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到中年

(諶容創作的小説)

鎖定
《人到中年》是諶容發表於《收穫》1980年第1期的中篇小説。作者通過中年眼科大夫陸文婷因工作、家庭負擔過重,病累交加,瀕臨死亡的故事,客觀而真實地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艱難人生和生存困境。《人到中年》曾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1] 
作品名稱
人到中年
作    者
諶容
創作年代
1979年
作品出處
《收穫》1980年第1期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約62000字

人到中年內容簡介

中年眼科大夫陸文婷因超負荷運轉而突發心肌梗塞,與此同時,陸文婷的同學、朋友姜亞芬離國出走。40多歲的陸文婷20世紀60年代從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醫院當住院醫生,後與從事冶金研究的傅家傑結婚,並有一兒一女。繁忙的家務、狹小的居住空間、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對陸文婷形成了嚴重的壓力。但是,不管多麼疲勞、緊張、困難,只要面對病人的眼睛,陸文婷就忘記了一切。一天上午,她一連為焦副部長、張老漢、王小嫚作了三場手術,終於因為疲勞而病倒。在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過程中,各種幻想的朦朧的記憶紛紛從陸文婷的意識深處閃現出來: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孤苦童年、單調而忙碌的大學生活、甜蜜的愛情、丈夫和孩子、朋友姜亞芬的出國晚宴、焦副部長夫人秦波的令人難堪的不信任的目光。她以為自己再也爬不起來了。然後,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她終於從死神那裏逃脱,在丈夫的攙扶下迎着朝陽和寒風走出了醫院。 [1] 

人到中年創作背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政治路線使作家們重新看到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激發起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他們看來,有文學來為改革推波助瀾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於是,在傷痕文學之後,幾乎在反思文學走向高潮的同時,描寫經濟體制改革的作品不斷湧現,這類作品反映這一時期各個領域的改革進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變化、人的心理和命運變化.在正面塑造時代英雄、鼓舞民眾信心的同時,作家們在作品中對因歷史因襲和現實問題而存在的種種弊端予以及時、尖鋭的揭露和辛辣的批評,從社會弊病和缺失中呼喚理想的英雄和新的社會秩序。諶容於20世紀80年代之初發表的《人到中年》,就是注重從正面揭示中年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及其原因,表現出對改革現實的憂慮與困惑。 [2-3] 
諶容在《奔向未來》一文中曾表示她要“把人間的悲喜劇放在一定的歷史範疇,探索決定人物命運的歷史淵源,寫出更深刻、更本質地反映歷史面貌的作品”。當1980年以前的大量作品還在回顧歷史“反思”“傷痕”的時候,諶容卻注意到了知識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識分子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在新舊交替的時期,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但是由於存在知識分子斷代問題,中年知識分子不得不承受幾代人的工作壓力。而就在他們為祖國發展嘔心瀝血時,政治地位、生活狀況卻遲遲得不到改善。這一社會問題激起了諶容的創作欲,《人到中年》應運而生。 [4]  [5] 
為描寫眼科醫生,她曾去北京同仁醫院,結識了一位文靜、醫術高超、值得患者信賴的的女醫。在這位醫生指導下讀了一本《眼科學》,又被特許進入手術室實地觀看手術。 [6] 

人到中年人物介紹

陸文婷
陸文婷是北京某大型眼科醫院的眼科專家,但由於歷史原因,她從醫十八年仍然是住院醫生,一家四口蝸居在十二平方米的小屋裏。她一個具有傳統美德的現代知識分子,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充滿熱愛之情,富有理想,勇於探索,對事業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承擔着超負荷的工作。她品格高尚,為人正直,不論是部長,還是對普通的老百姓,她都一視同仁,對小姑娘王小嫚的温存開導,對農民張老漢的幫助,不僅表現出一位醫生的責任與情感,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位醫生的愛心和人道主義精神。在單位,她是業務骨幹,只知奉獻,不知索取,任勞任怨。在家裏,她又承擔着妻子和母親的責任。然而,為了事業,她顧不上丈夫和兒子,也顧上不改變貧困的生活和艱難的境遇。過重的工作負擔使她的身心處於崩潰的邊緣,終於因為心肌梗塞像“一莖瘦草”倒在了手術台上。 [3] 
秦波
秦波是陸文婷的病人焦副部長的妻子,參加革命較早,以老革命自居,充滿優越感。她滿口馬列主義,被小説中的人物戲稱為“馬列主義老太太”。她表面上原則性很強,比誰都革命,而本質上卻是一個自私冷酷、缺乏人性、思想僵化、集個人主義與封建主義思想於一身的貴夫人與官僚主義者。作為患者家屬,她對主治醫生陸文婷不僅不信任,而且態度嚴厲、冷漠,任意干涉陸文婷的工作。當陸文婷病倒之時,她卻又居高臨下地責備趙院長不關心、不珍惜人才。 [3] 

