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山農民起義

鎖定
“交山農民起義”是明末清初發生在以交城縣境的交山為中心的呂梁廣大地區的農民起義,起義軍轉戰山西,前後堅持鬥爭數十年。康熙十年底(1672年),清軍乘雪夜入山偷襲,起義軍奮戰不屈。翌年初失敗。
名    稱
交山農民起義
地    點
交城縣境
主要指揮官
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
類    別
農民起義
發生時間
明末清初

交山農民起義起義經過

交城地勢險要,民性剛強。明嘉靖末年就有義民逋夫出沒。天啓六年(1626),交山農牧民在王才宏率領下,揭竿而起,據山紮寨,與明王朝展開鬥爭。
崇禎四年(1631)六月,陝西起義軍首領王自用,聯合高迎祥、張獻忠等共36營,20餘萬人,轉戰山西。交山農民軍任亮、王堇英、郭彥等率部緊密配合,以赫赫巖山為根據地,立營三座崖。崇禎六年(1633)十一月,義軍主力轉戰河南、河北等省,留王剛、賀地草、王之臣(豹五)、短毛則等將領,扼守交山根據地。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都,號大順。二月由西安攻入山西,在交山農民軍的配合下,入汾州,破太原,虜晉王朱求桂;克寧武,佔河曲,大同總兵姜壤獻城投降,遂即攻陷北京。同年五月,李自成退兵西安,清王朝建立。交山農民軍在任亮、王堇英、郭彥、李述孔、王全和巴山虎(姓高)率領下,繼續堅守交山,展開反清鬥爭。
清山西巡撫馬國柱調兵遣將,更以明朝降軍的精鋭武器——紅夷炮對付交山農民起義軍,然而卻屢戰屢敗。清廷為鎮壓起義軍,堵塞各地反清戰馬和兵丁來源,遂於順治五年(1648)八月,詔旨封山禁馬,不準山民畜養馬匹,更不準製作和收藏兵器,若不遵禁諭,“本人處斬,家產妻孥入官,鄰右十家杖流”。九月派千總路時運率兵入交山巡查。路被山民梁四、王顯明、齊三夏、張繼成等所殺。山西巡撫祝世昌急調集各府、州、縣駐防官兵2 000餘人入交山圍攻義軍的另一營寨煉銀山。據守煉銀山的義軍英勇還擊,多次擊退清軍進犯。石鎖關一仗,清軍覆沒,義軍繳獲大批軍火和糧秣。祝世昌調滿員艾松、遊擊高國盛等統帶大軍再攻煉銀山,圍困兩月不克。義軍首領王顯明、尤玉等以調虎離山戰術,暗抄小路出兵,襲擊汾州羅城。清軍獲悉大同總兵姜壤反正,奉命星夜返並,煉銀山遂解圍。
交山義軍聯合呂梁山寨義軍大戰一年,攻克山西省50多座城池。太原附近,除榆次、太原少數縣城外,其他府州縣城大都被義軍所佔領。姜壤部姜建勳軍在王顯明、齊三夏等交山農民軍的配合下,攻克交城縣城,殺知縣周邦翰、典史鄭應昌。義軍委邑人燕化鵬為知縣。繼克文水城,殺知縣曹之賢。
順治六年(1649)三月,姜部與交山義軍聯合攻入晉祠,繼圍太原縣城,與清端重王博洛所統大兵展開血戰。博洛連日圍攻晉祠不下,命道標千總宋國鎮,中軍王廷衡領兵五百,於晉祠北挖地道炸城,火藥爆炸,官兵五百死於非命。
守城義軍出城西走,王顯明、尤玉等義軍領袖,在白雲山遇清軍伏兵血戰壯烈犧牲,傅青山、鍾明節、王國印等率部迴歸煉銀山。
清軍攻克晉祠、臨晉、忻口後,分兵作戰,北圍大同,南據太原,同時派滿員艾松、固山谷錄打喇等人,統率兵馬,用紅夷炮直攻呂梁山區。
面對清軍兇勢,義軍採取暫棄城池,轉移入山,固守山寨,保存實力的戰略戰術。放棄清源、交城、文水、徐溝、祁縣等城池,撤兵三座崖。而清兵躍躍欲試,始終 不敢輕易入山。
義軍領袖任亮的兒子國鉉、國禎,鍾明節的兒子鍾鬥,申應發的兒子申友,個個驍勇善戰,且與山民患難與共,聲威復振。清廷以漢官不力“進剿”連下諭旨,命左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莫洛,總督山西、陝西兩省軍務;命大理寺卿覺羅阿塔,升任右副都御史,兼任山西巡撫;命吏部郎中達爾布,升任山西布政使;命刑部郎中色忒,升任山西按察使。於是,山西省的督、撫、藩、縣各官,都撤換為滿人。
康熙七年(1668)趙吉士任交城知縣後,整飭城廂都甲,組織鄉勇團隊,重建衙署,加固城池,一邊趕製包圍山寨的器械,一邊派奸細入山偵探義軍虛實,更將坐探王登仙打入義軍總寨三座崖。
康熙十年(1671)十月初十日大雪,趙吉士奉“剿殺淨盡”諭旨,偕同太原營守備姚順,率“精兵”三百,調“善戰”鄉勇一千餘人,趁雪夜襲擊葫蘆川各山寨,進而圍攻 三座崖。經過七天血戰,義軍因戰略失策,內奸作梗,任亮、傅青山等壯烈犧牲,餘部 大多被俘,部分叛降。鍾氏父子率兵突圍而出,在靜樂義軍首領郭三法,臨縣義軍首 領張二率部接應下,殺退清兵,於十二月十七日奔向爛團山,旋即屯兵谷積山,交山 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1] 

