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化縣

鎖定
仁化縣,廣東省韶關市轄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廣東省北部,位於東經113°30′-114°02′,北緯24°56′-25°27′,縣境東西長47.3千米,南北寬44千米,總面積222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70%,丘陵20%,小平原10%。轄1個街道、10個鎮、125個村(居),縣人民政府駐丹霞街道 [1-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仁化縣常住人口為186009人。 [32] 
仁化縣歷史悠久,南朝齊年間(479-502年),始建仁化縣,距今1500多年。因“尉佗自王南越,築仁化城,後為仁化鄉。唐垂拱中置縣於仁化鄉之走馬坪,因以仁化名縣。”仁化縣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丹霞山)的所在地。錦江湞江交匯後流入北江匯入珠江,是連接珠三角和內地的“橋頭堡”。 [2]  [4-5]  是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37] 
2020年,仁化縣實現生產總值103514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7614萬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25191萬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82343萬元,下降0.1%。 [33] 
中文名
仁化
外文名
Renhua
別    名
錦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韶關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北部
面    積
2223 km² [2] 
下轄地區
轄10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
政府駐地
丹霞街道
電話區號
0751
郵政編碼
512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丹霞山石塘古村雙峯寨雲龍寺塔、靈溪河森林旅遊度假公園
火車站
丹霞山站
車牌代碼
粵F
地區生產總值
1035148 萬元(2020年)
行政代碼
440224
人    口
18600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仁化縣歷史沿革

仁化縣春秋時屬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揚越。
秦朝屬陸梁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仁化縣地域屬南海郡。
仁化縣 仁化縣
秦末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自建南越國,仁化地域隸屬之。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歸漢,仁化為曲江縣地域,屬桂陽郡,隸荊州。
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陽郡南部都尉置始興郡治曲江縣,仁化地域改屬荊州始興郡曲江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仁化縣屬廣州總管番州曲江縣,不久屬廣州總管東衡州曲江縣。貞觀元年(627年)屬嶺南道韶州曲江縣。
元朝屬江西省廣東道韶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稱府,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又撤銷廣東道,仁化縣改屬廣東行省韶州府。
清屬廣東省韶州府。 [6] 
民國元年(1912年)裁韶州府,仁化縣直屬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仁化隸廣東省西北綏靖委員會。
民國二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36年-1949年)仁化縣屬廣東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6日全縣境解放。隨即成立仁化縣人民政府,屬廣東省北江專區
1952年仁化縣屬中南軍政委員會廣東省粵北行政區。1956年仁化縣屬廣東省韶關專區。
1958年11月7日,仁化縣併入廣東省韶關市,為市管轄的郊區。
1961年1月17日仁化從韶關市劃出,恢復縣建制,屬廣東省韶關專區
1968年2月21日仁化縣撤銷縣人民委員會,成立縣革命委員會,隸廣東省韶關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1月,恢復仁化縣人民政府,屬廣東省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市與韶關地區合併,以市帶縣,仁化縣屬廣東省韶關市轄。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將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調整前,仁化縣面積1822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調整後,仁化縣轄仁化、城口、長江、扶溪、董塘、石塘、聞韶、丹霞、紅山、黃坑、大橋、周田12個鎮。

仁化縣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仁化縣轄1個街道、10個鎮:丹霞街道聞韶鎮扶溪鎮長江鎮城口鎮紅山鎮石塘鎮董塘鎮、大橋鎮、周田鎮、黃坑鎮。共有109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丹霞街道。 [2-3] 

仁化縣地理環境

仁化縣位置境域

仁化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位於東經113°30′-114°02′,北緯24°56′-25°27′,地處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東接江西省崇義大餘縣,北鄰湖南省汝城縣,南面緊鄰韶關市區。縣境東西長47.3千米,南北寬44千米,總面積2223平方千米。 [2]  [7] 

仁化縣地形地貌

仁化縣地層發育較為齊全,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地貌大體北高南低,地形複雜,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佔70%、丘陵約佔20%、小平原佔10%,總體走向為東南向,西北錫林峯高1394.5米,北東角範水山高1559.3米。 [8] 

