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亮葉冬青

(中藥名)

鎖定
亮葉冬青,中藥名。為冬青科植物亮葉冬青Ilex viridis Champ.的葉。分佈於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燒燙傷,外傷出血。
別    名
青皮子樵
雞子樵
豬黑樵
大葉帽子
中文學名
亮葉冬青
拉丁學名
IlexviridisChamp.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冬青科
冬青屬
亮葉冬青
分佈區域
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    量
外用:適量

亮葉冬青入藥部位

葉。

亮葉冬青性味

味甘、微辛,性涼。

亮葉冬青功效

涼血解毒。

亮葉冬青主治

燒燙傷,外傷出血。

亮葉冬青相關配伍

治燙火傷:亮葉冬青鮮葉、槐花各適量。加洗米水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亮葉冬青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亮葉冬青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

亮葉冬青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5m。小枝綠色,四稜或具條紋,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革質,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7.5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鋸齒,齒端褐色,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有褐色腺點,中脈上面深凹,下面凸起。雄花序為腋生的聚傘花序,間或有簇生者,花白色,花梗長約2mm,4數,花萼直徑2-3mm,裂片寬三角形,無毛,花冠直徑約7mm,花瓣倒卵形或圓形,基部稍結合,雄蕊短於花冠;雌花序僅含1花,單生葉腋,花梗長1.2-1.5mm,花萼直徑4-5mm,裂片近圓形,全緣。花冠似雄花,子房卵形,柱頭盤狀。果球形,直徑9-11mm,熟時黑紫色;分核4顆,近圓形背部具羽狀突起的線紋,內果皮木質。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亮葉冬青生長環境

常生於低山或丘陵地區疏林、灌叢中。分佈於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亮葉冬青性狀鑑別

葉片長橢圓形,長3-7cm,寬1.5-3cm,邊緣具圓鋸齒;黃綠色,上面有光澤,下面有腺點;革質;氣微,葉苦。

亮葉冬青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解毒,去瘀生新。主治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