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鈔風潮

鎖定
京鈔風潮是舊中國北洋政府時期因中國、交通兩銀行京津地區的紙幣停止兑現而引起的金融風潮。北洋政府財政枯竭,國庫空虛,軍政費用的籌措除借內外債外,就是靠中國、交通兩銀行的墊借。1916年5月,由於政府大量動用中國、交通兩銀行的發行準備,造成中國、交通兩銀行現銀準備空虛。消息傳出,在京津等地迅速形成擠兑風潮。北洋政府於1916年5月12日下令中國、交通兩行停止紙幣兑現。此舉引起人心恐慌,外國人控制下的鐵路、郵電、税收、海關等則拒絕接受中國、交通兩銀行紙幣。 [1] 
中文名
京鈔風潮
時    期
北洋政府時期
影響所及,其他銀行的紙幣也發生不同程度的擠兑,市場現銀極為缺乏,紙幣貶值,物價上漲,交易停頓,市場陷於混亂,形成金融風潮。與此同時,上海中國銀行拒絕執行停兑令,其他地方的中國銀行也未認真執行。當時銀行鈔票系分區發行,京津地區發行多,且在北洋政府直接控制下,故繼續執行停兑令,以使這一地區發行的中國、交通銀行鈔票(京鈔),長期未能兑現,在市場上折扣行使。這一紙幣危機持續了數年之久。到了1921年11月,剛開始恢復兑現的天津中國銀行等處,又因謠傳和自身準備不足而發生擠兑風潮,但此次風潮很快平息下去。因兩次風潮主要發生在京津兩地,故稱為“京鈔風潮”。該項“京鈔”直到1923年用政府發行公債和銀行發給定期存單辦法加以收回始告全解決。 [1] 
參考資料
  • 1.    韓雙林,馬秀巖.證券投資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