仁化縣氣候

仁化縣地處中亞熱帶南沿,盛行暖濕的亞熱帶季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冷,夏秋熱,年平均氣温為19.6℃,積温7180℃,極端最高温40.0℃,最低温為-5.4℃℃。年平均降雨量為1665毫米左右,年降雨日數為17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06.0小時,太陽輻射量為107.2千卡/平方釐米,無霜期308天。
仁化縣四季氣候特點是:
春季,陰雨天氣多,陽光少,空氣潮濕,天氣多變,氣候由冷向暖過度;
夏季,雨水多,雷雨、洪澇、強風、高温活躍,強對流天氣頻繁;
秋季,雨水少,陽光普照,空氣乾燥,天氣穩定,氣候由暖向冷過度;
冬季,天氣冷,早晚温差大,雨量少,霜日、冰凍、寒潮、低温天氣常出現,寒冷天氣較多。 [8] 

仁化縣自然資源

仁化縣森林資源

截至2020年9月,仁化縣森林覆蓋率80.51%。 [9]  仁化縣是廣東省重點林業生態縣,其中毛竹面積46萬畝,蓄積量1.15億株,年產毛竹1000萬株。
茶葉面積2.02萬畝,年產幹茶2000噸,素有廣東省“毛竹之鄉”、“白毛茶之鄉”的美稱。 [8]  [10] 

仁化縣水能資源

仁化縣水力資源藴藏量約16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17.53萬千瓦時,年發電量達7.13億千瓦時。火電總裝機容量達12萬千瓦時,年發電量可達7、66億千瓦時,是全國首批初級電氣化達標縣。 [8] 

仁化縣礦產資源

仁化縣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主要有鉛、鋅、鎢、鐵、銅、鈾、錳、錫、硅石、磷、水晶、花崗岩等40餘種,境內有亞洲最大的鉛鋅生產基地凡口鉛鋅礦和鋅冶煉企業丹霞冶煉廠。 [8] 

仁化縣地熱資源

仁化縣已發現城口鎮城羣村、聞韶暖水村等18處地熱資源,具有分佈廣、水質優、貯量大、埋藏淺等特點。 [8] 

仁化縣人口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常住人口21.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7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1.42%,比上年末提高0.41個百分點,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0.4%。
全年出生人口2051人,出生率10.64‰;死亡人口1351人,死亡率7.01‰;自然增長率3.63‰。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户籍人口2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9萬人,佔40.4%;鄉村人口14.6萬人,佔59.6%;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2.5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1%;女性人口1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49%。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仁化縣常住人口為186009人。 [32] 

仁化縣政治

縣委書記:林國華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擁軍 [34]  [39-40]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邱志堅 [39]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付養、鄧田庭、馬小榮、夏德文、周任康、何旺財 [39] 

仁化縣經濟

仁化縣綜述

仁化縣 仁化縣
2019年,仁化縣生產總值(GDP)94345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5832萬元,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351700萬元,下降0.8%,其中:工業增加值306155萬元,下降2.1%;第三產業增加值385918萬元,增長6.4%;第一、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7.3%和82.7%,分別拉動GDP增長0.9和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負增長,拉低GDP0.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1.8:37.3:40.9。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萬元,同比增長1.9%。
2019年,仁化縣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1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3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08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57人。
2019年,仁化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5559萬元,同比增長10.3%,其中:税收收入41448萬元,同比下降2.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83084萬元,同比增長12.6%,其中:教育支出43410萬元,同比增長7.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0109萬元,同比增長22.2%,衞生健康支出23573萬元,同比下降13.8%。民生類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6.4%。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3.1%。分投資主體看,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投資增長34.7%,外商及港澳台經濟投資增長6.1%,民間投資下降15.1%。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1%;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34.7%,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3%。
2019年,仁化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1%。商品房銷售面積16.92萬平方米,下降44.9%,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15.24萬平方米,下降49.8%。商品房銷售額88907萬元,下降33.8%,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額74515萬元,下降42.3%。 [1] 
2020年,仁化縣實現生產總值103514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7614萬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25191萬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82343萬元,下降0.1%。 [33] 

仁化縣第一產業

2019年,仁化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3.97萬畝,增長0.1%,水稻種植面積13.35萬畝,增長0.2%;油料種植面積9.34萬畝,增長5.8%;蔬菜種植面積5.04萬畝,增長7.0%,水果種植面積15.91萬畝,增長5.3%,茶葉種植面積1.49萬畝,增長2.1%。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3941萬元,增長4.2%。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2.5萬千瓦,增長1.13%;農村用電量9730萬千瓦時,下降0.7%。 [1] 

