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亨利·明茨伯格

鎖定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管理學家,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
1961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從事操作研究工作,興趣逐漸轉向對人們如何工作的研究。1965年、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和管理學博士學位。1978年,被任命為麥吉爾大學布朗夫曼管理學教授。1988年—1989年,擔任戰略管理協會主席。
亨利·明茨伯格曾四次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其中兩次獲得“麥肯錫獎”。亨利·明茨伯格的身上也充滿了悖論,因此獲得了“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叛道者”的頭銜。 [1] 
中文名
亨利·明茨伯格
外文名
Henry Mintzberg
別    名
明茨伯格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
代表作品
《管理工作的本質》《戰略歷程:縱覽戰略管理學派》
出生地
加拿大多倫多

亨利·明茨伯格人物經歷

《管理學家》雜誌封面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學家》雜誌封面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1961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從事操作研究工作,興趣逐漸轉向對人們如何工作的研究。
1962年,獲得喬治·威廉士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後,到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攻讀管理學碩士。
196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
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到麥吉爾大學任教。
1978年,被任命為麥吉爾大學布朗夫曼管理學教授,克雷霍恩大學講座教授和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組織學客座教授,並且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埃克斯·馬賽大學、卡耐基一梅隆大學和蒙特利爾高等商學院的訪問學者。曾擔任《戰略管理》《管理研究》等多家雜誌的編委;美國戰略管理協會的創始人和前任主席,國際實踐管理教育聯盟創始人和前任主任。
1988年—1989年,擔任戰略管理協會主席,在亨利·明茨伯格的領導地位得到肯定之後,亨利·明茨伯格卻宣佈了戰略管理衰落的概念。 [2] 

亨利·明茨伯格學術理論

亨利·明茨伯格經理工作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所講的經理,是指一個正式組織或組織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擁有正式的權力和職位。角色這一概念是行為科學從舞台術語中借用到管理學裏來的。角色就是屬於一定職責或地位的一套有條理的行為。演員、經理和其他人的角色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雖然各個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這些角色。《管理工作的本質》該書全面闡述了經理角色理論。
1.經理工作的共同特點
經理工作的共同特點包括:
(1)大量的工作,永不鬆懈的步調,空閒時間極少。
(2)工作活動具有簡短性、多樣性和瑣碎性等特點。
(3)傾向於將工作更活躍的部分——現實的、具體的、明確的、非例行的活動放在優先地位。
(4)在口頭的(電話、會晤)、書面的(文件)和觀察性的(視察)幾種聯繫工具中,愛用口頭交談方式。
(5)處於他的組織與外界接觸的網絡之間,與顧客、供應商、業務夥伴、同級人員以及其他人的外部聯繫要消耗經理聯繫時間的1/3至1/2,與下屬的聯繫時間要佔1/3至1/2,而與其上級的聯繫時間通常只佔10%。
經理的職務反映了責任與權力的混合。經理對許多工作作出的初步決定負責,他們又規定了他的許多長期義務;但經理可以通過獲取信息、行使領導職務等許多方式從他的義務中取得好處。
2.經理的角色
經理一般擔任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包括掛名首腦、聯絡者和領導者的角色;第二類: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監聽者、傳播者和發言人的角色;第三類:決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業家、駕馭混亂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的角色。
3.提高經理工作效率的要點
提高經理工作效率包括以下幾個要點:與下屬共享信息;自覺克服工作中的表面性;在共享信息的基礎上,由兩三個人分擔經理的職務;儘可能利用各種職責為組織目標服務;擺脱非必要的工作,騰出時間規劃未來;以適應於當時具體情況的角色為重點;既要掌握具體情節,又要有全局觀念;充分認識經理在組織中的影響。 [3] 

