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口大國的希望

鎖定
《人口大國的希望》是2011年4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雪原
書    名
人口大國的希望
作    者
田雪原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4月1日
頁    數
668 頁
定    價
139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09721827
版    次
1
字    數
668000
印刷時間
2011-4-1
紙    張
膠版紙
印    次
1
包    裝
精裝
副標題
中國人口轉變的理論與實踐

人口大國的希望內容簡介

1996年完成的電視片《科教興國》的最後一集《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是由全國少工委、中央電視台組織,從全國少年兒童60多萬篇徵文中評選出10篇優秀作品,在科學會堂舉行頒獎儀式並現場拍攝的,同時請來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10位專家點評並發表簡短演講。記得我開頭講的兩句話是:“迄今為止,中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然而根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中國可能將這把‘交椅’讓出去,讓給印度,我們將心安理得地退居次席。”為什麼講“心安理得”地讓出去呢?因為這是中國人口過剩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的一個標誌,實現“三步走”人口發展戰略的一個里程碑,是我們的希望。如何將希望變成現實?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人口與發展視角觀察,就是要推進人口轉變。這種轉變包括人口學傳統意義上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一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一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以及步入低生育水平“轉變後”人口和“後人口轉變”;也包括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調整人口結構相結合的人口發展戰略,由數量控制為主向數量控制、素質提高、結構調整並重,再向以素質提高、結構調整為主的轉變;還包括從就人口論人口、就人口問題解決人口問題,向創建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將人口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轉變。如此,“希望”和“轉變”構成本書的主線,故命名為《人口大國的希望——中國人口轉變的理論與實踐》。書中7個專題和所選出的60篇論文、研究報告,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結構也按照這樣的邏輯次序和時間順序組合排列。

人口大國的希望作者簡介

田雪原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兼任全國社科規劃人口學科組組長。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表《新時期人口論》、《大國之難——當代中國的人口問題》(中、日文)、《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中國人口政策60年》等專著29部(含主編),《為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翻案》、《論人口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新中國人口政策回顧與展望》等論文500餘篇(含30多篇英、俄、日文)。
主要學術貢獻:主持1987年全國老年人口抽樣調查研究課題,提出建立集社養、家養、自養於一體的養老保障體系;主持1992年中國家庭經濟與生育抽樣調查研究課題,提出並論證了孩子社會附加成本一效益理論及其實際應用;主持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課題,提出並構建了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理論框架,推動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深入進行。

人口大國的希望目錄

一 人口理論撥亂反正與中國人口問題
為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翻案
控制人口,促進“四化”
要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人口理論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關於人口問題的幾次論戰
少數民族人口要不要控制
論孩子成本一效益理論和人口控制
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口發展回顧與展望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人口問題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人口控制
論“傳宗接代”生育觀及姓氏改革
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趨勢與決策選擇問題研究
二 人口經濟與勞動就業
調整是目前國民經濟全局的關鍵
為社會主義的“托拉斯”恢復名譽
人口和國民經濟綜合平衡
……
三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障
四 人口流動與人口城市化
五 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六 人口發展戰略與人口政策
七 人口研究與學科建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