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運動聯盟

鎖定
人民運動聯盟(法語: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簡稱UMP,法國右翼政黨。2002年由雅克·希拉剋所領導的保衞共和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republique)即戴高樂黨、法國自由民主黨(Démocratie Libérale)和法蘭西民主聯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e)的大部分合並而成,最早成為總統多數派聯盟(Union pour la majorité présidentielle)。UMP是國際民主聯盟的成員。
2015年5月,人民運動聯盟改組為法國共和黨
中文名
人民運動聯盟
外文名
Union for a Popular Movement
過渡黨首
朱佩,拉法蘭,菲永
主    席
尼古拉·科齊
秘書長
呂克·沙泰勒
意識形態
戴高樂主義保守主義
政治立場
基督教民主主義中間偏右
成立時間
2002年11月17日
總部地址
巴黎市伏吉拉爾街238號
象徵顏色
藍色

人民運動聯盟歷史背景

1993年議會選舉前夕,戴高樂保守派的保衞共和聯盟(RPR)與中間派法國民主聯盟(UDF)合組選舉聯盟“法國聯盟”。但在1995年總統選舉,聯盟分裂為雅克·希拉剋愛德華·巴拉迪爾兩派。1997年議會選舉失利後,兩黨組成“法國聯盟”以協調兩議會黨團。

人民運動聯盟成立與早期發展

雅克·希拉剋 雅克·希拉剋
2002年總統選舉前,三個支持雅克·希拉剋右派政黨組成“運動聯盟”(Union en mouvement)。2002年,在希拉剋連任成功後,為了在接下來的議會選舉中合作,成立“總統多數聯盟”(Union pour la majorité présidentielle)。數月後更名為“人民運動聯盟”並登記為政黨。
人民運動聯盟由戴高樂保守派的保衞共和聯盟、保守自由主義的自由民主黨(DL)、中間派法國民主聯盟內的基督教民主派(如菲利普·道斯特·布拉齊與雅各·巴洛特)、社會自由主義的激進黨中間派的法國民主人民黨(Popular Party for French Democracy)。因此人民運動聯盟是法國四個主要政治流派的合併:戴高樂主義(Gaullism)、自由主義(也就是法國的“共和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激進主義
如同最初的黨名,人民運動聯盟支持總統希拉剋的施政。但在2004年,該黨開始展現出獨立性。不得人心的希拉剋與讓-皮埃爾·拉法蘭內閣導致許多人民運動聯盟成員轉而支持希拉剋的對手尼古拉·薩科齊薩科齊公開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與希拉剋的支持立場相左。
2004年大區選舉,人民運動聯盟嚴重挫敗,只拿下法國本土22大區中的兩區(亞爾薩斯科西嘉)。2004年歐洲議會選舉,該黨只拿下16.6%的選票,遠遠落後社會黨的28.9%。
第一任黨主席、希拉剋重要戰友阿蘭·朱佩在2004年7月15日因一月爆發的貪污事件而下台。11月29日,薩科齊宣佈他將出任黨主席並辭去經濟、財政與產業部長。
2005年5月25日歐洲憲法公投失敗導致拉法蘭內閣總辭,由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出任總理一職。

人民運動聯盟希拉剋退位後時代

尼古拉·薩科齊 尼古拉·薩科齊
2007年4月22日,尼古拉·薩科齊總統大選第一輪中勝出。5月6日,他以53.1%的得票率擊敗社會黨候選人塞格琳·羅亞爾。5月14日,薩科齊辭去黨主席。弗朗索瓦·菲永被任命為新任總理。6月17日,人民運動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維持第一大黨的地位,國民議會577席中拿下313席。
2008年市鎮與縣選舉,人民運動聯盟失去許多城市(圖盧茲與史特拉斯堡)的執政權。薩米耶·貝特朗(Xavier Bertrand)在2008年年末就任秘書長,接替入閣的帕特里克·德維讓(Patrick Devedjian)。
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該黨與激進黨、新中間黨、現代左派黨共同組成“總統多數聯盟”。該黨獲得27.9%的得票率,拿下29席。但2010年大區選舉,該黨選情依然低迷,只守住亞爾薩斯的執政權。。
2010年11月內閣改組,菲永續任總理,阿蘭·朱佩重新加入內閣。貝爾納·庫希內、艾爾維·莫蘭(Hervé Morin)與讓-路易·博洛等人下台。薩米耶·貝特朗因加入內閣,而由讓-弗朗索瓦·科佩出任黨秘書長。
2012年11月26日,人民運動聯盟上訴委員會宣佈,現年48歲的讓-弗朗索瓦·科佩贏得黨內領導人選舉,當選黨主席。科佩在結果宣佈後呼籲競爭對手、前總理菲永與他合作。菲永則拒絕接受這一結果,稱上訴委員會缺乏中立。
2012年12月17日,人民運動聯盟宣佈,該黨派的三名主要領導人(科佩、薩科齊、菲永)達成一致,該黨將在2013年10月前重新選舉黨首,否定11月的選舉結果。
2014年6月10日晚,法國右派大黨人民運動聯盟召開政治局會議,一致通過了由三位前總理(阿蘭·朱佩讓-皮埃爾·拉法蘭弗朗索瓦·菲永)組成的“三駕馬車”與新任秘書長呂克·沙泰勒組成新的領導班子,在預定2014年11月選出新的黨主席之前,負責過渡時期黨的領導工作。人民運動聯盟內部消息稱,這一妥協是明智之舉,使黨避免了分裂的危險。

