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播报编辑
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谅船榆条件,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由于社会条照验己愉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过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人口思想和理论。
全球人口
播报编辑
80亿(截至2022年11月15日)。 [5]
2024年12月31日,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普查局预计,2025年元旦,全球人口将超过80.92亿,较2024年元旦增长逾7100万。美国普查局12月30日发布新闻公告说,2024年全球人口增长近0.9%,比2023年有所减缓。据美国普查局数据,2023年全球人口增加7500万。该机构预计,2025年1月,全球平均每秒钟出生超过4人、死亡2人。 [10]
增长模式
播报编辑
类型
- 过渡型:介于传统型与现代性之间的一种类型,出生率由高转向低,死亡率由高转向低,自然增长率亦由高转向低。
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以及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现负增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看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有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模式能否顺利实现转变,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人口预测
播报编辑
人口预测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信息,预测的结果可以指明经济发展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借以帮助制订正确的政策。人口预测始于1696年,当时英国社会学家G.金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对英国未来600年的人口发展进行了粗略的计算,虽然这一结果与以后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但他的思想却对后人的工作很有启发。
自然增长
播报编辑
计算公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增长速度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如今,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增长失衡
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与之相伴,世界人口的增长却极其不均衡,发达国家人口要么已经停止增长,要么增长缓慢,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然很快。每年新增的7800万口很大一部分分布在最贫穷的一些国家。
如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大低于更替水平。2005年~2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其中低于1.3的国家有14个。在平均生育年龄为30岁的稳定人口中,1.3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规模每年下降1.5%,人口规模45年就会减半。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150个发展中国家中,2005年~2010年,仍然高于每个妇女5个孩子生育水平的国家有27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妇女平均每人生育4.4个孩子,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每个妇女平均生育5.3个孩子。如今,非洲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0亿,且以每年24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亿。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增加30亿左右,其中97%的新增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82%上升到87%,发达国家的比重相应地从18%下降到13%。世界人口的不均衡增长正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理想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要将中国的生育率调控到2.3胎,实行“鼓励二胎、允许一胎、征税多胎和无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选择(俄罗斯已经实行鼓励多胎和征税无胎的政策),这有利于实现人口调控的“费改税”,并从根本上减少中国政府的非税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形成“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结构,有利于增加中产阶层的比重,尽快使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人口的理想结构如下图:
人口意义
人口的变化通过影响劳动就业、积累和消费的分配比例以及市场的分布和规模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发展演变,关系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资源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借以形成人口红利或人口负债,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因素。
适度的人口规模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人口的数量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会对资源和环境形成压力;而人口总量不足,又无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支撑。 [18]
中国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底
中国大陆:140828万人 [14]
台湾省:2340万人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753.42万人 [16]
澳门特别行政区:68.83万人 [17]
各国或地区人口
播报编辑
排名 | 国家 / 政治体 | 人口(人) | 资料日期 | 占世界比例 |
---|---|---|---|---|
- | 7,056,721,082 | 2012-11-20 | 100%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中国内地) | 1,443,497,378 | 2021-5-11 | - |
2 | 1,346,807,576 | 2016-10 | 18.04% | |
3 | 315,250,000 | 2013-2-1 | 4.44% | |
4 | 237,556,363 | 2010-5 | 3.35% | |
5 | 202,030,000 | 2014 | 2.86% | |
