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亨德拉病毒

鎖定
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HeV),亨德拉病毒舊稱馬科麻疹病毒(EquineMorbillivirus),後重新被命名為亨德拉病毒。亨德拉病毒是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病毒,於1994年~1995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郊區的亨德拉首次被發現,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這種病毒造成的疾病的典型特徵是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高死亡率,還表現為人接觸性感染。
中文名
亨德拉病毒
外文名
Equine Morbillivirus
hendra virus(HeV)
別    名
馬科麻疹病毒
舊    稱
馬科麻疹病毒
傳播動物
狐蝠(FruitBat)
出現時間
1994.9
出現地點
澳大利亞
病毒名稱
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病毒發源地

●出現地在澳大利亞東岸昆士蘭省首府布里斯班近郊的亨德拉鎮。一個賽馬場發生了一種導致賽馬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的疾病,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是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高死亡率,還表現為人接觸性感染,14匹賽馬和1人死亡。病原體被分離鑑定後,證明是副粘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員,最初被命名為馬麻疹病毒,後被命名為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狐蝠

●傳播動物狐蝠。亨德拉病毒出現後,當地對5000多隻家養動物進行了抗體檢測,沒發現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體。後來,調查的目標轉到了能在發病地區之間活動的野生動物,發現黑狐蝠、灰頭狐蝠、小紅狐蝠、眼圈狐蝠等四種狐蝠體內具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體。此後,又在一隻懷孕的灰頭狐蝠生殖道內分離到亨德拉病毒。對昆士蘭的1043個狐蝠樣本進行血清學檢測,發現47%的樣本呈亨德拉病毒陽性反應。抗體監測發現狐蝠體內的抗體水平與疾病的地方流行性相一致,預示狐蝠處於感染的亞臨牀狀態。雖然沒有發現病毒從狐蝠直接傳播給馬,但實驗室感染證實這種方式是可能的。最可能的傳播途徑就是馬採食了被攜帶病毒的狐蝠胎兒組織或胎水污染的牧草所致。在昆士蘭,馬羣的發病時間正好與果蝠的繁殖季節相重疊,而且從實驗室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狐蝠胎兒組織中分別分離到亨德拉病毒,進一步支持這一推測。其次,馬由於採食狐蝠吃剩的果實而感染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病毒在馬羣中的傳播是通過感染的尿液或鼻腔分泌物,人由於與病馬接觸而感染。
死亡率30%~60%

亨德拉病毒病理變化

亨德拉病毒是屬於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本病毒科可分為Paramyxovirus、Pneumovirus、及Morbillivirus三科,與造成不同種別,包括人類許多新疾病有關;其中Morbillivirus屬和犬瘟熱相關,已造成海豹、海豚、鼠海豚、獅子爆發疾病;馬(Morbillivirus(EMV))(亦稱為亨德拉病毒或狐蝠副黏液病毒)被認為源自食果蝙蝠(Fruit bat),於1994年九月造成澳洲馬和人有呼吸性或神經性疾病而死亡;1988年墨西哥2至21日齡小豬感染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引起非化膿性腦脊髓炎、間質性肺炎、及角膜混濁病變;較大豬隻較有抵抗力通常只有角膜混濁,懷孕母豬可造成繁殖障礙如死產、木乃伊化。

亨德拉病毒症狀

受亨德拉病毒感染的病馬會出現發燒、呼吸困難、面部腫脹、行動遲緩等症狀,有的甚至口鼻出血,幾天之內,死亡,人感染了也會因腎衰竭,呼吸系統會受到影響然後無法呼吸導致死亡。

亨德拉病毒病毒結構

亨德拉病毒(Morbillivirus病毒)相對較大(150~250nm)具有封套之單股RNA,Morbillivirus病毒感染通常可見間質性肺炎和融合細胞,但EMV/HeV病毒較其他Morbillivirus病毒對血管組織有較高之親和性,其他Morbillivirus如麻疹、犬瘟熱可感染升管內皮細胞但不造成如EMV/ HeV血管病灶,從組織病變觀察EMV/HeV感染之血管變性與馬病毒性動脈炎相似,肉眼病變EMV/HeV造成肺水腫與非洲馬疫相似,需加以類症鑑別。 EMV/HeV其來源被認為來自食果蝙蝠(Fruit bat),為一種狐蝠(Pteropus sp.)。

