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蔘石膏湯

鎖定
人蔘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袖珍方》卷三引《太平聖惠方》。具有清熱、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傷寒、温病、暑病氣分熱盛,津氣兩傷,身熱而渴,汗出惡寒,脈虛大無力;火熱迫肺,上消多飲者。症見大熱、大汗、大渴、舌紅、苔黃、脈大而虛等症。臨牀常用於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大葉性肺炎,腸傷寒、麻疹合併肺炎、中暑和糖尿病等疾病。
名    稱
人蔘石膏湯
別    名
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
出    處
《袖珍方》卷三引《太平聖惠方》為《傷寒論》
組    成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蔘
功    用
清熱、益氣、生津
主    治
傷寒、温病、暑病氣分熱盛,津氣兩傷,身熱而渴,汗出惡寒,脈虛大無力;火熱迫肺,上消多飲者
趣味記憶
師母乾淨人,師:石膏,母:知母,幹:甘草,淨:粳米,人:人蔘

人蔘石膏湯歌訣

熱渴汗出兼氣虛,白虎加參最相宜。

人蔘石膏湯組成

知母六兩(18g),石膏(碎,綿裹)一斤(30g-45g),甘草(炙)二兩(6g),粳米六合(12g),人蔘三兩(9g)。

人蔘石膏湯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温服一升,每口三次。
現代用法:以水1000毫升,煮至米熟,湯成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1日3次。

人蔘石膏湯功用

清熱、益氣、生津。

人蔘石膏湯主治

傷寒、温病、暑病氣分熱盛,津氣兩傷,身熱而渴,汗出惡寒,脈虛大無力;火熱迫肺,上消多飲者。

人蔘石膏湯方義

本方原為治療傷寒或温病裏熱盛而氣陰不足,以及暑病津氣兩傷證而設,故在白虎湯清熱生津的基礎上,加人蔘以益氣生津。對於糖尿病氣津兩傷證,頗為適宜。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謂此方“以生山藥代粳米,則其方愈穩妥,見效亦愈速。”

人蔘石膏湯運用

診斷要點:大熱、大汗、大渴、舌紅、苔黃、脈大而虛等症。
臨牀常用於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大葉性肺炎,腸傷寒、麻疹合併肺炎、中暑和糖尿病等疾病。

人蔘石膏湯加減化裁

口渴重者,加鮮蘆根30克(幹蘆根12克);肺熱甚者,加黃芩6-9克;大便乾結難解者,加生大黃6-9克;煩躁不安者,加黃連3-6克。

人蔘石膏湯使用注意

1、方劑中的石膏質地堅實,難於煎出有效成分,故應打碎先煎沸20分鐘,然後再入其他藥同煎,再煎至沸後約15分鐘,米熟去渣即可,温服。
2、藥液不可太多,一般每次服用150ml即可,以免藥液過多增加胃腸道負擔。

人蔘石膏湯附註

功用:1、生津止渴,和表散熱(《註解傷寒論》)2、清熱生津(《醫宗金鑑》)3、清熱生津,兼益氣陰(《傷寒論方解》)
主治:1、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渴欲飲水,無表證者。(《傷寒論》)2、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金匱要略》)3、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袖珍方大全》引《太平聖惠方》)4、小兒瘡疹赤黑,出不快,毒盛煩躁者。(《小兒衞生總微論方》)5、太陽中暍,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然毛聳,口開,前板齒燥者。(《世醫得效方》)6、傷寒汗吐下後,斑發脈虛。(《丹溪心法》)7、斑已出,如脈洪數,熱甚煩渴者。(《萬病回春》)8、暑熱脈虛者。(《景嶽全書》)9、太陰温病,脈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温病條辨》)
臨症舉例:1、從軍王武纖病,始嘔吐,俄為醫者下之,已八九日,而內外發熱。予診之曰:當行白虎加人蔘湯。或雲:既吐復下,是裏虛矣,白虎可行乎?予曰仲景雲: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者,白虎加人蔘湯。證相當也。蓋吐者為其熱在胃脘,而脈致令虛大,三投而愈。(傷寒發熱《傷寒九十論》)2、草廬先生年七旬,病消渴引飲無度,小便白濁,周殫百治,而瘁疲日加焉。舉家以為不愈,先生亦弟囑後事,會先生診之,脈浮滑,舌燥裂,心下硬。曰:可治矣。乃與白虎加人蔘湯,百餘貼全愈。(消渴《生生堂治驗》)3、趙印龍,年近三旬,於孟秋得風温病。胃熱氣逆,服藥多嘔吐,因此屢次延醫服藥,旬餘無效。及愚診視,見其周身壯熱,心中亦甚覺熱,五六日間飲食分毫不進,大便數日未行。問何不少進飲食?自言有時亦思飲食,然一切食物聞之皆臭惡異常。強食之即嘔吐,所以不能食也。診其脈弦長有力,右部微有洪象,一息五至。證脈相參,知其陽明腑熱已實,又挾衝氣上衝,所以不能進食,服藥亦多嘔也。欲治此證當以清胃之藥為主,而以降衝之藥輔之,則衝氣不上衝,胃氣亦必隨之下降,而嘔吐能止,即可以受藥進食矣。生石膏三兩(搗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知母八錢,潞黨蔘四錢,粳米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温服。將藥三次服完,嘔吐即止,次日減去赭石,又服一劑,大便通下,熱退強半。至第三日減去石膏一兩,加玄蔘六錢,服一劑,脈靜身涼。(風温《醫學衷中參西錄》)
 .