亨利·明茨伯格戰略管理

亨利·明茨伯格在戰略管理領域也成就卓著,主要體現在戰略形成的十大學派、戰略計劃批判以及戰略5P方面。
1.戰略形成的十大學派
1998年,亨利·明茨伯格與合作者出版了《戰略歷程》一書,該書介紹並剖析了戰略形成的十大學派,並將十個學派歸結為説明性、描述性和結構性三大學派。這十大學派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或層次分析反映了戰略形成的客觀規律,對戰略管理理論作出了貢獻,它們互相補充,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戰略管理理論體系。
這十個學派可以劃分為三類,其中前三種(即:設計學派計劃學派定位學派)為説明性的學派,它們關注的是戰略應如何明確地表述,而不是戰略形成過程中的一些必要工作;隨後的六個學派(即:企業家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權力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對戰略形成過程中的具體方面進行了思考,它們側重於描述戰略的實際制定和執行過程,而不是側重於描述理想的行為;最後一類只有結構學派,這一學派崇尚綜合,將戰略的各個部分,如戰略制定過程、戰略內容、組織結構和組織關係等集中起來,歸結成清晰的階段和時期。
2.戰略計劃批判
亨利·明茨伯格認為,戰略計劃不但不是戰略思考,還經常有損於戰略思考,使管理者混淆了真正的願景與數字遊戲之間的區別。這種混淆説明了問題的本質:最成功的戰略是願景而非計劃。所謂的戰略計劃其實只是戰略編程,是對已有的戰略或願景的表達和闡述。一旦企業理解了戰略計劃和戰略思考的不同,它們就能迴歸到原來的戰略制定過程中:根據管理者對所有信息來源(基於本人和組織其他成員的親身經歷得到的“軟”洞察以及通過市場研究等途徑得到的“硬”數據)的學習所得,進而綜合出公司應追求的願景。重點在於過程對戰略計劃不再抱有幻想,不等於組織不需要計劃者或不需要戰略編程。相反,組織應改變傳統的計劃工作。計劃者應儘可能專注於戰略制定的過程而不是戰略內容。他們應提供戰略思考所需的正規分析或硬數據,擴大對問題的考慮面,而不是尋找正確答案。他們的作用類似於催化劑,是輔助、鼓勵管理者進行戰略思考。計劃者可以是戰略的編程者,幫助細化實現願景所需的具體步驟。
此外,管理者不是計劃者。許多研究已經表明,管理者馬不停蹄地工作,他們的活動具有短暫性、多樣性和不連續性等特點,他們熱衷於行動而不喜歡思考。計劃者與管理者具有不同的優劣。計劃者缺少管理者的權威,無法給予承諾,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能接觸到對戰略制定至關重要的軟信息。但由於時間壓力,管理者常傾向於反射式的行動,喜歡口頭而非書面的表達方式,這常導致他們忽略了重要的分析性信息。
3.戰略5P
亨利·明茨伯格認為,人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賦予企業戰略不同的內涵,可以根據需要接受多樣化的戰略定義。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亨利·明茨伯格借鑑市場營銷學中的4P模型,提出企業戰略是由五種規範的定義闡述的,即計劃、計策、模式、定位和觀念,提出了企業的——戰略5P模型 [3]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教育

亨利·明茨伯格對管理教育,尤其是MBA教育頗有微詞。亨利·明茨伯格的批評言論都收集在《管理者而非MBA》一書中。亨利·明茨伯格認為:坐在教室裏學不到領導一個企業的方法。領導力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亨利·明茨伯格的發難得到了數個國際管理學教育人物的響應,他們試圖將管理學轉化為一門科學或一種職業,忽略它在情緒上不夠理性的方面。
亨利·明茨伯格對管理諮詢也非常不滿,亨利·明茨伯格認為傳統的MBA畢業生就像病毒一樣從機體內部摧殘管理實踐,他們使公司對其他形式的管理方法視而不見,培訓經理的方法也單一化。亨利·明茨伯格絕非以旁觀者身份挑剔指責MBA教育,亨利·明茨伯格身體力行地在麥吉爾大學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培訓項目——國際實踐管理教育,這個項目是為那些有一定世界頂級公司管理經驗的人專門設計的。 [3] 

亨利·明茨伯格代表作品

年份
著作名
1973年
《管理工作的本質》
1979年
《組織的結構》
1983年
《組織內外的權力鬥爭》《五重組織》
1989年
《明茨伯格談管理:人們的奇妙組織世界》
1991年
1994年
1998年
2000年
《我為什麼討厭坐飛機》《公共管理》
2004年
《管理者而非MBA》
2005年
《戰略反咬》
2007年
《跟蹤策略》
2009年
《管理》《管理?不是你想的那樣》
2011年
《管理保健的神話》 [4] 
參考資料 [8] 

亨利·明茨伯格獲得榮譽

1975年,發表的論文《管理者的工作:傳説與事實》,獲得《哈佛商業評論》的麥肯錫獎。 [2] 
1987年,發表的論文《手藝式戰略》,獲得《哈佛商業評論》的麥肯錫獎。 [2] 
1998年,獲加拿大國家勳章和魁北克勳章。 [2] 
1995年,獲美國管理學院喬治·泰瑞年度最佳管理圖書獎。 [2] 
2000年,管理科學年會上獲得傑出學者獎。 [2] 
2001年,被《金融時報》推舉為第六位全球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家。 [2] 
2003年,獲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終身成就獎。 [2] 
亨利·明茨伯格曾獲得過以下榮譽:維也納大學、蘭德大學、洛桑大學、蒙特利爾大學等諸多大學榮譽學位;也是第一位當選為加拿大皇家社會學協會會員的管理學研究方面的學者。 [2] 

