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工真皮

鎖定
人工真皮又叫真皮支架、真皮替代物等,是創面修復和重建發展過程中里程碑式的產物,人工真皮仿生真皮架構,能夠引導真皮組織再生,從而減少創面癒合後的瘢痕攣縮,提高了創面癒合後皮膚柔軟質地和耐磨性,對創面外觀和功能的修復具有顯著的意義。
中文名
人工真皮
外文名
artifical dermal regeneration matrix

人工真皮人工真皮名稱

組織工程/生物工程皮膚替代物根據結構不同分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以及複合皮(含表皮和真皮)替代物。其中,真皮替代物根據材料來源不同又分為人工合成材料真皮替代物和天然ADM,前者如由膠原蛋白和硫痠軟骨素等合成的Lando®、Integra®人工真皮等,以及其他由尼龍網膜、可降解聚乳酸製備的支架;後者主要為異體或異種ADM。在國內外文獻中真皮替代物又被稱為人工真皮、人工真皮基質、人工皮膚、組織工程皮膚等,其所表達的內涵由於結構、材料、製備方法等不同而各有不同,然而其本質均是通過真皮支架模板作用,引導新生真皮形成,從而替代缺損的真皮組織,改善創面癒合後的外觀與功能。 [1] 

人工真皮作用機理

人工真皮一般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具有半透膜性質的醫用硅橡膠膜,其作用類似表皮,可以控制水分蒸發及阻止微生物入侵;下層為由膠原蛋白-硫痠軟骨素構建的海綿狀真皮支架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起到細胞生長支架的作用,有利於移植部位血管內皮細胞和Fb的侵入生長,形成支架-新生毛細血管-細胞複合體,2~3周充分血管化後即可移植自體刃厚皮。隨後,真皮支架將逐漸降解並被新生真皮組織所替代。人工真皮可有效引導新的真皮再生,減少、抑制瘢痕增生,從而恢復創面的彈性、柔韌性,改善外觀與功能。甚至在部分創面修復中,雙層人工真皮可直接覆蓋暴露的骨、肌腱,替代傳統皮瓣移植手術。在面積較大的皮膚缺損創面上使用人工真皮可早期封閉創面,減少創面體液包括水及血漿蛋白等丟失,從而減少機體營養物質消耗。對於腫瘤切除後的創面,能更早觀察到腫瘤是否復發,降低腫瘤殘留的風險。同時,人工真皮血管化後只需移植刃厚皮,不僅皮片存活率高,而且供皮區癒合快、損傷小、瘢痕形成輕,相對於皮瓣移植手術,其時間短、麻醉風險低。 [1] 

人工真皮適應證

人工真皮可以用於修復深Ⅱ度、Ⅲ度燒傷創面,瘢痕切除、鬆解術後的創面,外傷性全層皮膚缺損創面,慢性潰瘍創面,供瓣區,腫瘤、痣等切除後的創面以及部分骨、肌腱外露創面等。 [1] 

人工真皮禁忌症

嚴重感染和清創後仍有壞死組織殘留的創面,必須徹底清創、控制感染,並充分止血後才能移植人工真皮。惡性腫瘤晚期或放射治療後形成的頑固性深度創面,不建議使用人工真皮。對膠原和硫痠軟骨素有過敏反應的患者,不可使用人工真皮。對於關節液滲出、關節腔或骨髓腔外露的創面需慎用人工真皮。關節液滲出,可導致人工真皮貼附不緊密;關節腔暴露,增加了感染風險,人工真皮存活率低甚至無法存活,故應慎重使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