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叉學科

鎖定
交叉學科,學科門類代碼為“14”,是指學科交叉、學科交叉融合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如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學化學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與生物學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不斷髮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進步,因此學科交叉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 [1] 
中文名
交叉學科
形成原因
不同學科交叉
研究結果
形成新興學科
研究趨勢
科學向綜合性發展
學科特徵
學科交叉融合多學科交叉多學科交叉融合
學科屬性
新興學科新興交叉學科
學科專業
交叉專業
類似概念
交叉融合學科融合學科
相關學科
機器人學科人工智能學科大數據學科智能科學學科、設計學 [19-20] 
門類代碼
14
名詞屬性
學科門類

交叉學科簡介

交叉學科是指不同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融合、滲透而出現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可以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還可以是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
近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等,常常涉及到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
2020年8月,“交叉學科”成為繼“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和藝術學”之後的第14個學科門類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網“機構設置”一欄顯示,在數學物理科學部、化學科學部、生命科學部、地球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信息科學部、管理科學部、醫學科學部8個傳統學部之外,已新設立了交叉科學部。陳擁軍任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首任主任。 [3]  [17] 
學科交叉融合是未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加速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的成立是推動交叉科學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創新舉措,符合科技發展創新理念,順應學科發展交叉趨勢。 [4] 
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促進跨學科研究》(2005)中解釋,“不只是將兩門學科粘在一起來製造一個產品,而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綜合,這樣的研究才真正是跨學科研究”。 [15] 
當前,學科交叉已經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源泉,成為科學時代一個不可替代的研究範式 [12] 

交叉學科學科代碼

2020年12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佈《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學位〔2020〕30號),按照《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專家論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決定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門類代碼為“14”)、“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1”)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2”)。 [5] 
2021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新設置“交叉學科”門類,成為中國第14個學科門類 [1] 

交叉學科戰略舉措

當前,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全球廣泛關注,但機遇和挑戰並存。如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科學資助機構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和挑戰。對於中國這樣的科學後發國家,交叉研究則更加困難。但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是未來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必須擺脱慣性思維,抓住科研範式變革的機遇,匯聚力量凝練中國交叉研究的重大方向,大力推動學科交叉研究。
交叉科學部要加強面向重大戰略需求和新興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的統籌和部署;建立學科交叉融合資助機制和資源配置模式,促進多學科對綜合性複雜問題的協同攻關;尊重不同學科特點,鼓勵個性發展,打破傳統禁錮觀念,推動深度交叉融合,努力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和新的研究範式,為國家培養變革性交叉科學人才。 [4] 

交叉學科社會意義

國家新設交叉學科門類具有雙重原因:
一是基於知識生產的需要。交叉學科相對於過往邊界劃分明確的單一學科而言,因可以提供更多元的理論基礎和視角,更容易產生創造性成果。而且,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尖端、前沿的研究越需要突破單一學科的限制,而基於交叉學科的思維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二是基於人才培養的需要。在高校裏,設立和調整學科,歸根結底還在於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發生了變化,需要高校及時作出反應。因此,國家新設交叉學科門類也是從政策的角度來引導高校調整學科佈局,進而通過學科育人,培養出社會所急需的專門人才 [3] 

交叉學科國內外發展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教授艾倫·雷普克在《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一書中談到,根本原因是大學管理機構缺少對交叉學科的“系統化落實”。“大學往往把交叉學科視為一種趨勢,而不是真正的變革,結果就以零碎、缺乏條理、湊合的方式進行跨學科工作,而不是視之為全面、徹頭徹尾的改革。”
我國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由於發展時間更短,導致在高校內仍存在不少問題。
清華大學科研院的一項研究指出,高校促進跨學科交叉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院系對於鼓勵教師跨院系兼職和跨學科交叉研究工作動力不足;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仍須進一步探索;教師跨院系兼職管理制度還未能得到廣泛應用;交叉學科相關學生培養機制尚未健全;重大項目推進機制仍在形成過程中。
在這種現狀下,國內要想在複合型人才培養和交叉學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任重而道遠 [15] 

