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性心理學

(心理學領域術語)

鎖定
人性心理學,認為人有精神、社會、生物三種既相區別又相統一的屬性,這為研究觀察人們心理和行為提供了一個範圍更廣闊且辯證統一的角度。
中文名
人性心理學
外文名
Human psychology

人性心理學創建歷程

郭念鋒經自1986年至1999年的審慎思考,結合臨牀案例的對比分析,再對各種心理學理論重新學習,最後認定,只有從“人的本質屬性”,即“人性”出發,才能擺脱當今臨牀心理學“各執真理一面”的侷限,去正確地闡明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結構、心理動力、個性及其發展、心理病理變化以及心理診斷、諮詢和矯治等問題。 [1] 

人性心理學理論內容

人性心理學人性

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質的規定性。就其本質而言,是人的三種基本屬性的辯證統一體:
(1)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它體現為,人作為生物體與外界進行物
質交換(新陳代謝)的過程;
(2)以生物屬性為前提、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它體現為,為生存發展而對外
界環境進行的探究反射,是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
(3)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它是個體對羣體的依附
本能,體現為個體與羣體間的利益交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人性心理學人性心理學

人性心理學是從人性出發,在三種基本屬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
人性心理學,不再把心理現象單純地定義為“腦的功能和客觀現實的反映”,而是明確地提出,心理現象是人性的表達,是人的三種本質屬性的具體表現形式。
人性心理學以人性中的精神屬性為中心,進而説明心理、腦和社會這三者的關係,依據他們之間的具體關係,討論心理自身的性質、特點以及變化的規律。

人性心理學心理動力

人性心理學認為,心理發展變化的動力,不是來自任何神秘之處,僅僅是與生俱來的人性的內在需要,這種內在需要源於人的三種本能:
(1)個體保存、種族延續的本能;
(2)為認識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資料和適應環境的探究本能;
(3)為生存而組成人類社會的依存本能。

人性心理學三種人性的需要

在心理層面上化為人的體驗,這就是人的三種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會需要);
三種基本需要,構成了人類心理種系進化和個體發育過程中的全部心理動力。

人性心理學差異的兩大類型

(1)彼此有差異的羣體心理;
(2)彼此有差異的個體心理。

人性心理學情緒與健康

人有三種發自內心的需求,需求獲得滿足,產生正向的、有利於健康的情緒,否則產生負向、不利於健康的情緒。 [2] 
參考資料
  • 1.    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11.6:443
  • 2.    BIO國際組織教材編寫組.心理諮詢與治療基礎: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