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東貝丘遺址

鎖定
位於東興市江平鎮郊東村,呈東西走向,南臨北部灣,北為丘陵地,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400米。1981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交東貝丘遺址
所屬年代
新石器時期
類    別
居民點遺址
出土地點
東興市江平鎮郊東村
位於東興市江平鎮郊東村,呈東西走向,南臨北部灣,北為丘陵地,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400米。西面有一條小河從北向南流入海灣,北面是起伏的山丘,高約10多米。山上堆積大量貝殼,以蠔殼居多,雜有泥蚶、白螺、網錘等先民遺物,人稱“蠔殼山”,被一層表土及植被覆蓋。它是1958年春,村民在山邊建牛欄挖牆基時發現的。經考察鑑定為新石器時期居民點遺址。1981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貝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沿海居民點的遺址,防城港市的貝丘遺址主要有兩處:一是杯墩貝丘遺址,位於防城區茅嶺鄉小陶村梁屋屯附近的一個海墩上。海墩上有兩個相連的海拔約10米的小山丘,形似兩隻杯,故稱。1958年廣東省博物館的專家曾到此考察,發現了三個洞穴,均系用大蠔殼砌成。洞內有繩文陶片、石斧等文物。1973年廣西博物館也多次派人來採集文物,文物以長形石斧居多。專家們認為,這裏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居民點遺址,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81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交東貝丘遺址,位於東興市江平鎮郊東村,呈東西走向,南臨北部灣,北為丘陵地,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400米。西面有一條小河從北向南流入海灣,北面是起伏的山丘,高約10多米。山上堆積大量貝殼,以蠔殼居多,雜有泥蚶、白螺、網錘等先民遺物,人稱“蠔殼山”,被一層表土及植被覆蓋。它是1958年春,村民在山邊建牛欄挖牆基時發現的。經考察鑑定為新石器時期居民點遺址。1981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