交叉學科學科規律

科學上的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新的工程技術的出現,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重視交叉學科將使科學本身向着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的。
2008年11月11日,在2008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指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當不同的學科、理論相互交叉結合,同時一種新技術達到成熟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理論上的突破和技術上的創新。

交叉學科諾獎與交叉學科

諾貝爾獎120年的歷史凸顯了一個事實,自然科學越來越顯示出學科交叉的發展趨勢現代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長點和新學科的產生,往往是在不同學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滲透的過程中形成的。跨學科或者説交叉學科研究對於人們取得科學技術的原創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的意義重大,我們對它的需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
諾貝爾獎的跨界色彩,並非人們的直觀感受,有不少對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頒獎的統計分析證明了這一點。
據統計,從1901年到2008年授予的356項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獎項中,交叉研究成果共有185項,佔52.0%。在不同的時段(1901~1920年,1921~1940年,1941~1960年,1961~1980年,1981~2000年,2001~2008年),交叉學科研究成果在頒獎項數中所佔的百分比依次為32.0%、41.7%、54.0%、56.8%、61.1%、66.7%。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部分成果是屬於單一學科的,而在50年代以後,大部分成果則是交叉性的。
還有一項最新研究,利用1901~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獲獎成果(論文)及其參考文獻相關數據識別諾貝爾獲獎成果在跨學科方面的趨勢和特徵,結果發現,20世紀40年代及之前、20世紀50~70年代、20世紀80年代及之後,成果篇均參考文獻量分別約為12篇、25篇、38篇,成果參考文獻篇均涉及學科量分別約為5個、7個、11個。獲獎成果整合的知識數量和學科種類都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更多研究發現,諾獎科學家的代表性論文常常具有顯著的跨界特質,它們的特點就是能很好地將互不相干和主題各異的科研論文相關聯。諾貝爾獎得主在踐行“科學中介”角色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能力,填補了研究網絡中現有的結構性漏洞。
不僅如此,通過考察那些獲獎科學家的知識背景,研究者發現,他們大多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具有多學科融通交叉的知識和理論背景。
霍金曾説:“21世紀將是複雜性科學的世紀。”隨着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揭曉,三位科學家因複雜系統研究貢獻而獲獎,這一年輕又充滿爭議的“複雜科學”領域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跨學科是複雜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特徵,它正是為了適應自然與社會的內在複雜性而誕生。而在這一領域馳騁的科學家們,無一不是既在一個學科縱向深耕,又在多個學科間橫向遷移
2020年,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在黑洞領域的研究工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好奇心爆棚的他被譽為“理論物理學的巨人”,他的貢獻跨越了數學和物理學的許多領域。他把各種複雜的數學技巧引入了物理學研究的多個分支,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思維方式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冷凍電鏡技術的三位開創者,其中約阿希姆·弗蘭克作為生物物理學家獲得化學獎尤為引人矚目。
但熟悉諾獎歷史的人知道,像弗蘭克這樣,從物理學進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獲獎的不勝枚舉。比如,因建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而獲196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爾金斯;因提出測定DNA核苷酸順序的方法而獲得1980年化學獎的沃爾特·吉爾伯特;因建立晶體電子顯微技術、測定核酸—蛋白質複合體結構而獲得1982年化學獎的阿龍·克盧格;因確定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三維結構而獲得1988年化學獎的約翰·戴森霍弗,等等。 [15] 

