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委員

(電影)

鎖定
1946年2月以前蘇聯及其個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設立的國家政權的最高執行及號令機關---蘇聯人民委員會所設的職務,相當於各國中央政府的各部部長。當時的人民委員會由主席和各人民委員組成。
中文名
人民委員
外文名
The Commissar
別    名
政委
出品時間
1988年2月
發行公司
International Film Exchange Ltd. (IFEX)
製片地區
蘇聯
導    演
Aleksandr Askoldov
編    劇
Aleksandr AskoldovVasili Grossman
類    型
劇情/戰爭
主    演
Nonna Mordyukova
片    長
110分鐘
上映時間
1988年2月
電影分級
Argentina:13/Sweden:15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黑白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單聲道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人民委員演員表

    • Nonna Mordyukova 飾 Klavdia Vavilova
    • Raisa Nedashkovskaya 飾 Maria Mahazannik

人民委員劇情簡介

影片以蘇聯國內戰爭為背景,講述了紅軍女政委瓦維洛當娃在與白匪戰鬥期間寄宿於洋鐵匠葉菲姆家裏待產、分娩的故事。瓦維洛娃在這個信奉基督教的猶太家庭生活的日子裏,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暖意。隨着孩子來到人世,她母性的温柔漸漸被喚起,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她的嬰兒。後來白匪開始進攻,紅軍必須轉移,瓦維洛娃把孩子留在葉菲姆家,毅然追上部隊繼續戎馬生涯。 [1] 
國內戰爭的嚴峻年代,一支紅軍部隊擊潰了白匪軍,來到南方邊陲的小城鎮別爾季切夫。女團政委瓦維洛娃戎馬廝殺,執行軍紀毫不留情,她曾把一個未經許可順便回家住一夜的士兵葉海林當作逃兵處決了。目前,瓦維洛娃懷孕已臨近分娩,團長決定把她安排到這個小鎮的洋鐵匠葉菲姆夫婦家去待產。葉菲姆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家裏人口多,有老母及6個孩子。葉菲姆對於鎮長把瓦維洛娃安置在他家不表歡迎。他對政治不感興趣,他認為紅軍和白匪都不會給他這個猶太人帶來好處,上次白匪來犯,還殘忍地處死了他的哥哥。瓦維洛娃與這個信基督教的猶太家庭也格格不入。但葉菲姆的妻子、善良勤勞的瑪麗婭對她的悉心關懷和照顧改變了她的看法。她以普通女人的眼光看到了這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卻温馨而和諧。瓦維洛娃分娩時,瑪麗婭為她接生,並讓她同意按基督教的儀式為孩子祝福。瓦維洛娃成了一個會哼搖籃曲的媽媽了,並覺得自己也是葉菲姆家中的一員,常常幫着瑪麗婭做家務事。團長來看她,通知她:白匪開始進攻,紅軍即將轉移,但一個月後會回來。團長希望她和野戰醫院一起乘馬車撤退,她沒有表態。團長派人給她送來了一些食品,同意她留下。但當紅軍開始撤退時,瓦維洛娃心情矛盾地思考再三,哭泣着給孩子餵了最後一次奶,把他留放在葉菲姆家的牀上,大踏步地走出院子,去追趕離去不久的紅軍隊伍了。 [2] 

人民委員幕後花絮

這部影片在1987年被修改後才得以重新上映。這部影片主要是要表現人的尊嚴和愛,對家庭、婦女和孩子們的愛,對天空、對祖國的愛。反對的是狹隘的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影片中表現了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影片細膩地表現了瓦維洛娃用人性的眼光對待馬戛扎尼克一家人。引用導演的話説,這是一部關於人的尊嚴和愛的影片,一部對女人、對家庭、對孩子的愛情影片,也是對天空、對家鄉、對祖國的愛的影片。改編自蘇聯猶太作家的小説,對蘇聯的猶太人描寫中藴涵着濃厚的人文關懷,相當樸實地還原了戰爭年代猶太人的生活場景和生存方式。本片因為親猶太人,被禁將近20年,直至1987年才得到解封,並獲得當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