6 | 182,118,000 | 2013-2-1 | 2.56% | |
7 | 166,629,000 | 2012-7-1 | 2.35% | |
8 | 155,058,000 | 7月 2, 2013 | 2.18% | |
9 | 142,914,136 | January 1, 2011 | 2.01% | |
10 | 127,950,000 | June 1, 2011 | 1.8% | |
11 | 112,336,538 | April 15, 2011 | 1.58% | |
12 | 103,775,002 | 2012 | 1.32% | |
13 | 87,375,000 | 2011 | 1.23% | |
14 | 84,030,000 | 7月 2, 2013 | 1.18% | |
15 | 82,101,998 | 2011 | 1.16% | |
16 | 81,751,602 | January 1, 2011 | 1.15% | |
17 | 77,547,000 | 7月 2, 2013 | 1.09% | |
18 | 73,722,988 | December 31, 2010 | 1.04% | |
19 | 67,041,000 | July 1, 2010 | 0.94% | |
20 | 65,966,000 | 2010 | 0.93% | |
21 | 65,821,885 | January 1, 2011 | 0.93% | |
22 | 62,435,709 | January 1, 2011 | 0.88% | |
23 | 60,626,442 | December 31, 2010 | 0.85% | |
24 | 50,586,757 | July 1, 2011 | 0.71% | |
25 | 50,400,000 | 2011 | 0.71% | |
26 | 47,963,000 | 2010 | 0.68% | |
27 | 47,100,000 | 7月 2, 2013 | 0.66% | |
28 | 46,125,154 | July 1, 2011 | 0.65% | |
29 | 45,706,126 | May 1, 2011 | 0.64% | |
30 | 43,187,823 | 2010 | 0.61% | |
31 | 40,091,359 | October 27, 2010 | 0.56% | |
32 | 38,610,097 | August 24–25, 2009 | 0.54% | |
33 | 38,501,000 | 2011 | 0.54% | |
34 | 36,300,000 | January 1, 2011 | 0.51% | |
35 | 34,591,000 | 7月 2, 2013 | 0.49% | |
36 | 32,864,000 | 7月 2, 2013 | 0.46% | |
37 | 31,800,000 | 2010 | 0.45% | |
38 | 31,672,000 | 2010 | 0.45% | |
39 | 31,412,000 | 2010 | 0.44% | |
40 | 30,894,000 | 2008 | 0.44% | |
41 | 30,154,000 | 7月 2, 2013 | 0.42% | |
42 | 29,461,933 | June 30, 2010 | 0.41% | |
43 | 28,584,975 | 2011 | 0.4% | |
44 | 28,334,135 | 2010 | 0.4% | |
45 | 27,445,000 | 2010 | 0.39% | |
46 | 27,136,977 | 2010 | 0.38% | |
47 | 24,233,431 | 2010-9-26 | 0.34% | |
48 | 24,052,231 | 2008 | 0.34% | |
49 | 23,695,000 | 2010 | 0.33% | |
50 | 中国台湾 | 23,561,236 | 2021-5-11 | 0.33% |
51 | 23,291,115 | 7月 2, 2013 | 0.33% | |
52 | 22,492,035 | 2009 | 0.32% | |
53 | 21,413,815 | January 1, 2011 | 0.3% | |
54 | 20,714,000 | 2010 | 0.29% | |
55 | 20,653,000 | 2010 | 0.29% | |
56 | 20,579,265 | 2007 | 0.29% | |
57 | 19,738,000 | 2010 | 0.28% | |
58 | 19,406,100 | January 1, 2010 | 0.27% | |
59 | 19,082,000 | 2010 | 0.27% | |
60 | 17,557,600 | 7月 2, 2013 | 0.25% | |
61 | 16,697,800 | 2010 | 0.24% | |
62 | 16,518,000 | May 1, 2011 | 0.23% | |
63 | 15,730,977 | July 1, 2010 | 0.22% | |
64 | 15,730,754 | 2011 | 0.22% | |
65 | 14,901,000 | 2010 | 0.21% | |
66 | 14,805,358 | 2011 | 0.21% | |
67 | 14,517,176 | April 1, 2009 | 0.2% | |
68 | 14,361,666 | 2010 | 0.2% | |
69 | 14,306,876 | November 28, 2010 | 0.2% | |
70 | 13,046,508 | October 16, 2010 | 0.18% | |
71 | 12,571,000 | 2010 | 0.18% | |
72 | 12,434,000 | 2010 | 0.18% | |
73 | 11,241,161 | December 31, 2010 | 0.16% | |
74 | 11,227,000 | 2010 | 0.16% | |
75 | 10,918,405 | January 1, 2011 | 0.15% | |
76 | 10,787,690 | June 1, 2011 | 0.15% | |
77 | 10,636,979 | January 1, 2011 | 0.15% | |
78 | 10,549,100 | July 1, 2010 | 0.15% | |
79 | 10,535,811 | March 31, 2011 | 0.15% | |
80 | 10,426,154 | 2010 | 0.15% | |
81 | 10,412,820 | 2010 | 0.15% | |
82 | 10,085,214 | 2010 | 0.14% | |
83 | 9,986,000 | January 1, 2011 | 0.14% | |
84 | 9,982,000 | 2010 | 0.14% | |
85 | 9,503,807 | 2009 | 0.13% | |
86 | 9,440,588 | May 31, 2011 | 0.13% | |
87 | 9,378,818 | December 1, 2010 | 0.13% | |
88 | 9,331,000 | 2010 | 0.13% | |
89 | 9,165,000 | July 1, 2011 | 0.13% | |
90 | 8,778,646 | 2010 | 0.12% | |
91 | 8,404,252 | January 1, 2011 | 0.12% | |
92 | 8,383,000 | 2010 | 0.12% | |
93 | 8,264,070 | Mid-2010 | 0.116% | |
94 | 8,260,490 | 2008 | 0.12% | |
95 | 8,215,313 | 2011 | 0.12% | |
96 | 7,866,500 | December 31, 2010 | 0.11% | |
97 | 7,759,300 | June 30, 2011 | 0.11% | |
98 | 7,364,570 | February, 2011 | 0.1% | |
99 | 7,306,677 | January 1, 2010 | 0.1% | |
100 | 中国香港 | 7,474,200 | 2021-5-11 | 0.101% |
101 | 6,879,000 | 2010 | 0.097% | |
102 | 6,703,000 | 2010 | 0.094% | |