交叉學科緣由

學科交叉的項目通常源於對單一學科無法、或是無意對某些重要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例如,社會科學學科中的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並不重視研究科技進步對於社會的影響;因此,許多對此感興趣的社會科學家有意去參與科學與技術研究項目;此類多學科合作項目通常由不同領域的學者組成(如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或者女性研究)。不過,也有不少交叉學科起源於新的研究方向,如納米科技等。只有在綜合了數個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時,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處理綜合了量子物理及計算機科學,而生物信息學則把分子生物學引入了計算機科學領域。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也可以相互結合發展,形成新的交叉邊緣學科,如進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就是近年來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科學,進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此外,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之間也可以相互結合發展,形成新的交叉邊緣學科,如網絡語言學就是網絡技術和語言科學有機融合而成的新興交叉學科,該學科由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首先提出,並受到學界關注和肯定。 [6] 
2009年北京大學重點交叉學科的招生簡介裏介紹的以下三個交叉學科均是以其他自然學科、技術科學、社會學科相互融合交叉形成的新興的學科,其中每一門都涉及到了計算機科學:
交叉學科專業介紹
2009重點交叉學科
學科簡介
招收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旨在以技術與工程的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屬於高新科技研究領域。
歡迎化學、生物學、醫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學、物理學、力學等學科專業的考生申請或報考。
納米科學與技術
通常1–100納米尺寸範圍的物質不同於傳統的塊體材料,具有許多奇異性質。探索物質特性隨尺度的變化規律,發展新材料和新器件是納米科技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21世紀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沿。
歡迎電子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優秀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申請。
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是生命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前沿交叉學科,主要通過研發並應用計算機技術及數學與統計方法,對海量生物數據進行管理、整合、分析、模擬,解決重要的 生物學問題,闡明新的生物學規律,獲得傳統生物學手段無法獲得的創新發現。
2009年生物信息學繼續作為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專業之一招生。歡迎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等各類考生報考。
表1:2009年北京大學重點交叉學科的招生簡介
交叉學科之所以得到這麼高的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金吾倫研究員把它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如下表所示:
交叉學科優勢
-
交叉學科的優勢
(1)
它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範式,推動了以往被專業學科所忽視的領域的研究,打破了專業化的壟斷現象
(2)
增加了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形成了許多新的學科
(3)
創造了以“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研究為中心的研究模式,推動了許多重要實踐問題的解決

交叉學科學科

交叉學科計算機科學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946年2月14日研製成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是世界第一台多功能、全電子數字計算機。而最早的計算機科學學位課程是由美國普渡大學於1962年開設的。
人工智能(AI)的先驅者之一Marvin Minsky對計算機科學的未來發展表達了他很高的期望:如同數學一般,計算機科學已經擴展到其他領域,但是計算機科學也有它自己的生命。在我看來,計算機科學是一個幾乎全新的學科,它可能會變得像物理和數學綜合起來(Minsky,1979)。
計算機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三十年間裏,取得了大量的里程碑式的科學業績,得到了驚人的發展,從曾被認為僅是一門編程的單一課程擴展到包括從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語法等等,到更具體的主題如編程語言、程序設計、軟件和硬件的一門獨立學科。而以計算機科學與許多學科諸如電子工程、數學、經濟學和語言學等等聯繫密切。這些學科之間有明顯的交叉領域,因此產生了許多新的交叉學科:人工智能、電子商務、計算機圖形學等等。2001年12月有IEEE-CS和ACM共同完成的關於計算學科教學計劃(Computing Curricula 2001)將計算機學科分支領域劃分為14個主領域,這其中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涉及到了多門學科的交叉和聯繫。

交叉學科機器人學科

機器人學院建設中,各單位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創新人才選拔培養途徑,開展合作教學和人才培養,共同推進機器人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以產學研結合的特色發展方式支持機器人學科建設產業發展 [7] 

交叉學科人工智能學科

2019年4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學院,承擔人工智能學科的規劃與建設,開展本學科和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本、碩、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 [8] 

交叉學科大數據學科

2015年10月8日,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新成立的大數據學院將在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生命科學、醫學、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上,聚焦大數據學科建設、研究應用和複合型人才培養。在學科建設方面,大數據學院及研究院致力於中國乃至全球大數據學科的發展,推動大數據科學與技術成為國家一級學科 [9] 

交叉學科自設交叉學科

中國科學院大學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名單(截至2019年5月31日): [10] 
納米科學與技術(掛靠一級學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社會計算(掛靠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生物信息學(掛靠一級學科:數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經濟計算與模擬(掛靠一級學科:系統科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食品安全與健康(掛靠一級學科: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再生醫學(掛靠一級學科: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
仿生界面交叉科學(掛靠一級學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交叉學科生命科學與醫學