亨德拉病毒出現

亨德拉病毒瘟疫概述

1994年9月,在澳大利亞東岸昆士蘭省首府布里斯班尼近郊的亨德拉鎮。一個賽馬場發生了一種導致賽馬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的疾病,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是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高死亡率,還表現為人接觸性感染,14匹賽馬和1人死亡。病原體被分離鑑定後,證明是副粘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員,最初被命名為馬麻疹病毒,後被命名為亨德拉病毒。
1994年9月,一場來勢兇猛的疾病在澳大利亞港口城市布里斯班的一個賽馬場爆發開來。最先得病的是一匹懷孕母馬,它在外出吃草後出現了一些症狀,經醫生診治後未見好轉,情況反而越來越糟。獸醫、馴馬師和飼養員一起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它。然而,兩天之後,它還是死了,死因不明。它是被蛇咬了,還是在荒草地上吃了有毒的植物,兩週後,同一馬主的大部分馬匹開始病倒,顯然病因不是被蛇咬傷,也不是草料有毒,而是某種傳染性疾病。

亨德拉病毒病馬特徵

病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面部腫脹、行動遲緩等症狀,有的甚至口鼻出血。幾天之內,有12匹馬死亡,同時馴馬師和飼養員也病倒了。幾天後,馴馬師因腎衰竭以及無法呼吸在醫院死去,飼養員最終挺了過來,但此後他的呼吸系統受到了嚴重影響。獸醫由於謹慎地採取了一些防護措施,幸而無恙。他後來回憶道:疾病來勢之兇猛、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疫情到達高潮時,12小時內就有7匹馬死狀恐怖地死去,有的不得不給它們注射安樂死針劑,其中有匹馬在痛苦中狂暴至極,甚至無法靠近為它注射。他説,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可怕的傳染病。

亨德拉病毒實驗分析

實驗室分析表明,馬和人都感染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病毒。研究人員開始將其稱為“馬麻疹病毒”,後來以其爆發地命名為“亨德拉病毒”。實驗室分析表明,亨德拉病毒是一種古老的病毒,在它的宿主體內可能已經生存了數千年。儘管它歷史悠久,但在此之前——至少在歷史記載中和人類記憶中——病毒一直沒有在人類中爆發過。

亨德拉病毒來源

亨德拉病毒瘟疫爆發

亨德拉死亡瘟疫爆發幾個月後,一名對流行病學很有研究的叫休姆·菲爾德的獸醫開始尋找亨德拉病毒的宿主。他先後獲取了16個不同“嫌疑”物種的血樣,其中包括有袋動物、齧齒動物、兩棲動物以及昆蟲等,但這些樣本被送到實驗室裏進行篩選後,並沒有從中發現亨德拉病毒的蹤影。

亨德拉病毒黑果蝠

後來休姆·菲爾德又提取了一種黑果蝠的血樣,這種果蝠大小如烏鴉,俗名叫做“黑妖果蝠”。結果,他在黑果蝠的血液裏發現了亨德拉病毒留下的分子足跡。之後他又在其他三種果蝠身上找到了相同的證據。這些果蝠都生活在森林地帶。菲爾德和他的同事由此確定:亨德拉病毒正是來自果蝠。

亨德拉病毒傳播途徑

狐蝠
亨德拉病毒的寄主 亨德拉病毒的寄主
亨德拉病毒出現後,當地對5000多家養動物進行了抗體檢測,沒發現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體。後來,調查的目標轉到了能在發病地區之間活動的野生動物,發現黑妖狐蝠、灰頭狐蝠、小紅狐蝠、眼圈狐蝠等四種狐蝠體內具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體。此後,又在一隻懷孕的灰頭狐蝠生殖道內分離到亨德拉病毒。對昆士蘭的1043個狐蝠樣本進行血清學檢測,發現47%的樣本呈亨德拉病毒陽性反應。抗體監測發現狐蝠體內的抗體水平與疾病的地方流行性相一致,預示狐蝠處於感染的亞臨牀狀態。雖然沒有發現病毒從狐蝠直接傳播給馬,但實驗室感染證實這種方式是可能的。而食果蝙蝠(Fruit bat)為其感染之潛在來源,但2人都沒有接觸食果蝙蝠。澳洲最近幾年來,除了EMV和Lyssavirus引起腦炎外,這是第三種可由食果蝙蝠出現人及家畜動物疾病,稱為Menangle病毒,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為一新確認病毒。
最可能的傳播途徑就是馬採食了被攜帶病毒的狐蝠胎兒組織或胎水污染的牧草所致。在昆士蘭,馬羣的發病時間正好與果蝠的繁殖季節相重疊,而且從實驗室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狐蝠胎兒組織中分別分離到亨德拉病毒,進一步支持這一推測。其次,馬由於採食狐蝠吃剩的果實而感染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病毒在馬羣中的傳播是通過感染的尿液或鼻腔分泌物,人由於與病馬接觸而感染。實驗室感染的情況下,亨德拉病毒卻不易傳播。
1997年4月至8月澳洲新南威爾州一企業化養豬場飼養2600頭母豬,其死產小豬有腦、脊髓和骨骼異常,血清學調查2個豬場工作人員暴露於發病豬隻已感染病毒,有類似感冒和紅疹症狀,感染之死產小豬有腦和脊髓嚴重變性、關節強硬、短顎畸型和偶爾體腔有纖維素滲出物及肺臟發育不全;組織學檢查,腦及脊髓有灰白質嚴重變性、壞死和吞噬細胞及其他炎症細胞浸潤,神經元有核內和細胞質內包涵體,少數小豬有非化膿性心肌炎。 雖然豬隻間呼吸傳染是一種模式,但豬傳染給人的模式則尚未知,如果豬傳給人是藉由呼吸道,其感染力顯然明顯低於豬與豬之間傳播,另外一種不同傳播模式如胃腸道外或藉由黏膜暴露亦可能。

