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才市場

鎖定
人才市場隸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管轄,其中農民工市場、勞務市場、勞動市場、勞工市場、職業市場、就業市場、求職市場、招聘市場、人力市場等,是指適齡勞工供求的市場。
人才市場是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招工、招聘,勞動者進行求職、投遞填寫簡歷的市場。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已經發展成實際場地人才市場,網上人才市場,校園招聘人才市場等。
中文名
人才市場
外文名
Talent Market
別    名
勞動力市場
別    名
勞動市場
勞工市場
職業市場
招聘市場 展開
別名
勞動市場
勞工市場
職業市場
招聘市場
勞務市場 收起

人才市場簡介

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主編的《2005年中國人才報告——構建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人才開發》(黃皮書)日前已出版發行,該報告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人才狀況分析報告。記者於10月8日採訪該報告的負責人、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院政策研究室的李建鍾博士。李建鐘錶示,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人才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無論是從人才的總量、高級人才的儲備及人才與經濟結構發展有效配置等問題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問題。

人才市場特徵

  1. 勞動者只能被僱傭或租借,勞動者本身不能被買賣。
  2. 勞動者對勞動力擁有不可動搖的所有權。
  3. 勞動力市場的交易活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4. 勞動者在市場上往往處於不利地位
  5. 勞動力市場存在各種歧視。

人才市場類型

按勞動力市場範圍劃分:
(1)區域勞動力市場
按職業隊勞動力市場的素質要求劃分:
(2)職業經理市場
(4)普通勞動力市場
市場競爭自由度劃分:

人才市場影響因素

經濟因素:
企業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從必然從勞動力創造價值的能力和使用成本兩個方面確定勞動力的需求。此外,還會收到勞動者自身“預期”的影響。
非經濟因素:
  1. 組織性因素,包括工會、政府及大型企業等
  2. 社會性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所屬階層、文化、歧視和習俗等

人才市場功能

1、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3、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

人才市場發展特點

人才隊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人才的素質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產業過度集中;人才地域分佈仍呈東強西弱態勢,中國人才資源配置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過程中,這是中國內地人才發展最主要的特點。李建鍾介紹。
第三產業人才集中趨勢
報告表明,中國人才產業分佈的突出特點是,人才產業結構國民經濟產業佈局分佈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專技術人才數量明顯偏低,就業人員的學歷狀況急需改善。從三個產業的產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是15.3%、50.4%、34.3%;從就業人員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分別是50%、21%、29%,而中專技術人才的比例分別是5%、18%、77%,大專以上的學歷人才比例分別是1.2%、15.2%和83.6%,差異太大。這就意味着第三產業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時,人才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發展製造業大國的目標不相適應。
國有單位接收人才情況
報告指出,中國的所有制結構就業結構發生的變化,形成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局面,也帶來中國人才隊伍結構狀況的根本性變化。其突出表現是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和人才總量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持續下降。1996年,中國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包括公務員)為10949萬人,到2001年,僅為7409萬人,平均每年減少5%以上;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自1999年以來減少130萬,下降4%;黨政人才減少59萬,下降7%;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萬人,減少到2002年的212.3萬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與此同時,1994年-2003年,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分別增長29倍和3.4倍;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佔全國職工總數的比例分別提高23%和11%,報告預測,隨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非公有制用人單位將會成為中國人才就業的主要方向。
專業技術人才分佈情況
主要表現有:一、不同所有制單位人才分佈不合理。佔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70%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分佈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二、產業和行業分佈需要調整。例如第三產業內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金融管理、房地產、商貿餐飲及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人才比例偏低,這些都需要補充和加強。三、學科或專業分佈機構不合理。教育、衞生、經濟、會計等類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以上,而工程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僅佔總數的18%。在從事研究與發展(R&D)的專業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環保等類專業人才短缺。

人才市場存在問題

報告認為,雖然中國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進程已展開,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中國人才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户籍制度的制約
因為現行的户籍制度,很多畢業的大學生考慮到落實户口,很多人不願意到私營企業裏找自己合適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嚴格限制,這些都嚴重製約人才的跨地域流動,成為影響人才要素市場的重要因素。
檔案制度改革情況
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之處主要表現在:單一的國有單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並存的新形勢;現行的人檔分離,收費管理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不符合建立統一開放的人才市場的需求;而且傳統人事檔案的採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
人事制度改革情況
但是由於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辭退、辭職的暫行規定公務員辭職、辭退的暫行規定的不完善之處,影響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出口,造成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勝任的人該走卻走不了的局面,這些都導致人才市場供需主體難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場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制對人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就全國範圍而言,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的執法檢查制度,未對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實行日常即時性的監督管理,人才市場的就業歧視、職業安全、權益保護問題突出,影響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
高校畢業生擇業情況
3月來臨,大學生的就業也到最關鍵的階段。但從市場反映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象上面説到的這種專業錯位現象日益突出。 [1] 