仁化縣第二產業

2019年,仁化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0.7%,私營企業下降24.9%,中省屬企業持平,縣屬企業下降15.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1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9.9%,重工業下降2.3%。支柱行業中:有色金屬行業下降0.5%,電力行業增長3.9%。
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5545萬元,同比增長10%。資質建築企業14個,建築企業總產值75174萬元,增長63.5%。 [1] 

仁化縣第三產業

2019年,仁化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9159萬元,比上年增長7.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46463萬元,增長7.7%;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2696萬元,增長10.6%,外貿進出口總額166.3萬美元,同比下降91%,實際利用外資507萬美元,同比增長2.42%。
2019年,仁化縣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3452萬元,比上年增長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0660萬元,增長1.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6476萬元,增長10.5%;金融業增加值28294萬元,增長2.4%;房地產業增加值31305萬元,增長2.2%;其他服務業204381萬元,增長9%。
2019年仁化縣全年接待旅遊人數1168.09萬人次,增長11.1%,旅遊總收入72.57億元,增長13.3%。
2019年仁化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012395萬元,同比增長1.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81816萬元,同比增長10.9%。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66377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中長期貸款373452萬元,增長11.2%;短期貸款92766萬元,增長36%。存貸比46.1%,增長5.6個百分點。 [1] 

仁化縣交通運輸

截至2019年8月,仁化縣已形成一鐵路(贛韶鐵路)、兩高速(韶贛高速、武深高速)、三國道(G323、G106、G535)、四省道(S246、S342、S244、S517)的交通網絡。 [11]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公路通車裏程2203.672千米,其中:養護里程201.877千米。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週轉量82625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8.2%;完成旅客運輸週轉量8893.59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9.6%。 [1] 

仁化縣社會事業

仁化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擁有各類學校73所(含凡口,不含教學點),其中:全縣普通中小學29所,中職1所,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42所。各類在校學生人數37996人,增長1%。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97.49%。
高考錄取人數(含高職類)1298人,其中,本科錄取669人,專科錄取629人。
2019年,仁化縣共申請專利18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5件,實用新型專利103件,外觀設計專利67件;專利授權10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件,實用新型授權77件,外觀設計授權29件。 [1] 

仁化縣文化體育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有文化站11個,文化廣場有22個。文化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宮各1個,電影院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28萬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仁化縣體育健兒獲得2019年韶關市青少年錦標賽全市團體總分第二名,獲得韶關市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 [1] 

仁化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有衞生醫療機構147個,其中:各類醫院3間、衞生院10個,村衞生室114個;牀位780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329人,其中:執業醫師289人,執業助理醫師125人,註冊護士430人。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6%,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9.3%。 [1] 

仁化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居民可支配收入23997元,同比增長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94元,比上年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6元,同比增長9.6%。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參加城鄉養老保險人數83314人,增長1.7%;參加職工企業養老保險35524人,下降13.4%;參加職工醫療保險29597人,增長4.2%;參加職工失業保險14008人,增長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78604人,下降1.1%;參加生育保險19966人,增長4.1%;參加工傷保險23380人,增長21.8%;全縣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38262人,增長0.7%。
截至2019年末,仁化縣擁有敬老院11個,敬老院供養人數143人,五保老人月供養標準從774元/人提高到847元/人。年末享受低保救濟户1811户,享受低保救濟人數3608人,其中:城鎮低保人數360人,農村低保人數3248人。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牀位385張。年末社會組織數112個。 [1] 

仁化縣資源環境

2019年仁化縣有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7098.1公頃,全縣森林面積268.5萬畝。年末林地面積18.3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0.51%,活立木蓄積量1143.72萬立方米。
行政區域面積2223.22平方千米。全年平均氣温為20.3攝氏度,比歷年平均偏高0.4攝氏度。全年水資源總量25.7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0.6%。年降水量1872.7毫米,較常年正常略偏多,同比增長15.7%。 [1] 

