7日,更名為仁和區。境內有諸葛亮率蜀軍南征“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古渡口和古營盤,有見證攀枝花建設歷史的大田會議舊址,有見證朱德與雷雲飛結識的神秘“烏拉國”,有保持原貌的史迪威公路,有“談經古樂”“板凳龍”“羊皮鼓舞”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迤沙拉。1982年,經省政府批准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 [19] 
2022年,仁和區地區生產總值(GDP)257.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3.6%。 [32] 
中文名
仁和區
外文名
Renhe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510411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攀枝花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面    積
1728.98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8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攀枝花大道南段1446號
電話區號
0812
郵政編碼
6170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氣候
人口數量
26.67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32] 
著名景點
大黑山森林公園
寶鼎生態旅遊區
機    場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
火車站
攀枝花站攀枝花南站
車牌代碼
川D
地區生產總值
257.70 億元(2022年) [32] 

仁和區歷史沿革

秦漢時,仁和區境域由中央政權所設郡縣管轄。
仁和區建設 仁和區建設
兩晉、隋唐、五代十國到宋、除屬中央政權所設州縣治理外,曾長期為南詔、大理等地方政權割據。
元朝,屬雲南行省黎溪、柏興、北勝各州所轄。
明朝,分屬四川省會川衞、鹽井衞和雲南省姚州、北勝州。
清朝,仍跨四川和雲南兩省,分屬四川寧遠府、雲南楚雄府所轄州縣。
民國廢州、府,屬四川省會理、鹽邊縣和雲南省大姚縣(後析出永仁縣)、華坪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域仍跨兩省4縣;會理縣第八區(紅格);鹽邊縣第五區(同德)、第六區(務本);永仁縣第三區(大田)、第四區(仁和);華坪縣三陽區。
1965年12月31日,將雲南、四川兩省4縣劃入的43個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個行政區。
1973年2月,將四個行政區組建成東區、西區、郊區3個縣級市轄區。
1981年1月27日,郊區革委會改稱郊區人民政府。同年8月7日,郊區更名為仁和區。
1987年3月4日,渡口市仁和區更名為攀枝花市仁和區。 [24] 

仁和區行政區劃

仁和區區劃沿革

1973年2月22日,撤銷大河、大田、金江、玉泉四個行政區建置,組建東區、西區、郊區3個縣級市轄區。郊區轄大河、總髮、中壩、向陽、大田、紅旗、東方紅、新華、新生、福田、同德、民政、務本、新民、安寧15個公社。郊區黨政機關駐地為仁和鎮。
1974年10月8日,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建議將雲南省永仁縣平地、大龍潭兩個公社劃歸四川省渡口市領導的指示》([1974]7號文件)精神,雲南省永仁縣將平地(不包括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橋三個生產隊)和大龍潭公社移交渡口市郊區管轄。
1975年6月,行政區劃又一次調整,東、西區所轄的前進、銀江、五七、平江4個公社劃歸郊區管轄。
1978年2月,四川省革委會決定,將會理縣的紅格、新九、猛新3個公社與和愛公社的團結、順利、新華、聯合4個生產大隊劃歸渡口市郊區管轄。渡口市郊區轄紅格、新九、猛新、和愛、安寧、新民、務本、銀江、新生、同德、新華、民政、平江、五七、福田、前進、中壩、大河、總髮、東方紅、紅旗、大田、平地、大龍潭、向陽25個公社。
1983年10月,新九鄉與猛新鄉合併,統稱新九鄉;同年大河公社與仁和鎮合併,統稱仁和鎮。同年按《憲法》規定,將全區的公社改為鄉,由原來的25個公社變為1鎮23個鄉。
1990年6月9日,二灘水電站建設需要,行政區劃再次變動,紅格、新九、和愛、安寧、新民5個鄉劃歸鹽邊縣管轄。仁和區由新生、同德、新華、民政、福田、平江、太平、前進、仁和、中壩、總髮、永富、啊喇、大田、平地、大龍潭、魚塘、銀江、務本等1鎮18個鄉組成。
1994年3月,原屬仁和區的銀江鄉(其中新莊村劃歸西區)和前進鄉的中心炳草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樹、老熊箐3個村民組劃歸東區,平江鄉劃歸西區,原東區管轄的大河中路、金江兩個街道辦劃歸仁和區。調整後,仁和區轄仁和鎮、大龍潭鄉、平地鄉、大田鄉、永富鄉、啊喇鄉、總髮鄉、中壩鄉、前進鄉、魚塘鄉、太平鄉、務本鄉、民政鄉、新生鄉、新華鄉、同德鄉、金江街道辦、大河中路街道辦,共1鎮16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1996年8月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攀枝花市仁和區撤銷同德鄉、大田鄉、平地彝族鄉、福田彝族鄉,建立同德鎮、大田鎮、平地鎮、福田鎮。
1998年6月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仁和區撤銷魚塘彝族鄉和金江街道辦事處,新建金江鎮。鎮人民政府駐金江,轄原魚塘彝族鄉、金江街道辦事處所屬行政區域。
2001年9月5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仁和區撤銷前進鄉,新建前進鎮,鎮人民政府駐前進,轄原前進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民政鄉、新華鄉,新建佈德鎮,鎮人民政府駐佈德,轄原民政鄉、新華鄉所屬行政區域;撤銷新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同德鎮;撤銷永富鄉、啊喇鄉,新建啊喇彝族鄉,鄉人民政府駐永富,轄原永富鄉、啊喇鄉所屬行政區域。
2020年,經鄉鎮行政區劃改革,撤銷總髮鄉,併入仁和鎮,鎮人民政府駐仁和鎮。 [24] 