交山農民起義主要戰役

煉銀山戰役
煉銀山為交山農民起義軍重要兵寨之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清順治五年(1648),清廷下旨,對交山農民軍“剿殺淨盡”,山西巡撫祝世昌,調滿漢官兵2 000餘人剿圍煉銀山。義軍首領尤玉、巴山虎、王國印等率眾抗禦,清軍糧草匱乏,急調糧入山。義軍獲訊,埋伏於石鎖關草叢中,出其不意,擊斃解糧官太原右營守備李進忠,截獲軍糧1 000餘石。清兵無糧自慌,梁四、王國印挑選1 000多精壯弟兄,直衝下山,殺進清軍營內,前營清兵被擊潰,左右備營清兵聞訊膽寒。義軍一連踏平十多座清營,清殘兵敗將望風披靡。祝世昌急調各路清兵,並邀滿員艾松,率領漢官兵2 000人助剿煉銀山,久攻不下。艾松得“大同總兵姜壤造反,停止進攻煉銀山”的旨令,晝夜兼程,急回太原,交山義軍解圍。
義軍破城殺知縣
清順治六年(1649),交山農民起義軍在王顯明、齊三夏率領下,與大同反清總兵姜壤之子姜建勳軍緊密配合,包圍交城縣城,在內應下,打垮守城兵丁的頑抗,交姜聯軍破城而入,殺署知縣周邦翰於魁星樓前,典史鄭應昌亦被殺。繼克文水縣城,殺知縣曹之賢。
三座崖戰役
清康熙十年(1671),交城知縣趙吉士與太原左營守備姚順,於十、月初八夜,率領官兵鄉勇1 300餘人,兵分三路,雪夜入葫蘆川襲擊交山農民起義軍總寨三座崖。混入義軍總寨的趙吉士坐探王登仙,從中挑撥離間,暗設陷阱。義軍首領傅青山氣憤出征,揮刀直取趙吉士,被守備姚順橫刀擋住,在惡鬥中,青山、黑虎中暗箭雙雙倒地。姚順帶領官兵和鄉勇衝入山寨,任國鉉、任國禎、申應發父子、齊三夏等十多個首領率義軍,與清軍肉搏。義軍申友早已發現破綻,義憤填膺,一刀將王登仙連頭帶臂砍落。不料,清軍斜刺撲來猛砍一刀,申友當即斃命。鍾鬥見山寨難保,率領兵將百餘人突圍,直奔爛團山而去,姚順追之不得,返回山寨與趙吉士發落生擒義軍首領。傅青山、任黑虎義正詞嚴,痛罵趙吉士無恥勸降,從容就義。整兵七日後,趙吉士和姚順,從獨石河進兵,直撲爛團山。義軍見官兵勢重,不便固守,遂放棄爛團山,奔向谷積山。鍾明節、鍾鬥父子在血戰中壯烈犧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