學科交叉已經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源泉,成為科學時代一個不可替代的研究範式。而生命科學醫學領域已經成為匯聚多學科前沿研究的“主陣地”。
神經科學管理科學交叉、腦科學研究應與臨牀神經學科融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實現精神疾病精準診治等。
醫學發展伴隨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從最初的依靠經驗和實驗的傳統醫學,到對數字影像、大數據、手術機器人等新技術全面應用的現代醫學。醫療科技創新不僅要具備醫學思維,同時還要具備工程思維等學科思維。不同的學科相互碰撞,在交叉創新的邏輯中誕生新的醫療技術 [12] 
羣醫學 [14]  ,是融合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的交叉學科。 [13] 

交叉學科行星科學

行星科學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的一級交叉學科。 [16] 

交叉學科交叉學科名單

普通高等學校自設交叉學科名單(截至2019年5月31日):
中國高校交叉學科名單
學校名稱
交叉學科名稱
所涉及一級學科(排名不分先後順序)
能源與資源工程
化學、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考古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
-
數據科學
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整合生命科學
心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納米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化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金融工程
應用經濟學、數學
-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
應用經濟學、數學
-
勞動關係學
應用經濟學、法學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國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城鄉發展與規劃
社會學、中國史、公共管理
-
可持續發展管理
應用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
環境政策與管理
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
食品安全管理
法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信息藝術設計
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設計學
-
環境科學與新能源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學、設計學、應用經濟學
-
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
生物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
全球領導力
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信息安全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資源環境與循環經濟
應用經濟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飛機適航設計
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空間技術應用
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
量子科學儀器
物理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
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
集成電路設計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能源經濟與管理
統計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文化傳播與管理
教育學、公共管理、設計學
-
新能源汽車工程
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
-
適航技術與管理
力學、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字表演
光學工程、軟件工程、設計學
-
工業與系統工程
數學、統計學、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國民經濟動員學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能源與氣候經濟
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光機電微納製造
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
融合醫工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圖像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遺產保護
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
生態學、林學、農林經濟管理
醫學信息學
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生命倫理學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人力資源管理
理論經濟學、心理學、公共管理
中國文化經典教育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語文教育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
-
文化創意產業與媒介素養教育
哲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
-
歷史教育學
教育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
地理教育學
教育學、心理學、地理學
-
生物教育學
教育學、生物學、生態學
區域學
法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亞非地區研究
法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國際文化貿易
應用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
文化產業
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美術學
-
新媒體
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
藝術與科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美術學
-
互聯網信息
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
經濟信息管理
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
-
跨國公司管理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法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法學
-
全球價值鏈
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
-
公共政策與管理
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法學
-
電子商務與信息管理
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統計學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勞動關係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法律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媒介經營與管理
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
動畫學
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犯罪心理學
法學、社會學、心理學
-
法治文化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全球學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國家監察學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政治社會學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環境史
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
數理經濟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數學
-
生物信息學
數學、生物學
-
服務科學與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風能工程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
環境能源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
城市景觀水文與生態工程技術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
發酵食品與健康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食品安全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航空器適航審定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
航空運輸大數據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飛行技術與安全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
-
醫院管理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
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
醫學生物信息學
數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
-
計算材料物理學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
數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生物分子組學
數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
-
職業衞生安全
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公共衞生化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醫學實驗技術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環境與健康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錢幣學
考古學、中國史、地理學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本草生物學
化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
材料力學行為與結構設計
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環境修復材料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複雜系統建模與仿真
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
儀器科學與測試技術
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能源技術經濟及管理
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數據科學與技術
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人文醫學
生物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司法鑑定學
法學、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優化理論與過程控制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
生物機械電子工程
生物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工業工程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業生態學
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
生物信息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
冶金工程科技史
哲學、應用經濟學、冶金工程
-
物理學、化學、生物醫學工程
-
設計藝術哲學
哲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新能源材料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機器人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能源與環境工程
建築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城市水資源
建築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建築遺產保護與景觀設計
建築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
-
城鄉生態規劃與防災
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
-
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
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
房地產開發與社區管理
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醫學實驗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影像學基礎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婦產科學基礎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實驗腫瘤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臨牀營養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實驗外科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人文醫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法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法學
