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師生春詩意圖

鎖定
《京師生春詩意圖》是清代畫家徐揚於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京師生春詩意圖》受西洋畫風影響,採用鳥瞰式構圖,描繪出正陽門前的牌樓、市肆、家居等場景。它以皇宮為中心,通過城牆、街道、民居及其他建築構成全局,通過獨特且有序的市民活動形成井然有序、不可分割的整體。 [1]  該畫將中國傳統散點透視畫法與歐洲焦點透視畫法相結合,描繪了京師的全貌。 [2] 
中文名
京師生春詩意圖
作    者
徐揚
創作年代
清代
分    類
絹本設色畫
規    格
縱256釐米,橫233.5釐米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材    質
絹本
幅    式

京師生春詩意圖畫作內容

京師生春詩意圖 京師生春詩意圖
該畫作描繪了京師的全貌,畫家從正陽門大街畫起,由南向北層層展現,前門箭樓、天安門、端門、午門、紫禁城、景山、近大遠小一一出現;西苑、中海、南海及瓊島,白塔、金整玉蛛橋亦歷歷在日。乃至天壇祈年殿,都收入畫幅之中。在畫中還表現了諸位朝臣官員過皇恩橋、經筒子河,於下馬碑處落轎下馬、進宮拜謁場景。 [3] 
該幅自題:“乾隆三十二年冬,御製生春詩二十首,命小臣徐揚匯繪全圖,莊誦之下,仰見我皇上敬天順時,尊親賜福,孕含萬有,綱舉百端,自朝廷以及閭閤上下,神情體察,鹹周興會所至,拈毫立就,無非太和洋溢,盛德充周,抒性靈而彰至治誠,與乾坤合撰萬物同春矣。臣資質愚鈍,未能圖寫萬一,幸蒙指示詳明,敬謹揣摹,四閲月而始成。禮明樂備,昭盛世之文章,雪霽雲蒸,羨陽春之祥瑞。祗緣葵小困之篤於向日幾忘,管見之限於窺天謹攄愚忱,上呈睿鑑。臣徐揚拜於稽首敬跋。” [2] 
該畫鈐“臣徐揚”、“筆沾春雨”印二方。 [2] 

京師生春詩意圖創作背景

根據畫幅題字可知,該幅畫作是作者徐揚奉乾隆皇帝之命,以御製生春詩二十首為題創作的畫作,該畫作創作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2] 

京師生春詩意圖藝術鑑賞

京師生春詩意圖主題

該畫的政治意圖不可忽視,題詩中就充滿天命與之的祥瑞意象,圖像更將皇城轉化成一個既生動活潑又莊嚴崇高的地方,其中乾隆拜見母后,以及接見萬國來朝的情景更是充滿政治意味。 [4] 

京師生春詩意圖構圖

《京師生春詩意圖》受西洋畫風影響,採用鳥瞰式構圖,將中國傳統散點透視畫法與歐洲焦點透視畫法相結合,描繪了京師的全貌。 [2]  《京師生春詩意圖》將乾隆皇帝所作二十首詩的詩文與描寫內容,以鑲嵌的方式置於北京皇城的空間中。該種做法在傳統繪畫中難以見到,將空間分割成不同故事進行的場景又整合成一完整的地景。題詩首句重複,皆是“何處生春早生春”,以時間倒數的方式,敍述宮廷中在新年前夕的活動,直至初一,既具有吉祥意味,又十分有趣。《京師生春詩意圖》以完整的皇城空間為背景, [4]  裝入各式活動,新意十足。在小小的空間中“裝滿”細節,既分割又整合,並且充滿視覺上尋找的樂趣,更是盛清宮廷“多寶格”式的設計。 [4] 

京師生春詩意圖技法

局部圖
局部圖(8張)
在表現手法上徐揚借用了歐洲焦點透視的技法,在平面上表現出了深遠感。但作者又不拘泥於外來技法,同時靈活地運用了傳統繪畫的縮地法,如畫面右下角的天壇祈年殿,按照焦點透視的畫法無法將其包容在四中,但畫家巧妙地將它移入,使畫意更加完整。畫家又在一些地方畫了雲霧,即造成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又使畫幅保持了典雅的民族風格。 [5] 

京師生春詩意圖作品評價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傅東光: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宮廷畫家在借鑑西法過程中的藝術再創造。 [2] 

京師生春詩意圖研究價值

該畫作把清代乾隆時期的北京城展現在人們眼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形象資料。 [2] 

京師生春詩意圖作者簡介

徐揚(生卒年不詳),字雲亭,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曆南巡,徐揚恭獻圖冊,得到皇帝的賞識並因此入宮供奉,在如意館供職達26年之久。擅長人物、花鳥、樓閣,官至內閣中書。 [6] 
參考資料
  • 1.    鞠熙. 帝京的明信片——清代文人畫作中的北京城市景觀[J]. 文化研究, 2014(3期):39-56.
  • 2.    京師生春詩意圖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03-03]
  • 3.    尹吉男主編,觀看之道  王遜美術史論壇暨第一屆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後論壇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11,第78頁
  • 4.    王正華著,藝術、權力與消費  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一個面向,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07,第177頁
  • 5.    聶崇正. 清代宮廷畫家續談[J].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7(4):72-79.
  • 6.    徐揚  .故宮博物館[引用日期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