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城古城址

鎖定
京城古城址,位於河南省滎陽市豫龍鎮、賈峪鎮、喬樓鎮交界處的京襄城村周圍,東周城址。京城為鄭立國之初的大都邑,鄭莊公曾賜此城於其弟叔段,故叔段又稱京城太叔。其後周襄王避宮闈之亂,曾暫居於此,故又名襄城。 [3]  [5] 
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10米,東西寬1499米,周長6620米。地面尚存城牆九段,總長千餘米,其中以東南城角、西南城角、西城牆中段和東北角保存較為完好。西牆木棍孔及夯層十分清晰,夯層厚0.05~0.12米不等,質地堅硬。城內散佈大量東周至漢代的陶片,城址內外發現大批戰國、漢代空心磚墓葬。磚上畫像式樣繁多,是研究漢代歷史與社會生活及科學藝術的珍貴資料。京城古城址對東周城市考古及鄭國曆史文化研究均有重要學術價值。 [3]  [5] 
2013年5月3日,京城古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京城古城址
地理位置
滎陽市豫龍鎮京襄城行政村
所處時代
東周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14-1-314

京城古城址歷史沿革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4張)
京城古城址為周司徒鄭桓公東遷寄孥之所,東周初年鄭武公初都之城,後為鄭之京邑。鄭莊公封其弟太叔段於此。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周有“叔帶之亂”,鄭文公迎襄王居此,故亦曰襄城。漢置京縣,並截取北部築東西橫城為京縣治所。
北齊天保六年(555年),省入滎陽縣。清朝合京、襄二字,稱“京襄城”。《括地誌》曰:“京縣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之京邑也。”《開封府志》載:“京城在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莊公封弟於此,《左傳》所謂京城大叔是也。” [1]  [3] 

京城古城址遺址特點

滎陽京城古城址 滎陽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10米,東西寬1499米,周長6620米,因數千年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今地面所存城牆明顯者尚有9段,總長千餘米。其中東南城角、西南城角、西城牆中段和東北角一帶等處保存較好,西牆中段、東南城角高出地面近10米。城牆基寬約40米。城牆基礎與城牆均為板築,西牆木棍孔及夯層十分清晰,夯層厚0.05~0.12米不等,夯窩圓形,直徑0.05~0.08米。 [3] 
京城古城址南、東兩面為京水故道,也是京城的南、東護城河,今為深溝峻壑。東部城內陰司澗有龍山文化遺址,西南城角城牆之下有商代遺址。城內留有“御路崗”、“老王”等地片名稱。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平整土地,在城內發現有大面積夯築基址,説明在京城內曾有大型房屋建築。 [3] 

京城古城址文物遺存

京城古城址內外地面及斷崖上,隨處可見商、東周至漢代的陶片,在京城外諸村莊及京城內橫城(漢京縣城)之南,發現大批戰國、漢代空心磚墓葬。漢《韓仁銘》碑即出土於此。1979年,在城內東北部曾出土兩枚重約500克的馬蹄金。 [3] 

京城古城址文物價值

京城古城址發現大批戰國、漢代空心磚墓葬,磚上畫像式樣繁多,是研究漢代歷史與社會生活及科學藝術的珍貴資料。 [3] 

京城古城址保護措施

京城古城址保護碑 京城古城址保護碑
1986年11月21日,京城古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京城古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8月20日,京城古城址西城牆中段長約214米的牆體採取防治植被再生,從城牆兩側培土,對城牆裂縫部位注漿填實,對城牆個別坍塌部位進行加高夯築的維修方法,城牆加固工程於2013年12月20日竣工。 [3] 

京城古城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京城古城址位於河南省滎陽市豫龍鎮、賈峪鎮、喬樓鎮交界處的京襄城村周圍。 [3]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滎陽市出發經萬山路—中原西路—塔山路—悦來西路—京城古城址,全程大約13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