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仁,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rén,會意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中 [2]  。本義是對人友善、相親;後來發展為含義廣泛的道德範疇,如儒家提倡“仁愛”“仁政”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rén
注    音
ㄖㄣˊ
部    首
總筆畫
4
五筆86&98
wfg
結    構
左右結構
鄭    碼
nbd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倉頡碼
omm
平水韻
十一真 平聲 [4] 
四角號碼
21210
統一碼
基本區 U+4EC1
異體字
忎、忈、𡰥
筆順編號
321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2]
仁,會意字。從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中。過去曾一度認為甲骨文已有“仁”字,後經學者考辨,是誤識。在春秋戰國文字中,“仁”字的形體,一種從屍從二,是《説文》古文“圖6”的形體來源;另一種從心千聲,是《説文》古文“圖7”的形體來源。此外還有從身聲、人聲者。秦簡從人,為《説文》正篆所本,隸、楷承之。 [2] 
《説文》:“仁,親也。從人,從二。”本義是對人友善、相親。《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後來發展為含義廣泛的道德範疇,如儒家提倡“仁愛”“仁政”等。 [2]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rén
名詞
仁愛;相親。仁是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
benevolence
《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人。”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墨子·經説下》:“仁,仁愛也。”
《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曹礎基注:“作者所説的愛人利物與儒家所説的仁者愛人,墨家所説的兼愛等不同,他認為任隨人與物本性的自然就是愛人利物了,而絕非要對人對物表示親愛。”
仁人;仁術;仁宇;仁瑞
泛指仁德。

《孟子·梁惠王下》:“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
揚雄長楊賦》:“仁沾而恩洽。”
唐張説《祭和靜縣主文》:“欽聞積善,智洽仁昭。”
仁者;仁裏;仁士
有德者之稱。指仁人。

《論語·學仁》:“泛愛眾,而親仁。”邢昺疏:“有仁德者則親而友之。”
《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韓愈《酬裴功曹》詩:“我來亦已幸,事賢友其仁。”

有德者之稱。指事物中有恩於萬物長育者,古代常與五行等相配,亦稱之為“仁”。

《禮記·鄉飲酒義》:“養之,長之,假之,仁也”孔穎達疏:“五行,春為仁,夏為禮,今春為聖、夏為仁者,春夏皆生養萬物,俱有仁恩之義,故此夏亦仁也。”
《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唐徐彥疏:“夫萬物始生於震,震,東方之卦也,陽氣施生,愛利之道,故東方為仁矣。”

果核或果殼最裏頭的部分,大都質軟可食。

太平御覽》卷九六五引《劉根別傳》:“可服棗核中仁二十七枚。”
宋楊伯巖《臆乘》:“俗稱果核中子曰仁……是蓋仁者生意之所寓,謂百果得此為發生之基。”
明方以智《東西均·譯諸名》:“仁,人心也,猶核中之仁,中央謂之心,未發之大荄也。全樹汁其全仁,‘仁’為生意……凡核之仁必有二坼,故初發者二芽。”
瓜子仁
指其他有甲殼物體中可吃的部分。


蝦仁
今動物細胞核內之小體亦稱仁,一名核點。亦稱其它物體的中心部分。

魏巍《山雨》:“他生着一雙大眼,那滴溜溜眼仁一轉,就來了主意。”

通“人”。

《孟子·盡心下》:“仁者,人也。”

姓。



古縣名。

《史記·春申君列傳》:“又並蒲、衍、首、垣,以臨仁、平丘。”

水名。
Ren River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烏江,府東七十里;源出水西蠻界,繞府南與湘、洪、仁三江合。”

形容詞
仁慈;厚道。

《論語·泰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

用以比喻有滋養。

《淮南子·地形訓》:“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謂痛癢相知,感覺靈敏。

梁啓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彼此痛癢不相省,斯謂之不仁;反是,斯謂仁。是故仁、不仁之概念,可得而言也,曰不仁者,同類意識麻木而已矣;仁者,同類意識覺醒而已矣……不仁之極,則感覺麻木,而四肢痛癢互不相知;仁之極,則感覺鋭敏,而全人類情義利患之於我躬,若電之相震也。”

佛教徒對佛、羅漢的尊稱。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夫沙門者,慈悲為情,愍傷物類,仁今所笑,願聞其説。”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盲龍﹞謂菩薩曰:‘仁今不久當成正覺。’”

温潤。

《淮南子》:“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有感覺能力——與“不”連用,作否定式。


兩手不仁;皮膚不仁
動詞
行惠施利,以恩德濟助。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
《韓非子·詭使》:“少欲寬惠行德謂之仁。”
賈誼《新書·道德説》:“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於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

思念;致思慕之心。
miss
《禮記·效特牲》:“蠟之祭也……仁之至,義之盡也。”
《禮記·仲尼燕居》:“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鄭玄注:“仁,猶存也。”

保;養。

《國語·周語中》:“仁,所以保民也。”韋昭注:“保,養也。”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王弼注:“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相通,相貫。

王廷相《慎言·作聖篇》:“仁者,與物貫通而無間者也。”
方以智《東西均·譯諸名》:“‘仁’為生意,故有相通、相貫、相愛之義焉。”

同情;憐憫。
sympathize
韓愈《後十九日覆上書》:“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親也。從人從二。忎,古文仁從千心。𡰥,古文仁或從屍。如鄰切
注: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從二。
注:忈(rén),親,仁愛。 [3] 

説文解字注

仁,親也。
見部曰。親者、密至也。
從人二。
㑹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於此意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以相人耦為敬也。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雲。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正義曰。人偶者、謂以人意尊偶之也。論語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禮注云。人偶相與為禮儀皆同也。按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謂仁乃是人之所以為心也。與中庸語意皆不同。如鄰切。十二部。
忎,古文仁。從千心作。
從心。千聲也。
𡰥,古文仁。或從屍。
按古文夷亦如此。 [3]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仁·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2
古文:忎、𡰥。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谷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𤷒為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雲: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葉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六書正譌》:元,從二從人。仁則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7]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如鄰切
ȵjen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而鄰切
nʑien
韻略

平聲





而鄰切

增韻

平聲





而鄰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真文



次濁

ɽi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如真切


平聲


次濁
而鄰切
ȵiən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