人蔘石膏湯附方

名稱:人蔘石膏湯
組成:人蔘半兩,石膏一兩二錢,知母七錢,甘草四錢
用法:研粗末,每服五至七錢,水煎服,日三次,飯後服
主治:治膈消,上焦煩熱消渴
出處:金《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二十三方
名稱:人蔘石膏湯
組成:人蔘15g,石膏36g,知母24g
用法:煎服,每用15-20克粗末,水煎;飯後温服
主治:糖尿病
出處:《保命集》卷下
功用:益氣瀉火,止渴除煩
名稱:人蔘石膏湯
組成:人蔘4.5g,石膏90g,川芎15g,半夏(去滑)6g,白朮15g,茯苓15g,甘草(炙)30g,大梔子9g,知母15g,黃芩9g
用法:上藥共研為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傷寒咳嗽不已,心煩;及風熱頭痛,精神昏憒
出處:《宣明論方》卷六
名稱:人蔘石膏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蔘、黃芩、杏仁
用法:水煎服
主治:治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者
出處:《傷寒論輯義》引醫方選藥方
功用:清瀉肺衞,生津止渴

人蔘石膏湯重要文獻摘要

1、《金匱方衍義》:“《內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膈消則渴也,皆相火傷肺之所致,此可知其要在救肺也。石膏雖能除三焦火熱、然仲景名白虎者,為石膏功獨多於清肺,退肺中之火,是用為君;知母亦就肺中瀉心火,滋水之源,人蔘生津,益所傷之氣而為臣;粳米、甘草補土,以資金為佐也。”
2、《傷寒貫珠集》:“陽明者,兩陽之交,而津液之府也。邪氣入之,足以增熱氣而耗津液,是以大煩渴不解。方用石膏卒甘大寒,一直清胃熱為君;而以知母之鹹寒佐之;人蔘、甘草、粳米之甘,則以之救津液之虛,抑以制石膏之悍也。曰白虎者,蓋取金氣徹熱之義雲耳。”
3、《枝古方選注》:“陽明熱病化燥,用白虎加人蔘者,何也?石膏辛寒,僅能散表熱;知母甘苦僅能降裏熱;甘草、粳米僅能載藥留於中焦。若胃經熱久傷氣,氣虛不能生津者,必須人蔘養正回津,而後白虎湯乃能清化除燥。”
4、《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虎湯中加人蔘、不但能生津液,且能補助氣分以助津液上潮,是以能立見其功也。白虎加人蔘湯所主之證,或渴,或煩,或舌幹,固由內陷之熱邪所傷,實亦由其人真陰虧損也。人蔘補氣之藥非滋陰之藥,而加於白虎湯中,實能於邪火熾盛之時立復其陰,此中蓋有化合之妙也。凡遇其人脈數或弦硬,或年過五旬,或在勞心勞力之餘,或其人身形素羸弱,即非在汗吐下後,渴而心煩者,當用白虎湯時,皆宜加人蔘、此立腳於不敗之地,戰則必勝之師也。”

人蔘石膏湯注意事項

宜忌
1、《傷寒論》:此方立夏後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後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凜冷,亦不可與服之,與之則嘔利而腹痛:諸亡血虛家,亦不可與,得之則腹痛而利。
2、《外台秘要》引《備急千金翼方》:忌海藻、菘菜。
3、凡脈浮,或口不見渴,背部惡寒較重者,皆不宜使用,白虎加人蔘湯方劑中主要藥物具辛寒清熱之性,有損脾胃的副作用,若臨牀表現兼有口淡而不欲飲,背部惡寒,舌質淡、苔白,脈浮等症,可供臨牀鑑別之用。
4、凡大熱、心煩口渴,同時表證症狀明顯,與脈浮、惡寒、頭項強痛等症並見,則不宜使用,因為白虎加人蔘湯方劑中主要藥物具辛寒清熱之性,無辛温解表之功,可致表證不解,裏熱更勝。若臨牀表現兼有惡寒,頭項強痛,一身痠痛,鼻塞,舌質淡、苔白,脈浮等症,可供臨牀鑑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