仁和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3月,仁和區轄1個街道、8個鎮、5個鄉,共設64個行政村、426個村民小組、25個居民委員會、175個居民小組。 [1]  區人民政府駐攀枝花大道南段1446號。
仁和區行政區劃表
類別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類別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街道
510411001000
510411106000
510411100000
510411107000
510411101000
510411200000
510411102000
510411201000
510411103000
510411203000
510411104000
510411204000
510411105000
510411205000
參考資料來源 [31] 

仁和區地理環境

仁和區位置境域

仁和區地處攀西大裂谷,位於川滇交界處。地理座標為北緯26°06′~26°47′,東經101°24′~101°56′之間。東臨會理市,南接雲南省永仁縣,西靠雲南省華坪縣,北連鹽邊縣,總面積1728.98平方千米。 [19] 

仁和區地形地貌

仁和區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破碎,山地走向近於南北,與金沙江支谷地走向平行排列,山谷相間,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佈。境內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海拔最高點為務本鄉大黑山花肋巴峯,海拔高度2926米;最低點是平地鎮師莊金沙江出口處,海拔高度937米;最大垂直相對高差1989米。 [18] 

仁和區氣候

仁和區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炎熱、乾燥,氣温日變化大,年變化小,年平均氣温21.5℃,年降雨755.6毫米,日照天數2500小時,無霜期天數365天,四季不分明而幹雨季分明,日照多,蒸發旺盛;小氣候複雜多樣,立體氣候明顯,全區分為3個垂直氣候帶: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為乾熱河谷性氣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為暖潤低中山氣候;海拔2200米以上的中山頂部為冷濕中山氣候。 [19] 

仁和區水文

仁和區境內河流屬金沙江上段水系,分佈有大河、巴關河、摩梭河、迤資河、納拉河、塘壩河等河流。 [18] 

仁和區自然資源

仁和區土地資源

2021年,仁和區轄區面積172885.03公頃,具體分為:濕地287.33公頃,二級地類均為內陸灘塗。耕地9798.82公頃,其中水田3502.53公頃,水澆地175.33公頃,旱地6120.96公頃。林地104632.58公頃,其中喬木林地74612.51公頃,灌木林地20831.78公頃,竹林地86.02公頃,其他林地9102.27公頃。草地3724.75公頃,二級地類均為其他草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806.62公頃,其中城市2500.45公頃,建制鎮163.54公頃,村莊4412.67公頃,採礦用地705.75公頃,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4.2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726.54公頃,其中鐵路用地222.97公頃,公路用地1256.63公頃,機場用地242.93公頃,港口碼頭用地0.27公頃,管道運輸用地3.74公頃。水工建築用地158.17公頃(無二級地類)。水域3957.27公頃,其中河流水面1612.06公頃,水庫水面1233.01公頃,坑塘水面739.66公頃,溝渠372.54公頃。其他土地3754.4公頃,其中農村道路1968.57公頃,設施農用地94.12公頃,田坎1673.14公頃,裸土地4.94公頃,裸岩石砥地13.63公頃。 [20] 

