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劇精神

鎖定
京劇之所以稱之為國劇,首先有的就是民族精神。京劇的形成比起有稱之為百戲之祖的崑曲晚了幾百年。但京劇能成為國粹,具有海納百川的精神。吸收了各劇種之長,融會貫通,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吃苦耐勞的精神。俗話説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一招一式,一字一句都是刻苦練功的成果。一滴滴汗水才練就出台上的光芒四射。
作    者
蔣錫武
出版社
湖北教育
出版時間
1997年5月
頁    數
310 頁
定    價
13.4 元
裝    幀
32開
ISBN
9787535121684
目錄:
--------------------------------------------------------------------------------
《青橄欖文叢》總序
第一章 認同危機
第一節 歷史的反省
一、實踐與理論
二、自我定義的“危機”
三、認同須先認識
四、西學座標與意識形態化
五、原道返本
第二節 京劇的古典精神
一、“和”的藝術
1、古典美原則
2、禮樂傳統
3、優樂圓融
4、美麗的“圓”
二、“玄”的藝術
1、以“無”為本
2、以人為本
三、“遊”的藝術
1、“心齋”“坐忘”的審美狀態
2、“乘物以遊心”的審美胸懷
3、“至人”“聖人”的審美鑑賞
第二章 演員的藝術
第一節 從劇本中心到表演中心
一、整元戲曲的提出
二、戲曲發展的兩端運動
三、由劇本到表演的轉移
四、“導演中心”與“演員中心”
第二節 中正之聲
一、又一個“母體的格式塔”
二、從“壯美”、“優美”到“古雅”
三、基於古典藝術範疇的認同
1、“優美”的主導地位
2、“壯美”與“崇高”的異同
3、麒派的兩難之境
4、海派的雙重失落
四、梅楊餘的“中和之質”
第三節 演員的主體意識
一、進退之間
1、“誰聽誰的”
2、“人保戲”和“戲保人”
3、“腔勝”與“味勝”
二、演員的修養
1、“人書俱老”
2、不會——會——不會
三、口傳心授
第三章 梅蘭芳
第一節 “無特點”的特點
一、反對過火
二、簡易平淡
三、通行大路
第二節 “移步不換形”
第三節 通向“劇聖”之路
一、得天獨厚的現實條件
1、逢中和之時代的“天時”
2、具中和之資質的“天賦”
二、實至名歸的歷史地位
第四章 楊小樓
第一節 楊小樓與武生藝術
第二節 楊小樓與“武戲文唱”
一、“唱”的內容讀解
二、“唱”的形式意味
第三節 楊小樓與道家思想
一、“正言若反”的藝術辯證思維
二、“技進乎道”的審美創造自由
第五章 餘叔巖
第一節 餘叔巖與天道人生
一、成人優患
二、上邁前賢,下開後學
三、譚餘楊之比較
第二節 澄懷得道
一、心正——求道的人生
1、對莊子“心齋”“齊物”思想的體行
2、對以非功利性藝術活動為生存方式的生命體驗
3、對寂寞、孤獨的抗爭、驅遣
4、對浮薄低俗感官之慾的鄙棄
二、藝正——師古之創意
第三節 道的實現
一、訴諸第二形式
1、“形”的分離
2、“味”的呈現
二、訴諸道的超越
1、時代的超越
2、人生的超越
第六章 媒介物的意味
第一節 形式主體:買櫝還珠
一、“不求甚解,但賞其美”
1、美在形式
2、突出的形式因
3、獨特的審美價值
二、由內容到形式的轉移
第二節 形式特徵:象外環中
一、抽象變形
二、真假假真
三、經濟原則
四、法而不法
第三節 形式意味:藍田玉煙
一、“大音希聲”
二、“大象無形”
三、人生共相
第七章 感知:京劇審美的鎖鑰
第一節 感知過程:關於審美心理機制的配置
一、觀眾四層次
二、審美的目的
第二節 感知效應:關於“無關心滿足”的特性
一、由功利到審美的轉移
二、排斥功利的先天品格
三、對形式的感知體驗
第三節 感知阻隔:關於“心如槁木死灰”的特性
第四節 感知能力:關於“艱奧的美”的特性
第八章 存在之價值
第一節 藝術與科學
第二節 古典與現代
一、文化視野
1、現代轉換的必要和可能
2、保留價值超過改造價值
二、文化心理
第三節 過去與中興
一、保守——改革
1、保守有時也不全錯
2、改什麼,如何改
二、發展——中興
1、古典範疇內的“後發展”
2、兩種格局四條路
3、整元的復歸
4、“活”的留存
5、勿為了時代而放棄永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