103 | 6,355,000 | 2010 | 0.089% | |
104 | 6,230,200 | 2010 | 0.088% | |
105 | 6,230,000 | 2010 | 0.088% | |
106 | 6,187,000 | 2010 | 0.087% | |
107 | 6,028,000 | 2010 | 0.085% | |
108 | 5,868,000 | 2010 | 0.083% | |
109 | 5,788,000 | 2010 | 0.082% | |
110 | 5,744,113 | 2009 | 0.081% | |
111 | 5,564,219 | April 1, 2011 | 0.078% | |
112 | 5,435,273 | December 31, 2010 | 0.077% | |
113 | 5,432,310 | 7月 2, 2013 | 0.077% | |
114 | 5,362,800 | 2009 | 0.076% | |
115 | 5,254,000 | 2010 | 0.074% | |
116 | 新加坡 | 5,076,700 | June 30, 2010 | 0.071% |
117 | 5,091,900 | 7月 2, 2013 | 0.072% | |
118 | 5,042,000 | 2010 | 0.071% | |
119 | 4,581,269 | April 10, 2011 | 0.065% | |
120 | 4,563,538 | 2010 | 0.064% | |
121 | 4,474,800 | 7月 2, 2013 | 0.063% | |
122 | 4,436,400 | January 1, 2010 | 0.062% | |
123 | 4,401,000 | 2010 | 0.062% | |
124 | 4,290,612 | 2011 | 0.06% | |
125 | 4,228,000 | 2010 | 0.06% | |
126 | 4,043,000 | 2010 | 0.057% | |
127 | 3,994,000 | 2010 | 0.056% | |
128 | 3,935,249 | 2009 | 0.055% | |
129 | 3,839,737 | 2011-06-30 | 0.054% | |
130 | 3,667,084 | 2012-07-01 | 0.052% | |
131 | 3,563,800 | January 1, 2010 | 0.05% | |
132 | 3,460,000 | 2010 | 0.047% | |
133 | 3,405,813 | May 16, 2010 | 0.048% | |
134 | 3,356,584 | June 30, 2010 | 0.047% | |
135 | 3,264,500 | June 2011 | 0.046% | |
136 | 3,221,200 | June 2011 | 0.045% | |
137 | 3,195,000 | January 1, 2010 | 0.045% | |
138 | 2,909,700 | 7月 2, 2013 | 0.04% | |
139 | 2,737,000 | 2010 | 0.039% | |
140 | 2,705,827 | December 31, 2010 | 0.038% | |
141 | 2,694,094 | December 12, 2010 | 0.038% | |
142 | 2,218,800 | June 2011 | 0.031% | |
143 | 2,171,000 | 2010 | 0.031% | |
144 | 2,088,669 | 2008 | 0.029% | |
145 | 2,061,010 | 7月 2, 2013 | 0.029% | |
146 | 2,057,284 | January 1, 2011 | 0.029% | |
147 | 1,800,098 | 2010 | 0.025% | |
148 | 1,728,000 | 2010 | 0.024% | |
149 | 1,696,563 | April 20, 2010 | 0.024% | |
150 | 1,515,000 | 2010 | 0.021% | |
151 | 1,505,000 | 2010 | 0.021% | |
152 | 1,340,122 | January 1, 2011 | 0.019% | |
153 | 1,317,714 | July 1, 2010 | 0.019% | |
154 | 1,280,925 | July 1, 2010 | 0.018% | |
155 | 1,234,596 | 2010 | 0.017% | |
156 | 1,186,000 | 2010 | 0.017% | |
157 | 1,124,000 | 2010 | 0.016% | |
158 | 889,000 | 2010 | 0.013% | |
159 | 861,000 | 2010 | 0.012% | |
160 | 804,435 | January 1, 2011 | 0.011% | |
161 | 784,894 | 2010 | 0.011% | |
162 | 735,000 | 2010 | 0.01% | |
163 | 700,000 | 2010 | 0.01% | |
164 | 695,822 | 2010 | 0.01% | |
165 | 625,266 | 2011 | 0.009% | |
166 | 中国澳门 | 683,218 | 2021-5-11 | 0.008% |
167 | 531,000 | 2010 | 0.007% | |
168 | 530,669 | 2010 | 0.007% | |
169 | 525,000 | 2010 | 0.007% | |
170 | 502,100 | 2010 | 0.007% | |
171 | 491,575 | June 16, 2010 | 0.007% | |
172 | 417,608 | January 1, 2011 | 0.006% | |
173 | 399,000 | 2010 | 0.006% | |
174 | 353,658 | May 3, 2010 | 0.005% | |
175 | 333,200 | Mid-2009 | 0.005% | |
176 | 318,452 | January 1, 2011 | 0.004% | |
177 | 317,280 | 2010 | 0.004% | |
178 | 273,000 | 2010 | 0.004% | |
179 | 240,000 | 2010 | 0.003% | |
180 | 187,032 | 2010 | 0.003% | |
181 | 180,000 | 2010 | 0.003% | |
182 | 166,526 | May 10, 2010 | 0.002% | |
183 | 165,000 | 2010 | 0.002% | |
184 | 142,180 | January 1, 2010 | 0.002% | |
185 | 109,000 | 2010 | 0.002% | |
186 | 109,000 | 2010 | 0.002% | |
187 | 107,000 | 2010 | 0.002% | |
188 | 104,000 | 2010 | 0.001% | |
189 | 104,000 | 2010 | 0.001% | |
190 | 102,624 | April 4, 2010 | 0.001% | |
191 | 100,000 | 2010 | 0.001% | |
192 | 92,500 | December 31, 2009 | 0.001% | |
193 | 89,000 | 2010 | 0.001% | |
194 | 86,525 | July 1, 2010 | 0.001% | |
195 | 84,082 | December 31, 2009 | 0.001% | |
196 | 83,000 | 2010 | 0.001% | |
197 | 68,000 | 2010 | 0.001% | |
198 | 68,000 | 2010 | 0.001% | |
199 | 64,566 | July 1, 2010 | 0.001% | |
200 | 62,431 | March 31, 2010 | 0.001% | |
201 | 61,000 | 2010 | 0.001% | |
202 | 56,452 | 2010 | 0.001% | |