人才市場職介所

失業人員介紹就業的機構。又稱失業介紹所、勞動介紹所。任務是進行就業登記,掌握勞動力資源,介紹、安排勞動力就業,監督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共同遵守勞動合同和協議,對閒散勞動力進行組織、管理、業務技術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
職業介紹所在20世紀初產生。西方職業介紹所有官辦和民辦兩種。最初制定職業介紹辦法的是英國的《職業介紹法》。1949年以前,中國也曾設有傭人介紹所,那是官僚資本家以介紹就業為名盤剝失業工人的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為解決以前遺留下來的失業問題,國家各勞動局下設勞動介紹所,
主要任務:①登記、統計失業職工。②調查公、私營企業需要勞動力情況。③籌劃介紹職工就業事宜。④介紹求職人員就業。1958年以後逐步撤銷。1963年,在國務院發出《全國大中城市恢復和建立勞動力介紹所的通知》之後,這一機構又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職業介紹所再次撤銷。1978年開始建立勞動服務公司,基本上具有職業介紹所的職能。現階段,在中國勞動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存在大量失業人員的情況下,逐步恢復和發展這一組織機構,對改革勞動制度,合理安排勞動力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服務內容有:代辦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引進、推薦和招聘服務;提供人才租賃服務;提供項目建設人才配套服務;提供高層次人才的擔保代理業務;提供人才培訓人才測評等服務;提供人才資源配置策劃,薪資水平調查等人事顧問服務;提供人才信息服務;建立人才就業登記、推薦人才就業;定期舉辦人才市場交流或組團參加省市人才市場交流等。
凡實行人事代理的還可提供如下服務:負責工齡計算,核准並記載檔案工資,出具以檔案為依據的證明材料;辦理出國、出境政審邊境通行證手續;辦理專業技術職稱申報和評審;大中專畢業生試聘期管理和轉正定級;辦理聘用合同鑑證;進行人事爭議協調;協助辦理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協助辦理退休手續;辦理引進人才的户籍糧油關係掛靠;辦理具備一定條件的家屬户口“農轉非”;承辦有關獎項評比的申報;組織參加繼續教育;代辦傷病殘鑑定的申報工作;接轉和管理組織關係等。

人才市場其它

中國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
2010年專業技術人才至少缺1746萬
報告統計分析表明,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有着高度的相關性。從年均增長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2003年,人才總量的增長速度年均為7.34%,實際經濟總量?穴GDP?雪的增長速度年均為9.38%,經濟增長對人才總量增長的彈性係數為1.28,即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

人才市場十一五期間

第二、三產業人才最為短缺
報告預測,到2010年,中國專業技術人才供需缺口為1746萬—266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缺口為211.5萬—224.3萬人,第二產業為1172.8萬—1266.6萬人,第三產業為3170.7萬—3421.7萬人,新興產業為414.6萬—440.8萬人。從學歷人才佔就業人員的比例看,與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最低水平(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間。與“十五”中期(2003)相比,人才總量缺口為2618萬—2968萬人,第一、二、三產業和新興產業缺口分別52萬—64.8萬、352.9萬—446.7萬、864.5萬—1115.5萬、86.2萬—112.4萬?燻學歷人才佔就業人員的比例差距為5%—6%。

人才市場十一五末

總體看,十一五期間,中國專業技術人才發展存在總量短缺和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從總量上看,預計到十一五末期,全國技能人才總量將達到8000萬人,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主的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的比重將達到5%,其中高級技師120萬人,佔1.5%,技師280萬人,佔3.5%。每年平均新培養高級技能人才24萬,5年新增120萬,同時培養高級工2000萬、中級工3200萬、初級工2400萬,分別佔技能人才的25%、40%和30%。
從結構上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人才短缺問題更為突出,這與中國產業發展戰略有着密切的聯繫。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明顯增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