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心與人生

(梁漱溟的著作)

鎖定
梁漱溟的著作。作者1923年在北京大學講授《孔學繹旨》時,即有志於此書之作,以闡述“孔家的‘人類心理學’”。20~30年代常以此題做講演。60年代初撰寫了前7章,因“文化大革命”而輟筆。1970~1975年間終於寫成。1984年自費請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全書凡21章。 [1] 
中文名
人心與人生
作    者
梁漱溟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2] 
出版時間
1984年 [2] 
頁    數
261 頁 [2] 
定    價
16 元 [2] 
裝    幀
平裝 [2] 
ISBN
9787805105642 [2] 
作者指出:“説人,必於心見之;説心,必於人見之。……講到人心必於人生求之。而講到人生又不可有見於個體,無見於羣體。……吾書既將從人生(人類生活)以言人心;復將從人心以談論乎人生(人生問題)。前者應屬心理學之研究;後者則世雲人生哲學,或倫理學,或道德論之類。其言人心也,則指示出事實上人心有如此如此者;其從而論人生也,即其事實之如此以明夫理想上人生所當勉勵實踐者亦即在此焉。人心,人生,非二也。理想要必歸合乎事實。”(《人心與人生》)全書核心在於依據儒家哲學精義論人之本性,其言人心,從知識引入超知識、反知識,亦即從科學歸到形而上學,從現實生活上起作用的人心歸到宇宙本體。作者認為,吾人生命直與宇宙大生命同體,生命本性要通而不要隔。認識生命必先認識這不容限隔。若不能體認人與宇宙同體,即迷失生命向上奮進爭取自由的本性。人心要緣人身乃可得見,是必然的;但從人身上得有人心充分表現出來,卻只是可能而非必然。人心不是現成可以坐享的。通過儒家“踐形儘性”的功夫,即可陶養並充分發揮、爭取、實現出人心的靈活性、主動性。作者指出:“理智者人心之妙用;理性者人心之美德。後者為體,前者為用。”(同上)理智從屬於理性而涵於理性之中。人的怵惕惻隱、正義感都屬理性。作者批判了所謂道德直覺(良心)為神秘不科學、否認人性本善的説法,認為,道德之唯見於人類,是因為爭取自由、爭取主動、不斷地向上奮進之宇宙生命本性,也唯見於人類。人在生活中能實踐此生命本性便是道德。“德”者,得也;有得乎道,是謂道德;而“道”則正指宇宙生命本性而説。“反求諸己”,“盡其在我”,説明道德純是自律、自覺、自課。本書通過對自然與人、本能與理智、理智與理性、身與心、知與行、己與羣、世間與出世等關係的探討,考察了人在天、地、人、我中的地位,最終落腳到真、善、美的統一中來。調理身心、涵養德性,而且懂得其道不在對人説教而寧在其生活的藝術化,是社會人生的新境界。通過比較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統和儒、釋、道三大思想資源,並引證了心理學、神經學等資料,闡釋並肯定了儒家的道德哲學。本書現收入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的《梁漱溟全集》第三卷。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937
  • 2.    人心與人生 (豆瓣)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