203 | 54,878 | October 10, 2010 | 0.001% | |
204 | 54,305 | 2010 | 0.001% | |
205 | 52,000 | 2010 | 0.001% | |
206 | 48,596 | April 1, 2011 | 0.001% | |
207 | 40,357 | 2010 | 0.0006% | |
208 | 37,429 | January 1, 2010 | 0.0005% | |
209 | 36,157 | December 31, 2010 | 0.0005% | |
210 | 35,000 | 2010 | 0.0005% | |
211 | 31,887 | December 31, 2010 | 0.0004% | |
212 | 29,441 | 2010 | 0.0004% | |
213 | 28,213 | 2008 | 0.0004% | |
214 | 24,600 | December 2010 | 0.0003% | |
215 | 20,000 | - | 0.0003% | |
216 | 15,236 | 2011 | 0.0002% | |
217 | 10,000 | - | 0.0001% | |
218 | 10,000 | - | 0.0001% | |
219 | 5,164 | - | 0.0001% | |
220 | 4,255 | - | 0.0001% | |
221 | 3,000 | - | 0.00005% | |
222 | 1,500 | - | 0.00003% | |
223 | 1,100 | - | 0.00003% | |
224 | 800 | July 1, 2012 | 0.00001% | |
225 | 67 | July 1, 2011 | 0.000001% [1] |
合理容量
播报编辑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森林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0]
分类
播报编辑
按行政建制分类
市人口:市管辖区域内的全部人口(含市辖镇,不含市辖区县);
镇人口:县辖镇的全部人口(不含市辖镇);
县人口:县辖乡人口。
按常住分类
市人口:设区的市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
镇人口: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县人口:除上述两种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1952-1980年数据为第一种口径的数据,1982年以后的数据为第二种口径的数据。
按是否在业分类
在业人口(又称就业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不在业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待升学、市镇待业、离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业人口。
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15-64岁人口×100%
负担老年系数=老年人口/15-64岁人口×100%
负担少年系数指少年儿童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负担少年系数=少年儿童人口/15-64岁人口×100%
迁移
播报编辑
概念
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原因
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000万人。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部族战争,引起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迁移。
分布
播报编辑
四大稠密区
(1)亚洲东部
(2)亚洲南部
四大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
(2)高山高原地带
(3)沙漠地带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如今,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1980年)。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在各国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如中国以瑷珲(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地区土地占全国的42.9%,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4%(1982年)。
②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但拥有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③时滞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显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只有在人口基数很少的新开发地区,移民因素才能立即产生显著效果。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现象)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几乎构成人口地理学的全部内容。
人口分布的状况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自然资源的多寡,都会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从而造成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一般来说,人口最稠密地区都是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的地区。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尚未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大洋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0.5%,北美洲为6.9%,欧洲为10.5%,南美洲为6.7%,非洲为12.5%,亚洲为63%。
普查
播报编辑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人口普查登记具有个别直接性。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原则上个人的数据应当由当事人直接申报。但在实际调查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行申报,比如婴幼儿或正值到外地出差、旅游、当时不在家的人就不能自行申报,应由每户指定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如实代为申报。
由于出生、死亡、迁移等原因,人口数是在随时变化的,所以人口普查必须以一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调查。不论普查员实际入户登记时间在哪一天,都应该以标准时间为准,好比用照相机把当时的人口状况拍摄下来一样,以免重登或漏登。
此外,人口普查组织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如具有高度集中性,人口普查必须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具有严格统一性,全国有统一的普查方案,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等;具有定期性,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规定,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