仁和區水資源

仁和區水資源總量51773萬立方米,年過境可利用量5200萬立方米。現有水電站1個,水電總裝機容量0.84萬千瓦。全區光伏和風電技術可開發量為3118.5兆瓦。 [19] 

仁和區礦產資源

仁和區境內物產豐富,煤炭儲量位居四川省縣區之冠,石墨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帶30餘處,礦產地170餘處,遠景儲量釩鈦磁鐵礦達49億噸、煤炭儲量達8億噸、石墨儲量達2億噸,還有銅、鎂、金、白雲石、花崗石、蛭石、石灰石等礦產。 [19] 

仁和區生物資源

仁和區境內有野生動物359種,其中陸生哺乳綱9目31科54種,兩棲爬行類17科78種,鳥綱17目47科227種。有野生植物130科,372屬,546種。自然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灌叢、灌草叢和稀樹灌草叢5個類型,主要羣落有4個。有百年以上古樹156株,其中一級古樹3株,二級古樹32株,三級古樹116株。 [20] 
仁和區自然環境

仁和區人口

仁和區人口數量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户籍總人口24.30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2.56萬人,城鎮人口11.74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478人,當年死亡人口173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98‰。年末常住人口26.6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09%。 [32] 

仁和區民族構成

仁和區共36個民族,有平地、啊喇、大龍潭、福田、金江5個少數民族鄉鎮。少數民族人口5.0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9%,其中世居民族7個:彝族漢族傣族傈僳族回族白族苗族 [19]  [21] 

仁和區經濟

仁和區綜述

2022年,仁和區地區生產總值(GDP)257.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39億元,增長4.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8.2%,拉動經濟增長0.6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44.93億元,增長2.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2%,拉動經濟增長1.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7.38億元,增長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7%,拉動經濟增長1.3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13.2:56.8:30.0調整為13.8:56.2:30.0。 [32] 
平地鎮迤沙拉村
2022年,仁和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佔GDP的比重為65.7%,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12.55億元,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49.36億元,增長2.8%。
2022年,仁和區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4240元,比上年增長4.5%;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370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4元,比上年增長6.4%;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7337元,增長4.2%。 [32] 

仁和區第一產業

仁和區水稻栽種 仁和區水稻栽種
2022年,仁和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5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農業產值44.07億元,增長5.2%;林業產值0.97億元,增長4.9%;畜牧業產值9.53億元,增長6.2%;漁業產值0.47億元,增長5.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51億元,增長9.0%。
2022年,仁和區糧食播種面積12.25萬畝,比上年增長1.7%;油料播種面積0.87萬畝,增長0.1%;煙葉播種面積1.58萬畝,增長5.9%;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8.92萬畝,增長3.4%;瓜果類播種面積0.19萬畝,增長2.9%。
2022年,仁和區糧食總產量4.37萬噸,下降1.0%;油料產量0.10萬噸,增長1.2%;煙葉產量0.23萬噸,增長6.2%;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2.66萬噸,增長3.2%;瓜果類產量0.42萬噸,增長4.3%;園林水果產量22.36萬噸,增長11.0%。
2022年,仁和區畜牧業生豬出欄17.59萬頭,比上年增長4.5%;牛出欄0.93萬頭,增長4.7%;羊出欄13.72萬隻,增長3.4%;家禽出欄153.21萬隻,增長1.9%。豬肉產量增長5.3%,牛肉產量增長5.8%,羊肉產量增長4.1%,禽蛋產量增長5.1%,牛奶產量增長0.7%。農業機械總動力26.7萬千瓦。 [32] 