仁化縣歷史文化

仁化縣文物古蹟

丹霞山 丹霞山
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築有“古秦城”。南朝齊年間(479-502年),始建仁化縣,距今1500多年。仁化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仁化暴動”打響粵北湘南暴動第一槍,受到中共六大和共產國際的關注,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寶貴經驗;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留下過光輝的足跡,是紅軍長征征途的重要一站。
仁化古代有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張九齡,當代有原雲南省革委會主任、昆明軍區第一政委、開國中將譚甫仁等。文化風情獨特,民間舞龍舞獅、唱山歌、唱“月姐歌”等羣眾文化活躍,其中“月姐歌”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丹霞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丹霞源水利風景區,全國曆史文化名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石塘古村,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峯寨,省內唯一的唐代古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龍寺塔等;有唐、宋、明、清歷代不同風格的14座寶塔,有中國“古塔之鄉”的美譽。 [2] 

仁化縣方言概況

仁化縣位於粵贛湘三省交界處的粵北邊陲,境內城鄉居民大多數是客家人,且有部分江西、湖南、粵語區(珠江三角洲)和河源縣移民,加上有少量歷史上早已定居縣內的瑤民,方言比較多樣。由於歷史淵源不同,客方言就有董塘話、長江話、附城話河源話5個變體。
其中董塘話與興寧、梅縣、惠州客方言更為接近,操這種方言人數約佔全縣客方言人口一半。2004年7月,調整韶關市行政區劃,從曲江縣劃入仁化縣管轄的周田、黃坑、大橋3個鎮方言,因為村民所居與仁化相鄰,客方言、蝨婆聲、粵方言(白話)等均與仁化縣相同類別方言接近。只有在周田鎮道管、新莊村委會與大橋鎮共和村委會等處部分村民,還有一種連灘話,該方言與潮州話相似,屬閩南方言系統。 [12] 

仁化縣風景名勝

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
丹霞山風景區 丹霞山風景區
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 [13]  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14]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5]  國家地質公園, [16]  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東,主要景點位於仁化縣境內。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丹霞山由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構成。景區內擁有世界上貌似神凝的陽元石、陰元石、雙乳石、睡美人等景點,丹霞山有“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館”之稱。丹霞山還有着悠久、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豐富多彩的人文特點。舜帝南巡奏韶樂、女媧造人補天等許多的歷史故事傳説,燦爛的摩崖石刻和碑刻、80多處神奇的古山寨和巖廟、錦石巖的尼姑庵和廣東十大禪林之一的別傳禪寺、以及神秘的懸棺葬和巖棺葬,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既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又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17] 
石塘雙峯寨
雙峯寨是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石塘鎮政府西100米處,距丹霞山23千米,交通便利。巍峨的雙峯寨,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95年),前後用了十六年時間建成,寨內牆磚有文字記載“費金三萬”。
雙峯寨外形略呈長方型,用石灰石及青磚再用糯米、黃糖、石灰漿作粘合物砌成,牆體非常堅固。寨內面積4164平方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東西兩面城牆中間各有個瞭望台,牆高9米,厚1.3米。四個炮樓均為四層,高13米,主樓五層,高15.3米,圍牆四面有走馬廊,底層用來作住户,寬3.15米,上層寬1.2米。圍牆邊連通五個炮樓走廊包括五個炮樓在內共有55個小炮眼,炮眼居高臨下,故這個古寨是個可守之地。
主樓前面有一閣樓,閣樓兩邊是廁所,寨門設二重,第一重兩扇大門用全封樟木製成,厚5寸。大門頂書有“雙峯保障”四個大字。第二重門與大門結構相同,門頂書有“保安門”三個大字。寨內現共有3口水井,保存完好。寨外周圍有護城河,水深1.5米,面積4878平方米。 [18] 
靈溪河森林公園
韶關靈溪河森林旅遊度假公園以其天然的地理以及臨傍奇特的丹霞地貌及喀斯特地質形成了韶關市獨特的旅遊度假勝地,是一個集旅遊觀光、吃、住、玩、森林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公園。
靈溪河森林公園
靈溪河森林公園(6張)
公園風景區的沿途,有生長茂盛的原始森林和多種植被、高山流水美景;有丹霞地貌特質形態逼真的“老鷹石”、“象鼻石”、“牛頭石”。老涼亭景區大草坪上有涼亭和寬闊的“老涼亭馴馬場”,據史料記載,此馴馬場在清末時期是當地一大地主的馴馬場所。另公園內古老的山道及古樸的老涼亭原是古時學子上京趕考的必經之地;人民軍隊解放韶關時此地也是解放軍必經的重要軍事路徑。
靈溪河漂流全長3.5千米,漂流時間約1.5小時;靈溪河大峽谷觀光索道全長1520.3米,乘坐時間約28分鐘,是粵西、北地區最長的索道之一。
萬時山嶺南大草原
萬時山嶺南大草原
萬時山嶺南大草原(8張)
萬時山位於南嶺山脈中部和羅宵山南端交接處,海拔1559米,距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景區65千米,是中國丹霞地貌命名地廣東仁化縣境內最高峯和丹霞山母親河錦江源頭之一。萬時山嶺南大草原屬於高山溝谷型草原,綿延三省的萬畝高山草甸。被遊客稱為“嶺南九寨溝”。
萬時山旅遊景區屬生態休閒度假區、户外拓展運動、生態養生自然景觀,景區內建有配套設施,特色餐飲、帳篷酒店、中型會議室、水上娛樂設施具有畲族風情品味,適宜各類人羣休閒度假的旅遊勝地。
萬時山景區、丹霞山性文化博物館旅遊多在韶關市中轉,韶關交通發達,京廣鐵路橫貫市區,是粵、湘、贛、桂幾首的交通樞紐。
萬時山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全年都很適宜旅遊。最佳旅遊時間為春(3-5月)秋(9-12月)兩季。
丹霞山博士生態園
丹霞山博士生態園
丹霞山博士生態園(7張)
仁化縣丹霞山博士生態園位於世界遺產丹霞山風景區的陽元碼頭,丹霞山博士生態園成立五年,遊客接待人數逐年遞增。
2006年遊客接待人數6.1萬人次,2010年1月至9月遊客接待人數18.5萬人次,2010年全年遊客接待人數25萬人次。