人到中年作品賞鑑

人到中年作品主題

《人到中年》,通過一個普通的中年女醫生在長期的超負荷運轉中幾乎失去生命的悲劇故事,大膽地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知識分子的價值、貢獻與不相稱的社會待遇之間的矛盾,尖鋭地批評了“左傾”思想對知識分子的冷漠與歧視,發出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強烈呼籲。
陸文婷從六十年代來到眼科醫院做住院醫生起,當了十八年眼科大夫,她不是主治醫生,不是黨員,無職無權,沒有名聲,沒有地位,但在她柔弱的內心裏,卻激盪着對祖國、對人民的厚愛,對患者無私無怨的責任心。但是,她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珍惜,反而被忽視,常常受到冷漠的待遇,在政治上受輕視,在工作上遭非議。人到中年的她“外有業務重擔,內有家務重擔;上要供養父母,下要撫育兒女”,處於“超負荷運轉”的艱難窘境中。
知識分子問題的嚴重性,同樣也反映在陸文婷好友姜亞芬夫婦的身上。姜亞芬夫婦因出身不好而受到歧視,這給他們的精神造成了極大的壓抑和苦悶。鑽研業務,卻遭到惡意中傷和無端的誹謗。他們愛自己的祖國,愛醫療事業,但還是揮淚出國了。作者通過姜亞芬夫婦出國這一情節,從另一方面向社會提出嚴重警告:知識分子境遇如不盡快改善,將會造成人才外流。 [3]  [4] 

人到中年藝術特色

人物塑造
諶容筆下的陸文婷是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的藝術典型。作者沒有人為地設置動人心魄的重要事件和尖鋭的矛盾衝突,而是將主人公放在平凡的生活、日常的糾葛中,放在個人與集體、家庭與事業的矛盾中,表現人物平凡中的不凡。陸文婷這個人物形象最震撼人心之處,就在於她那高尚的品格和極其艱難的處境內的強烈對照,在於她以温柔文靜、謙遜克己的外觀呈現出的獻身精神所具有的某種悲壯性。陸文婷的形象概括了中年知識分子的共同遭遇,藴含着巨大的思想內涵和社會內容,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4]  [7] 
秦波是作者在小説中成功塑造的另一個典型人物,雖着墨不多,卻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作者通過她圓滑含藴的措詞,拐彎抹角的試探,和顏悦色中的威脅,革命詞藻下的冷酷,塑造了一位典型的“馬列主義老太太”。 [3]  [8] 
結構特色
《人到中年》打破了按人物活動發展的時空順序結構故事的傳統寫法,嘗試了意識流寫法,採用現在與過去兩種時空交錯的敍述結構,既寫人物眼前的實況,又寫人物的回憶、聯想、想象與幻覺,以人物的心理意識活動為中心來佈局情節,展開畫面,表現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現在時空結構,是以搶救陸文婷心肌梗塞急性發作為線索發展的;過去時空結構,是縱寫陸文婷從二十四歲大學畢業進入眼科醫院到四十二歲病倒在回家路上的人生歷程。主人公的主要行動及其性格發展都是在過去這個時空的敍述中完成的,這一時空的前半部分是通過主人公朦朧的幻覺及眼科孫主任、醫院趙院長和好友姜亞芬等視角,把烙印在各人腦海中的陸文婷的生活片斷分別展現出來;後半部分集中描寫陸文婷在“超負荷運轉”下,從疲勞發展到“斷裂”的過程,着重寫了三次手術。
情節結構之外,小説還有一個或隱或顯的抒情結構,即貫穿於小説中的裴多菲的愛情詩“我願意是激流……”。這首詩在小説中前後出現三次。第一次的出現是陸文婷與丈夫傅家傑談戀愛時,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對生活的嚮往;第二次出現是陸文婷得知多年好友姜亞芬為了決定全家移民海外後,流露出青春逝去的悵惆和對生活的感嘆;第三次出現是在陸文婷經搶救甦醒後神情呆滯、對外界事物反應冷漠時,傅家傑哭喊出來的,他要喚回曾經青春過的生命,不能讓他愛人離他而去。這首詩的三次出現,一次比一次感人肺腑,不僅很好地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更給作品增添了一種美的旋律,創造了一種詩的氛圍。 [7] 

人到中年作品影響

所獲榮譽
《人到中年》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9]  。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説。 [10] 
影視改編
1982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小説拍攝了同名電影,潘虹扮演主人公陸文婷 [12] 

人到中年作品評價

文學評論家朱寨:“作者並沒有作聳人聽聞的描繪,甚至沒有感嘆和議論,她只是如實地寫照了下來,就像彷彿一位成熟的外科醫生,把切除下來的壞死的肌肉或腫瘤全盤端到你面前,悄然無語,讓你自己識辨,你不能不承認手術的精道準確。” [8] 

人到中年作者簡介

諶容 諶容
諶容,原名德容。女。重慶巫山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翻譯專修系。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外部翻譯、編輯,北京市第五中學教師,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協第五屆全委會委員及第六、七屆名譽委員。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萬年青》、《光明與黑暗》,小説集《諶容小説集》、《諶容中篇小説集》等。中篇小説《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分獲第二、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