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生格言

(具有教育意義的言簡意賅的語句)

鎖定
人生格言是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範的言簡意賅的語句,是人們機智的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是指導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步。
從句法結構角度説格言是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句子,可以獨立用來表達思想。
在內容上它是人生經驗和規律的總結,具有教育意義;在語言形式上簡潔而精練。因此,格言與諺語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緣關係,可以説,只要是有教育意義的精練語句,都可以稱為格言。只是諺語來源於民間無名氏之口,或經眾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則大多數出於名人之口。
中文名
人生格言
外文名
Life Maxim
類    別
格言
釋    義
言簡意賅的語句
史    載
宋史·吳玠傳》

人生格言示例

【求知格言】:
在知識的山峯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壯闊。 ——拉吉舍夫
【親情格言】: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勵志格言】:
萬事皆由人的意志創造。——普勞圖斯
【節儉格言】: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陸游 [1] 

人生格言人生格言

身外障礙事小,心中障礙事大。——愛默生
財富與膽識同在。——維吉爾(古羅馬詩人)
實力的來源不是勝利。唯有奮鬥才能增強實力。當你歷經苦難而不氣餒,那就是實力。——施瓦辛格
勝利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拿破崙
不要讓挫折感把你吞噬,你就一定會成功。——林肯
你要對自己負責。雖然你不能改變外部環境——不能改變季節,不能改變風雲——但是你能改變自己。——Jim Rohn

人生格言哲學格言

1. 這是極為特殊的歷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註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靈魂空虛、物慾橫流,人們的精神墮入虛無主義,只能沉浸在金錢物質慾望和肉體感官刺激中,有各種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輕人也失去了純真的理想和純美的愛情。這絕不僅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劇,而是任何一種生命在文明發展進程中註定的悲哀。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怎樣活着?——《重大人生啓示錄 前言》
2. 人生就是由慾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你滿心期待着未來的某個快樂,未必理智認知到了它是短暫的而不會持久。人的一生的本質是痛苦,快樂只是曇花一現。
3. 我們總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遠活着,我想人們同樣會像害怕死亡一樣害怕永恆,或厭倦永恆。
4. 人們總愛追問人生的意義,其實人生本無所謂意義,因為存在先於本質,本質之前的存在是禁絕思考的。人生的無意義賦予了人的自由,倘若人生有一個註定的意義,那麼人人都如同一具機器。
5.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是被迫的,這是最糟糕的事實。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是: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於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快樂的需要而去自主選擇。
6. 其實這個世界只有“我”,這個世界是我所創造的,這是我的世界,我是孤獨的王者,我能感覺全世界都是憂傷的,也能感知全世界都是快樂的。我若死去,我的世界也會崩塌寂滅。
7. 每個人都沒有絕對的道德底線,只是誘惑不夠。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經受得住集體的道德審判。我們要學會寬容,像諒解自己一樣諒解別人。
8.我們可以對兩個或以上的異性付出我們的愛情嗎?當然可以。只要這愛情是純潔的。
9.如果一個女子(男子)貌美,我們都會愛上,如果這就是愛情,這愛是多麼脆弱、經不起推敲,於是這愛的熱情是多麼虛偽。
10. 一個沒有高貴精神世界的人不足以談真愛,真愛是靈魂層次發生的事情,多數人並沒有靈魂。一個有靈魂的人是覺醒的,它必然時刻領悟到他(她)和他(她)所愛的那個人都是宇宙中孤獨的生命,他(她)對她(他)的孤獨有着深深的悲憫和同情。 [2] 
(摘錄自《重大人生啓示錄》)

人生格言典故格言

1.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袍鼓之急則忘其身。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2.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裏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
——朱自清《論自己》
3.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
4.置不肖之人於位,是為虎傅翼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
5.出公理,則遠者自親;行私為,則子母相怨。
——《管子·形勢》
6.私仇不入公門。
8.兒子從宦,有人來雲:“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資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
——清·梁章鉅《古格言·仕進》
9.婚姻勿貪勢家。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
10.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父母子女親戚在 內。當然,對於自己的近親,對於自己的父、母、子、女、妻、 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這種感情,共產黨不僅不否認,而且加以鞏固並努力倡守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於人民的途徑。
——毛岸英
11.應高年享富貴之人,必須少壯之時,嚐盡艱難,受盡辛苦,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安逸至老者。今人往往機心巧謀,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貴至終身,蓋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計較,欲其子孫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貴,尤其蔽惑也。
——宋·袁採《袁氏世範》
12.以媚字奉親,以淡字交友。
——清·金纓《格言聯璧》
13.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恆有恭謹厚藏,身體則如鼎之鎮。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14.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