仁化縣特產美食

梅香蝦米
蝦米蒸蝦醬,梅香伴家常,這是水鄉人家一種美味家常菜,錦江河蝦米,以色澤鮮紅連殼可食流傳於民間。 [19] 
四螺香煲
仁化的鄉村人家,屋前屋後皆都種有一種獨特香味的檳榔草,陽春三月,採摘其葉拌田螺一起煲之,甜香味獨特可口,有驅寒去濕之功效。
由於歷史悠久,今擺上餐桌便成為一鄉村家常名菜。 [19] 
船家包大蝦
近山知鳥雀,近水識魚蝦,船家盆中菜,多為魚、蟹、是,仁化船家至今流行一種享譽美食——包大蝦,此食法,雖然有點古老粗野,卻有其獨特之風味。 [19] 
益母草煎蛋
益母草即紅花艾草,具有補氣行血,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常用益母草煎蛋食之,由於味道獨特非凡,農婦常作家常菜而流傳至今。 [19] 
紅扣黑山羊
仁化以丹山碧水而聞名,據説,仁化眾多因風化而形成蜂窩狀的巖壁上,生長着一種低等藍藻類植物:春季呈淺綠色,夏季為深綠色,秋季為黃綠色,冬季為黃褐色。人們稱之為“變色龍”,黑山羊一年四季舔食了此植物,其肉質鮮嫩無比,且無腥騷味,故深受廣大食客喜愛而聞名。 [19] 
烤黑山羊腿
取仁化黑山羊腿,以醬料醃製後炭火慢烤,羊皮爽嫩,膠質豐富,頗具口感,羊肉甘香嫩滑,羊汁內藴,羊味十足。 [19] 
丹霞臭豆豉魚
中國紅石公園到丹霞山與陽元山之間的錦江,丹山碧水,山水掩映在竹樹婆娑的環境中,錦江之魚,是遊客用餐必點之享用佳餚。最具特色是臭豆豉魚;採用民間古傳的臭豆豉炆魚,聞起來臭,不比臭豆腐遜色。 [19] 

仁化縣榮譽稱號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 
2020年6月,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1]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2]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23]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4]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5]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6-27] 
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28] 
2020年12月25日,“全國文明城市”正式落户仁化。 [29]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30]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31] 
2022年2月25日,榮獲“2021年度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重點縣”稱號。 [35]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名單。 [36]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