政策
播报编辑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该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该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该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泰国20世纪上半叶时期推行的是提倡与鼓励生育,到60年代中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由于人口剧增,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于7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家庭生育计划”,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70年代初的3%下降到1.5%。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国家为了提高出生率,缓解老龄化程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人们多生育。
老龄化
播报编辑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国际上,一般以60岁或65岁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老人比重占5—10%称为成年型人口,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化以及在老年型人口内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都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将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还给社会公共福利、医疗卫生等方面带来影响。
人口增量
播报编辑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 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2020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
以10年为一个阶段来观察,上世纪50年代人口增加了13040万人,60年代在前两年人口下降的情况下,总增长人口仍达到了13464万人,70年代增长人口为16871万人,80年代净增人口为15162万人,90年代增加了13082万人。
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国内人口仅增加了7664万人,第二个十年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人口共增加了7558万人。也就是说,新世纪以来的20年里,中国人口净增加量低于上世纪70年代的增量。 [2]
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
2022年7月11日,联合国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4]
2023年4月11日,印度人口增至14.1亿,联合国预计将于2023年4月中下旬宣布,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将为该国开启新的篇章。 [7]
相关报告
播报编辑
2022年7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世界人口预计将于2022年11月15日突破80亿。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至约85亿和约97亿,到本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在本世纪结束前维持这一水平。报告说,许多国家的生育率近几十年来显著下降,世界人口增长率在2020年降至1%以下,为1950年以来首次。预计在2022年至2050年间,61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将减少1%或更多,在这一时期,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这8个国家。报告预测,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预计将从2022年的10%上升至2050年的16%。届时,预计全球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数量将是5岁以下儿童数量的两倍多,并与12岁以下儿童数量大致相同。报告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在2019年为72.8岁,比1990年提高近9岁,但该数据在2021年降至71.0岁,其主要原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此外,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全球平均水平少7岁。报告预计2050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约77.2岁。 [3]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4》报告。
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将在本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3亿的峰值,随后人口数量将会缓慢下降,在21世纪结束前回落至102亿人,对2100年人口数量的预测较10年前的预测数据降低6%。
报告称,目前全球已有63个国家与地区人口数量已经达到顶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28%。在达到人口峰值的国家和地区中,报告预测,未来30年内,其人口数量将下降超过14%,其中阿尔巴尼亚、波黑、立陶宛、波多黎各、摩尔多瓦人口数量将在2054年前迎来最大幅度下滑。
报告还预测,到2054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可能达到77.4岁。在2080年前,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数量将超过18岁及以下年龄段人口数量。 [9]
数据统计
播报编辑
2024年1月,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14096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08 万人。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 [8]
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11]
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死亡率为7.76‰;自然增长率为-0.9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2024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22240万人,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87557万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