亨德拉病毒病毒簡介

亨德拉病毒的寄主 亨德拉病毒的寄主
亨德拉病毒於1994年九月造成澳洲東南昆斯蘭州的布里斯本市近郊亨德拉小鎮21匹馬及3個人感染,這3個人其中1人為40歲馬伕有感冒樣症狀、肌肉疼痛、頭痛、沉鬱、暉眩持續6周後恢復,另一49歲馴馬師有呼吸疾病6天后死亡,此2人與死亡之母馬都有親近接觸,尤其是該馴馬師餵食母馬而暴露於其鼻腔分泌物且其手臂有傷口,及一位獸醫顧問EMV血清測試陽性但無症狀,隔年1995年十月澳洲離亨德拉小鎮500英里的麥克(Mackay)鎮又有一位農民死亡,死亡前五週住院有腦炎症狀而非典型EMV呼吸症狀,此農民曾於1994年八月曾協助解剖2匹馬,其中一匹後來發現EMV陽性,此2次爆發於1994~5年昆斯蘭州神秘亨德拉疾病共造成2個人與15匹馬死亡;EMV對馬有高度病毒力,造成超過65%自然感染馬匹死亡,經實驗,病毒造成實驗貓和天竺鼠發病,但小白鼠、兔子、雞、或狗則不會。

亨德拉病毒馬的研究

馬之潛伏期8至11天,尚無法治療,最初感染馬可能喪失食慾和呈現沉鬱、體温41度C,呼吸用力、快速而淺,黏膜面變成暗而充血,可能有壓迫頭部症狀,四肢和顎部可能腫脹,最後症狀通常有大量泡沫樣鼻腔分泌液,死亡約臨症狀出現後兩天。
死亡後人和馬呈現出相似病理變化,解剖時馬肺水腫及胸膜下淋巴管擴張,肺臟區域可見液體和血液,肺臟有小紅色出血灶,肺臟切面有少量液體流出、呼吸道通常充滿沾染血液泡沫;馬組織病變以許多器官小型和中型血管融合血管內皮細胞出現為本病診斷特徵,有些血管壁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人和馬可能藉由感染動物鼻腔分泌物直接接觸而感染EMV,本病較易藉由動物與動物間比動物與人間更易傳播,本病毒不被認為對人有高度傳染能力,澳洲公共衞生官員建議人處理馬僅需注意基本衞生操作。
根據澳洲動物衞生保健科學家研究顯示馬可經由食入含污染病毒物而感染,經貓尿液傳染給馬可發生,馬、貓和天竺鼠其尿液可排毒,最重要的研究者也顯示病毒不會由馬呼吸被攜帶。

亨德拉病毒預防標準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無亨德拉病病毒(HVD)區的條件。
本標準適用於無亨德拉病毒區的建立和評估。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無疫區標準 通則》(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範 農醫發[2007]3文)
《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控制規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範 農醫發[2007]3文)
縮略語和定義
HVD 亨德拉病(Hendra Virus Disease)
HeV 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潛伏期
HVD的潛伏期為16d。
無HVD區
5.1 建立無HVD區的基本條件符合《無疫區標準 通則》的要求;
5.2 過去12個月內,沒有發現HVD臨牀病例;
5.3 過去12個月內,對馬屬動物、豬以及果蝠等野生動物進行監測,沒有發現HeV感染;
5.4 採取了有效的動物衞生措施防止果蝠與馬屬動物、豬等接觸;
5.5 引入動物符合《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控制規範》要求,並滿足以下條件:
5.5.1 裝運之日,無HVD臨牀症狀;
5.5.2 裝運前16d,一直在官方報告無HVD的養殖場飼養,且飼養期間無HVD病例報告。
無HVD區的恢復
發生HVD後,實施撲殺政策,對最後一例病例撲殺後,6個月再沒有疫情發生,經監測,易感動物沒有病原感染,可申請恢復無HVD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