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防空委員會

鎖定
人民防空委員會自1950年5月開始陸續建立,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軍隊及人民團體的領導人組成。
中央人民防空委員會籌委會 [1]  (1950年11月-1954年4月)。1950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成立中央人民防空委員會籌委會。主任由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擔任。委員5人,分別為彭真(中央政法領導小組組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聶榮臻(代總參謀長),羅瑞卿(公安部部長),李立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委員,原政治局常委 [2]  )。中央人民防空委員會籌委會秘書長由李立三兼任。
中文名
人民防空委員會
成立時間
1950年5月
性    質
行政機關
籌備負責人
周恩來(主任)、李立三(秘書長)、彭真、聶榮臻、羅瑞卿等 [1] 

人民防空委員會人民防空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貫重視人民防空工作。中央人民防空委員會籌委會辦事機構設在公安部。 [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佈《開展人民防空工作的決定》,要求設立中央和省、市人民防空籌備委員會,後改為人民防空委員會。
在東北和沿海城市動員和組織羣眾進行了人民防空設施建設和防空知識教育與演練,配合抗美援朝運動和愛國衞生運動,開展了反破壞、反轟炸、反對細菌戰的鬥爭,有效地防範和減輕了空襲危害,保護了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4] 

人民防空委員會第一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

1953年11月,成立了周恩來總理任主任的中央人民防空委員會。1953年11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人民防空工作會議。周恩來、高崗、陳雲、李富春、薄一波、彭真、聶榮臻、李立三、羅瑞卿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會議制定了“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方針,明確規定人民防空工作以貫徹防空工程措施為重點,並結合基本建設進行,繼續在省會城市和沿海大中城市中開展人民防空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的組成、職責及辦事機構的設置。會後,中共中央批轉了《第一次全國人民防空工作會議決議》,強調,為了避免和減少空襲時的破壞和損失,必須在和平時期隨着國家的建設盡力做好人民防空的各項準備工作,特別是防空工程措施。明確規定,在國家和平建設時期,企業對人民防空措施的投資為需要有防空設備建築的總投資的4%;城市防空設備投資佔整個城市建設投資的5%。 [4] 

人民防空委員會後續發展

1969年,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國家和地方各級人民防空領導小組,組織領導人民防空工作。各級人民防空領導小組下設工作機構,承辦日常工作。政府的有關部門、重點城市的街道和大型廠礦、企業事業單位都建有相應的機構或指派專職人員,對本單位的人民防空工作實施領導、規劃和監督檢查。
1971年,第二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召開,決定在全國縣以上人民防空領導機構建立警報通信網。1981年,各級人民防空領導小組改稱人民防空委員會,並將國家人民防空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總參謀部。1984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頒佈《人民防空條例》,明確了人民防空委員會的職責。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由政府和軍隊及其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主任、副主任由各級政府和軍隊主要領導人擔任。《人民防空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委員會(簡稱國家人民防空委)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全國的人民防空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防空重點城市及其所轄區、縣設立人民防空委員會,在同級政府和軍事部門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的人民防空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防空委員會的指導;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下設精幹的辦事機構,負責承辦人民防空的日常工作。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①貫徹和監督執行國家關於人民防空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人民防空建設規劃和有關規定。②組織實施人民防空工程、通信、警報的建設與管理。③組織制定城市防空襲預案、人口疏散計劃和其他各項保障方案。④組織訓練人民防空專業隊伍、幹部和技術人員。⑤組織人民防空科學研究。⑥對公民進行人民防空教育訓練。⑦掌管人民防空經費、物資和資產。⑧戰時組織人民羣眾進行防空襲鬥爭,消除空襲後果。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設有人民防空辦公室,是政府主管人民防空工作的職能部門,承辦日常工作;重點城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還設有指揮、工程、通信、教育訓練、財務物資等部門和科研設計所(室)、通信站、工程建築等保障單位。為加強對中央國家機關人民防空工作的領導,設立中央國家機關人民防空領導機構,即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屬機關人民防空辦公室和中央國家機關人民防空辦公室,在國家人民防空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管理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及其在京直屬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及其在京直屬單位的人民防空工作。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委員會成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縣(市、區)人民政府均設立相應的國防動員委員會,各級人民防空委員會隨之撤銷,職能由國防動員委員會執行。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