仁和區第二產業

2022年,仁和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25.59億元,比上年增長3.3%。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5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7%。
2022年,仁和區建築業增加值20.05億元,比上年增長4.9%。年末建築業資質等級以上企業26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2.42億元,比上年增長8.8%。 [32] 

仁和區第三產業

2022年,仁和區房地產投資59.39億元,比上年下降4.3%。商品房施工面積319.61萬平方米,增長9.7%。商品房銷售面積57.01萬平方米,下降18.8%,商品房銷售額32.15億元,下降27.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7.88萬平方米,下降27.2%,住宅銷售額29.17億元,下降29.9%。 [32] 
仁和區城區建設
2022年,仁和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4%。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59億元,增長3.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7億元,增長4.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53.65億元,增長3.4%;餐飲收入8.31億元,增長3.8%。
2022年,仁和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1.10億元,其中國內省外到位資金31.16億元。
2022年,仁和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45億元。固定電話用户8.14萬户,移動電話用户數28.03萬户,國際互聯網用户數8.88萬户。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13.8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88.01億元,增長18.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61.86億元,增長17.8%。 [32] 

仁和區交通運輸

仁和區自古以來就是蜀滇重要通道。保安營機場、金江火車站、火車南站位於轄區內,G5高速、攀麗高速、攀大高速貫穿境內,是四川省向南經雲南昆明連接東盟陸上通道的必經之地,發揮着川滇交界重要物資集散作用。 [2]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524千米,等級公路達119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3千米。公路客運週轉量3071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週轉量191396萬噸千米。 [32] 

仁和區政治

仁和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白春林
區政協主席
參考資料 [22-23]  [33] 

仁和區社會事業

仁和區教育事業

總髮鄉中心學校 總髮鄉中心學校 [3]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擁有普通中學學校9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小學15所,幼兒園34所。普通中學在校生8628人,中等職業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5573人,小學在校生11727人,幼兒在園兒童數7770人。普通中學學校專任教師813人;小學專任教師84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6%。 [32] 

仁和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擁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總量42.3萬冊。全區14個鄉鎮(街道)建有綜合文化站,64個村、25個社區建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鎮廣播站13個,79個自然村全部開通廣播。廣播覆蓋率98.0%;電視覆蓋率96.0%。 [32] 

仁和區科學技術

2022年,仁和區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33億元。全年授予專利權446件,有效發明專利80件。 [32] 

仁和區體育事業

2022年,仁和區擁有體育場(館)776個,各級體育社會團體12個,全民健身路徑156條,社會體育指導站18個。全年舉辦了20次全民健身活動,參加活動人數3萬人。 [32] 

仁和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擁有醫療衞生機構242個,其中:仁和區轄區內現有市屬醫療機構3個;區屬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39個(含社會辦醫),其中,公立醫療衞生機構21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3個,村衞生室88個,社會辦醫機構120個。轄區內共有衞生技術人員18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66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2.51人,註冊護士923人,鄉村醫生58人。轄區醫療機構共有牀位2348張,每千人牀位8.84張。 [32] 

仁和區社會保障

2022年,仁和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7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2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8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
2022年,仁和區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44人,比上年減少101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675人,比上年減少21人。
截至2022年末,仁和區擁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個,牀位數20張;社會福利院1個,牀位數20張;敬老院6個,牀位數520張。 [32] 

