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亭江炮台

鎖定
亭江炮台,又稱北岸炮台或南般炮台,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南般村。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道光二十年(1850年)林則徐建議重修。中法馬江海戰中被法軍破壞,光緒年間重修。 [1]  [6] 
亭江炮台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炮台區域約佔3000平方米。炮台整體由江岸炮台、山腰炮台、山巔總炮台,以及彈藥庫、營兵房、隧道坑道等組成,基本保存原貌。是中國現存少有的近代典型海防岸炮台,研究中國海防體系及其演變的重要文化遺址。 [3]  [6] 
2013年5月3日,亭江炮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亭江炮台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南般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0000 m² [3]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748-5-14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亭江炮台歷史沿革

亭江炮台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則徐建議重修。
清光緒六年(1880年),何璟接任閩浙總督後,對北岸炮台進行重修,建成近代炮台式要塞。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戰役中,炮台遭法國艦隊炮火毀壞。光緒十一年(1885年)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曾兩次重修了中法戰爭被毀的炮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因陸路的兩次失守,各炮台或棄守自毀,或遭日軍攻佔破壞。抗戰勝利後,部分炮台得到重修。 [4] 
2013年,馬尾區政府對炮台進行了整體修繕。 [6] 
2014年,完成炮台公園建設,增設停車場並進行園林綠化,公園佔地面積10000餘平方米,其中炮台區域3000平方米,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2017年,前沿炮台、沿江炮台等處坑道出現土塊鬆動、塌方,福建船政文化保護開發有限公司進行修繕。
2020年,對兩尊紅夷大炮,一方面原樣複製,一方面對古炮進行除鏽、上漆等修復保護,修復後的大炮安放在山邊前沿炮台上。 [4] 

亭江炮台建築格局

亭江炮台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炮台區域約佔3000平方米。炮台整體由江岸炮台、山腰炮台、山巔總炮台,以及彈藥庫、營兵房、隧道坑道等組成,基本保存原貌。炮台基礎採用杉木浸泡柏油,下布木樁,上用糯米糊為主的有機物,以及貝殼灰、海沙等無機物相混合,在高爐裏煅燒至200攝氏度以後,澆灌在模型裏冷卻之後壘成的。這種糯米砂漿凝固而成的炮台本體較為堅固。 [3]  [6] 
主炮台設在一座高約20米的小山巔上,三合土結構,露天,呈半圓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徑18.3米,牆厚3.3米,內設一個炮位,炮位直徑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前側的山腰,呈“凹”字形,露天,佔地面積180平方米,部分倒塌。彈藥庫在主炮台後側的山坳,呈長方形,長7.2米,寬6.6米,高3.1米。岸炮台在主炮台右側江邊,用三合土夯築,呈長方形,長47.8米,寬12.1米,高4米,牆厚約2米,頂部厚1.2米,設5個炮位。北岸炮台的佈局合理,保存較完好。 [1] 
亭江炮台

亭江炮台文物遺存

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
亭江炮台前沿炮台位置上有兩尊清代紅夷大炮,紅夷大炮長3.5米,最寬直徑60公分,炮身上烙印鑄造時間、督造官員:“道光二十一年,仲冬,奉總督閩浙部堂顏鑄……”, [5] 

亭江炮台文物價值

亭江炮台的價值體現在它的明確紀年和有文字可考,為研究清代以來的中國東南海防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研究中國近代海防體系及其演變的活化石。 [4] 
亭江炮台是中國近百年來謀求獨立自主的一座豐碑。從鴉片戰爭抗擊英軍的閩安防線,到甲申海戰抵抗法國軍艦的閩江口防線,再到抗日戰爭期間作為“閩海前線指揮部”防禦日寇入侵的閩江要塞,亭江炮台是百餘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志士不屈不撓反抗外強入侵的歷史見證,是中國近代海防史的縮影。 [4] 

亭江炮台保護措施

1986年,亭江炮台被福州市郊區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6-7] 
1991年,亭江炮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2013年5月3日,亭江炮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亭江炮台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亭江炮台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南般村。 [1]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共交通116路、180路、201路、529路、金峯臚峯車站-閩運連江車站至亭頭站下車,步行470米後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