亨利·明茨伯格人物評價

美國管理學家湯姆·彼得斯:亨利可能是我們過去30年、40年、50年內唯一一位真正深刻的管理思想家。 [5] 
美國管理學家加里·哈默爾:為什麼我喜歡亨利·明茨伯格,理由有五條:他是世界級的偶像終結者;他喜歡紛繁複雜的、活生生的世界;他是講故事的大師;他既提出了概念性的理論,又講究實用;他不相信容易的答案。 [5] 

亨利·明茨伯格社會影響

對中國企業管理發展的啓示
經理角色理論是在現代企業組織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以後,經理成為一種職業的產物。該理論不僅對讀者理解經理人的角色、工作性質、職能、經理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對如何提高經理工作效率,尤其是對改革中國傳統的經營管理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經理工作極為重要,權力又非常之大,因此如何建立既能有效地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又能約束其濫用職權的制度,就是中國目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當務之急。 [6] 

亨利·明茨伯格個人軼事

書稿被退
1973年,《管理工作的本質》是亨利·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也是經理角色學派最早出版的圖書。該書是以1968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工作中的經理——由有結構的觀察確定的經理的活動、角色和程序》及其有關文獻為基礎完成的。該書的出版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亨利·明茨伯格的思想因出格而不被接受的一個範例。書稿寄給了15家出版社,但都被一一退回,後來經亨利·明茨伯格再次修改重新寄出,才最終得到一家出版社負責人的青睞。 [3] 
藐視經典
亨利·明茨伯格將管理比喻為一個三維體,包括科學、藝術和手藝。在亨利·明茨伯格看來,彼得·德魯克和邁克爾·波特都有很大的貢獻。但是亨利·明茨伯格在書中毫不客氣地指出,邁克爾·波特對戰略進程有過於狹隘的看法:日本企業不僅不用去學習戰略,日本企業還完全勝任給邁克爾·波特講授戰略。彼得·德魯克在亨利·明茨伯格眼中略微好些,因為彼得·德魯克在科學及藝術兩個維度有研究。不留情面的批評沒有改變亨利·明茨伯格邊緣化的地位,也沒有讓亨利·明茨伯格感到尷尬或壓力。
2000年,61歲的亨利·明茨伯格終於拿到了管理學學會的傑出學者獎。在頒獎午宴上亨利·明茨伯格對台下熱情的人們揶揄道:“我在2000年而不是1990年拿到這個獎,是有原因的。” [7] 
藐視旁人
1987年,亨利·明茨伯花了8天時間騎自行車在巴黎旅行,一路上行李和裝備讓亨利·明茨伯不堪重負。就在即將完成此次旅行之際,亨利·明茨伯騎車走近香榭里舍大道,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亨利·明茨伯發現一整排的警察守衞着異常空曠的林蔭大道,便隨口問發生什麼事了,沒人響應。於是亨利·明茨伯格獨自一人沿着寬敞的街道大搖大擺地騎過去。
1998年,亨利·明茨伯格把一張紙鎖進蒙特利爾一家銀行的保險櫃裏,這在業內成為持續幾年的談資。人們好奇,那張紙上到底寫了什麼,值得如此珍視。至今謎底只掀開了一角,紙上記載的是亨利·明茨伯格在近花甲之年的人生目標。亨利·明茨伯格寫了好幾條,其中之一是要改變管理學教育。
現在亨利·明茨伯格的又一個目標公開了,亨利·明茨伯希望能夠推動社會作出一些有益的改變。為此亨利·明茨伯格正在籌劃一本新書,題為《跨越亞當·斯密與卡爾·馬克思:邁向一個更平衡的社會》。在務實主義者看來,該書要麼石破天驚成為一部經典中的經典,要麼成為一個愚公移山的笑話。 [7] 
參考資料
  • 1.    明茨伯格:管理應該做減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2-31]
  • 2.    方振邦.管理思想百年脈絡:影響世界管理進程的百名大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324
  • 3.    方振邦.管理思想百年脈絡:影響世界管理進程的百名大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325-329
  • 4.    惠寧,影響世界的25位管理大師思想述評  基於企業視角的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08,第83頁
  • 5.    方振邦.管理思想百年脈絡:影響世界管理進程的百名大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325-329
  • 6.    大的離經叛道者——亨利·明茨伯格的代表作及其貢獻[J]. 企業管理, 2004, (003):82-84
  • 7.    戴璐.明茨伯格:挑戰主流30年[J].《英才》,2020年,(第11期).
  • 8.    戰略反擊  .京東圖書.2023-02-12[引用日期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