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

(2009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是2009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
作    者
劉江江
出版時間
2009年4月1日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38 頁
ISBN
7562033692, 9787562033691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內容簡介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將人民調解法治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篇”。其中包括人民調解法治的概念、人民調解法治的構成、人民調解法律關係、人民調解法律原則、人民調解法律淵源等。這些範疇的問題是研究人民調解法治的起點,也是人民調解法治的基本理論問題。事實上,在撰寫過程中,我們發現將法治以及法律關係的基本理論運用於人民調解之中並不牽強,因為人民調解法治有着實實在在的法律理論中的內涵。以人民調解法律關係為例,法律關係中的主體、客體、內容在分析人民調解時都有具體內容,我們在分析“糾紛當事人權利與義務”時就將當事人的權利作了這樣的概括,即自主決定權、要求迴避權、表述真實意志權、不受壓制權、自願達成和解協議權等。這些權利只有人民調解當事人才享有,而其他法律關係當事人則沒有這樣的權利。由此可見,法治與法律理論對於人民調解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讀者們在讀《人民調解法治新論》時一定要對理論部分的內容認真掌握,因為它是領會人民調解法治的一把鑰匙。
第二部分為“主體篇”,本篇是對人民調解法治主體的講解,人民調解法治主體與人民調解法律關係主體不是同一意義的概念,二者在理論上有重合,而在法治實踐中人民調解法律關係主體與人民調解法治主體並不是一回事。人民調解法治主體只從相對靜態的角度對介入到人民調解制度中的機構、組織、人的表述,它們是人民調解法治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沒有它們的介入人民調解就無法運行,更談不上進行法律行為了。依目前我國人民調解的法律規定,人民調解的法治主體包括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糾紛當事入、司法行政機關等,它們各自在人民調解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對於人民調解法治主體的講解我們以我國有關人民調解的法律規範為依據,對每個當事人在人民調解中的權利與義務、職責、產生與變更乃至於工作原則等都作了較為簡略的評介。這一部分我們所突出的是有關法律與法治的實務。至於人民調解法治主體的深層理論問題我們無法在本著作中進行深入探究,只是將一些在今後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提了出來。我們認為,通過對人民調解法治主體的講解,有利於讀者把握我國人民調解的運行脈絡。其中諸多評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我們對人民調解糾紛當事人的類型作了劃分,認為人民調解糾紛當事人包括作為個體的糾紛當事人、作為企業單位的糾紛當事人、作為事業單位的糾紛當事人、作為社會組織的糾紛當事人、作為政府機關的糾紛當事人、作為特殊形態的糾紛當事人等。
第三部分為“程序篇”,本篇是對人民調解程序的講解。程序在法治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意義上講,法治如果離開了程序就會變得沒有意義。但是,程序在不同的部門法律中有不同的意義和狀態,人民調解作為糾紛解決的法律制度,程序在其中的地位和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還考慮到人民調解作為一種特殊的糾紛解決制度,與其他糾紛解決制度相比又對程序的要求相對鬆弛。這種鬆弛性決定了人民調解中的程序的特殊性,即既要依相關的程序規則而為,又對程序沒有太苛刻的要求,基於這種特殊性,本部分我們介紹了人民調解中民間糾紛的受理、民間糾紛的調解、人民調解協議的達成、人民調解協議的履行等基本的程序環節。這些環節既是按人民調解的運行過程設計的,又以我國目前關於人民調解法律規定設計的程序為基礎。
第四部分為“責任篇”,本篇是對人民調解法律責任的講解。人民調解法治中的核心部分是法律責任,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就不成其法律制度。因為在沒有法律責任的情況下,即使有相應的法律規範也只能提供一些行為範式,而不能為不遵循行為範式的行為施加國家強制力。法律責任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文件中也是被放在比較重要的部分確立的。人民調解的法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相同,包括了大量的責任追究的方式、方法,而要對相關主體進行責任追究就必須以構成責任為前提。基於此,我們先講解了人民調解法律責任的概念、構成要件、價值等有關的前提。而後分別講解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責任、人民調解員的責任、司法行政機關的責任等。人民調解作為一種法律制度,其責任主要是針對對它的運作起決定作用的主體的,我們免去對人民調解當事人法律責任的講解也是基於這個考慮。我國有關人民調解的法律規範對司法行政機關的責任作了非常詳細和具體的規定,我們在撰寫中對這部分內容介紹得也較為具體,這有利於讀者從法治國家以制約權力行使者為主的法治理念中得到啓迪。
第五部分為“展望篇”,本篇是對人民調解法治在我國發展趨勢的講解。之所以要設立這一篇,主要原因在於我國人民調解工作儘管比較成熟,但人民調解法治卻無法與人民調解工作本身同日而語,如何使人民調解走上法治化的軌道是我國學界和實務部門應當關注的問題。

人民調解法治新論圖書目錄

序言
編寫説明
導論
第一部分 理論篇
第一章 人民調解法治概論
第一節 人民調解概説
第二節 人民調解法治的概念
第三節 人民調解法治的構成
第二章 人民調解法律關係
第一節 人民調解法律關係的概念
第二節 人民調解法律關係的構成
第三節 人民調解法律關係的變遷
第三章 人民調解法律原則
第一節 人民調解法律原則的概念
第二節 人民調解合法性原則
第三節 人民調解合理性原則
第四章 人民調解法律淵源
第一節 人民調解法律淵源的概念
第二節 人民調解的正式淵源
第三節 人民調解的非正式淵源
第二部分 主體篇
第五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一節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概念
第二節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任務
第三節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和工作制度
第四節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形式
第六章 人民調解員
第一節 人民調解員的概念
第二節 人民調解員的職責
第三節 人民調解員的紀律
第七章 糾紛當事人
第一節 糾紛當事人的概念
第二節 糾紛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第三節 糾紛當事人的類型
第八章 司法行政機關
第一節 司法行政機關的概念
第二節 司法行政機關的類型
第三節 司法行政機關與人民調解的關係
第三部分 程序篇
第九章 民間糾紛的受理
第一節 民間糾紛受理的概念
第二節 民間糾紛的受案範圍
第三節 民間糾紛受理的條件
……
第十章 民間糾紛的調解
第十一章 人民調解協議
第十二章 人民調解協議的履行
第四部分 責任篇
第十三章 人民調解法律責任概説
第十四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責任
第十五章 人民調解員的責任
第十六章 司法行政機關的責任
第五部分 展望篇
第十七章 人民調解法治與人民調解德治的契合
第十八章 人民調解與人民法院調解的契合
第十九章 人民調解與和地政調解的契合
第二十章 人民調解個案處理功能與法治氛圍營造功能的契合
附:人民調解相關法律法規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