仁和區風景名勝

  • 大黑山森林公園
攀西峽谷 攀西峽谷
大黑山森林公園位於務本鄉。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大黑山又名老火山、大火山,屬橫斷山脈小相嶺餘脈。公園總面積1200公頃。大黑山老鷹峯海拔2926米,是仁和區境內海拔最高點。森林公園以雄、奇、險、秀著稱,景區內羣峯疊翠,奇松怪石多,原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物種多樣,其中珍稀動物、名花奇木不少。景區由林海、石林、龍洞、捨身崖、觀音崖、桃花園、烏拉天國、朱德智結草莽英雄雷雲飛的原址等50餘個景點組成。 [25] 
  • 寶鼎生態旅遊區
寶鼎生態旅遊區
寶鼎生態旅遊區(1張)
寶鼎生態旅遊區位於太平鄉,是以森林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當地平均温度20~25攝氏度,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光熱資源滿足了百合花生長的需求,每年五六月份,引植的上萬株百合花競相開放,粉色、白色、黃色百合將整個寶鼎山點綴。是集遊覽觀光、休閒避暑、朝山禮佛、餐飲娛樂、觀賞獼猴及鬱金香百合花為一體的旅遊區。 [26-27] 
  • 苴卻硯文化旅遊區
苴卻硯文化旅遊區
苴卻硯文化旅遊區(3張)
苴卻硯文化旅遊區位於仁和主城區,AAA級景區,毗鄰濱河濕地公園,緊鄰攀枝花火車南站。旅遊區以苴卻硯文化為核心,輔以名硯文化、非遺文化等,以“一軸兩帶三中心”佈局,建成並免費開放了以展示、科普、教育、體驗研學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攀枝花苴卻硯博物館”;以藝術文化教育培訓、康體養身為核心,配套攀枝花特色餐飲,打造花城文化、旅遊、休閒、消費聚集區於一體的“玉石文化街”;以苴卻硯文化研究中心、大師藝術館、苴卻硯大師工坊、文房四寶集市、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教學基地、硯文化主題酒店及旅行商集羣、自駕旅遊服務、攀西特產銷售等苴卻硯主題文化研學旅遊聚集區和苴卻硯文化旅遊商品集中交易區於一體的“苴卻硯文化旅遊街區”。 [28] 
  • 蓮鄉佈德旅遊景區
蓮鄉佈德旅遊景區
蓮鄉佈德旅遊景區(2張)
蓮鄉佈德旅遊景區,AAA級景區,佔地面積約400畝,景區內建立現代生產基地,引進花蓮、睡蓮等觀賞蓮,提升觀賞蓮藕多樣性,輔以建設亭、閣、樓、路和其他配套設施,開發藕帶、蓮籽加工成系列綠色食品、保健食品,形成集蓮藕生產、觀賞旅遊、飲食垂釣、休閒購物、康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28] 

仁和區地方特產

  • 苴卻硯
苴卻硯
苴卻硯(4張)
苴卻硯是中國名硯之一,主產於仁和區。1909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榮獲金獎;2011年7月12日,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4] 
  • 中壩草莓
中壩草莓
中壩草莓(2張)
中壩草莓,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中壩草莓果形大、紡錘形;萼片大、反捲;果面鮮紅色、有光澤,種子黃色、微凹;髓心白色、中空;果肉粉紅色、肉質細、緻密;味濃、酸甜適口,有香氣,汁液較多。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中壩草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9] 
  • 大田石榴
大田石榴
大田石榴(3張)
大田石榴,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大田石榴色澤絢麗,果形端正,果大皮薄,籽粒晶瑩剔透,味甜爽口,籽軟核小。果汁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大田石榴產品取得了農業部的“綠色食品”認證證書。2011年11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田石榴”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0] 
  •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2張)
攀枝花芒果,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攀枝花地處北緯26°,位於西南內陸地區,屬於南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具有“南方熱量,北方光照”的優越條件,地貌類型複雜多樣,以山地為主。這樣的海拔與地勢利於芒果吸收光熱,山地種植的通風透光條件好,利於傳粉坐果。種植出的芒果具有甜大鮮的特點。攀枝花芒果花期無梅雨,果期無颱風。由於光照強,熱量足,相對乾旱,有利於芒果生長、開花、結果,果型美,外觀漂亮;晝夜温差大,有利於果實中澱粉的積累和糖分的轉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2010年3月2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攀枝花芒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仁和區榮譽稱號

2020年3月31日,仁和區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5] 
2020年11月25日,仁和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6] 
2020年12月28日,仁和區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7] 
2021年1月18日,仁和區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8]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9] 
2021年2月,仁和區被評為2020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 [10] 
2021年4月,仁和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11] 
2021年6月21日,仁和區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2] 
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政務公開促進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確定攀枝花市仁和區為先行縣。 [13] 
2021年8月,仁和區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4] 
2021年11月12日,仁和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5] 
2022年3月,仁和區被評為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 [16] 
2022年4月,仁和區入選四川省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名單。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