人民運動聯盟選舉主席

尼古拉·薩科齊29日當選該國最大反對黨——人民運動聯盟(人運盟)新一屆黨主席。在29日舉行的人運盟黨主席選舉第一輪投票中,薩科齊以64.5%的得票率勝出。
薩科齊當選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説,他將為實現更廣泛的團結創造條件。此次黨選舉史無前例的高投票率是對兩年來黨內爭論和分裂的最好迴應,對人運盟來説意味着“重新出發”。

人民運動聯盟派系

自由保守派薩科齊派保守主義自由保守主義保守自由主義
改革者(古典自由主義
民主與人民(基督教民主主義中間派
新戴高樂派,以前的希拉剋派右派自由戴高樂主義世俗保守主義
倡議和自由運動(戴高樂主義民族保守主義
社會戴高樂派左派戴高樂主義社會民主主義
激進派(社會自由主義
進步黨(前社會黨社會自由主義者)
自由右派(保守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主權主義)
基督教民主黨(社會保守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
保衞法國聯盟(民族保守主義、主權主義)
藍色生態(中間派生態主義
激進黨、基督教民主黨、保衞法國聯盟、進步黨和現代左派黨是人民運動聯盟的相關政黨。成員除了加入這些政黨,也可參與人民運動聯盟的內部組織。
海外的相關政黨有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波利尼西亞我們的家鄉、新喀里多尼亞的保衞–人民運動聯盟。

人民運動聯盟執政黨時期

人民運動聯盟於1995年—2012年是法國的執政黨和議會第一大黨。
2012年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人民運動聯盟敗給了反對黨社會黨,成為反對黨和議會第二大黨。
2014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以25%的得票率成為歐洲議會中法國第一大黨,人民運動聯盟以23%的得票率成為歐洲議會中法國第二大黨,執政黨社會黨以14%的得票率成為歐洲議會中法國第三大黨。

人民運動聯盟民意支持

人民運動聯盟的民意支持來自於原先的保衞共和聯盟與一部份的法國民主聯盟。2007年總統選舉,尼古拉·薩科齊在法國東部的表現出色,特別是亞爾薩斯(36.2%)與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37.0%),富裕的濱海省份濱海阿爾卑斯省(43.6%)是他獲得最高得票率的省份;另在香檳-艾登和羅納-阿爾卑斯也分別有32.7%的支持度。這些地區是2002年極右派總統候選人讓-瑪麗·勒龐的大票倉,在移民等議題上相對保守。
薩科齊顯然取得2002年極右派支持者的選票。例如,薩科齊在濱海阿爾卑斯省比2002年希拉剋增加了21.6%的選票,勒龐則流失了12.6%。薩科齊也吸引了北部默爾特-摩澤爾省北部-加來海峽藍領階級的支持。儘管如此,該地區依然是屬於左派票倉。[10] 該黨獲得富裕的郊區與濱海(部分都市)地區的支持,如塞納河畔訥伊(第一輪得票率72.6%)、[11]聖特羅佩(54.79%)、戛納(48.19%)、[13]Marcq-en-Barœul(47.35%)。
如同世界上的保守政黨,該黨在農村地區有着高支持度,但法國南部的農村地區例外。該地是共和主義世俗主義的大本營。不過,在古老的天主教農村地區,如洛澤爾省康塔爾省,是人民運動聯盟與全盛期的法國民主聯盟票倉。
然而,人民運動聯盟在法國民主聯盟票倉之一布列塔尼相對弱勢-宗教活動減少、温和選民與都市化不利於人民運動聯盟,也傷害了法國民主聯盟。薩科齊也未能拿下以温和派基督教民主主義為主的省份,如社會黨總統參選人塞格林·羅雅爾在洛澤爾省的得票率(44.3%)高於1988年法蘭索瓦·密特朗的高得票率(43.1%)。
前右派總統雅各·希拉剋在左派票倉科雷茲省及周圍地區表現十分出色,但薩科齊未能取得當地民眾支持。但在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該黨在這些省份的表現優於薩科齊第一輪的選情。

人民運動聯盟黨員構成

人民運動聯盟現有黨員35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

人民運動聯盟各大選舉

人民運動聯盟總統選舉

選舉年度
候選人
第一輪得票數
第一輪得票率
第二輪得票數
第二輪得票率
2002
雅各·希拉剋
5,665,855
19.88%
25,537,956
82.21%
2007
11,448,663
31.18%
18,983,138
53.06%
2012
9,753,844
27.18%
16,869,371
48.33%

人民運動聯盟議會選舉

選舉年度
第一輪得票數
第一輪得票率
第二輪得票數
第二輪得票率
席次
2002
8,408,023
33.30%
10,026,669
47.26%
357
2007
10,289,737
39.54%
9,460,710
46.36%
313

人民運動聯盟歐洲選舉

選舉年度
得票數
得票率
席次
2004
2,856,368
16.64%
17
2009
4,799,908
27.8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