-
法律政治學
法學、政治學
-
環境管理與環境經濟
應用經濟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醫學信息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醫事法學
法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
人文醫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公共管理
知識產權
應用經濟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設計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城市交通
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神經科學與心理學
法學、生物醫學工程、臨牀醫學、公共管理
-
航空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
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
食品安全與營養科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園藝學、臨牀醫學
-
動物科學與工程
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設計科學與工程
生態學、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景觀規劃設計
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設計學
企業信息化系統與工程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紡織科技史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
信息與通信智能系統
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時尚設計與創新工程
機械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公共關係
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言語聽覺康復科學
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
材料與光電子
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用管理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
-
法律與金融
應用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
信息資源管理
中國語言文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全球學
應用經濟學、社會學、世界史
-
數字媒體創意工程
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戲劇與影視學
-
城市公共設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新藥物與新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語言文化與世界文明
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世界史
-
文化創意學
中國史、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
社會哲學與文化發展
社會學、中國史、藝術學理論
-
智能醫學診療
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健康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臨牀醫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
-
藝術文化學
哲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戲劇與影視學
-
海疆與海洋安全
法學、政治學、中國史、世界史
-
整合心理科學
社會學、生物學、基礎醫學
生物醫學電子信息工程
物理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媒介與文化產業
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醫學心理學
心理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金融工程
應用經濟學、數學、統計學
-
醫學系統生物學
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
-
激光製造工程
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納米材料與技術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
精密驅動與振動利用
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航天仿生科學與技術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探測與成像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智能電網與控制
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節能材料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
-
工業生物催化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
-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
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
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數字化油氣工程與控制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工程、軟件工程
-
光電信息材料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食品安全
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光電信息工程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信息獲取與控制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人文醫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
-
健康政策與管理
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
-
臨牀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環境地理學
地理學、生態學
-
教育領導與管理
教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教師教育
教育學、數學、物理學
-
女性教育學
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
房地產管理學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經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非洲學
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世界史
-
兒童文學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
非洲教育與社會發展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
法律心理學
法學、心理學
-
城市學
法學、中國史、公共管理
-
公共文化管理學
中國語言文學、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
流通經濟與管理
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
-
流通工程與技術管理
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設計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設計學
文化、生態與社會協調發展
法學、中國史、生態學
數據科學
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學
集成電路與系統
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礦冶二次資源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材料化工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能源利用與管理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公共經濟管理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
-
知識產權創造與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
化工安全
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
交通工程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智能製造工程
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文獻資源保護與利用
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婦女/性別研究
哲學、法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公共管理
-
能效工程
應用經濟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海洋事務
應用經濟學、法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
國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知識產權管理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工商管理
-
轉化醫學
生物學、儀器科學與技術、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
台灣研究
法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計算科學
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航空航天工程
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新能源材料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經濟與產業系統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人文醫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能源與材料工程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理論經濟學、化學、生物學
-
台灣文化研究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微尺度科學與技術
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空間等離子體物理與技術
物理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區域管理與公共政策
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航空材料加工與檢測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礦業貿易與投資
法學、礦業工程、工商管理
-
法行政學
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
-
生態設計與技術
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納米工程與資源循環利用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
體育藝術與審美
哲學、考古學、設計學
-
藝術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美術學
-
陶瓷知識產權保護
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美術學、設計學
-
大數據科學與應用
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中醫藥信息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醫學、中藥學
-
民族藥學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計算醫學
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個體識別診斷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學、哲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
-
數據科學
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土木工程、社會學、法學
-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海洋科學、工商管理
-
海洋機電裝備與儀器
海洋科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
-
海洋數學技術
海洋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農業經濟與海洋產業管理
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水產
-
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
海洋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礦山環境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礦業信息工程
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
綠色能源電力系統
物理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能源材料化學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運籌與控制理論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文學傳播社會學
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書法學
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
-
體育公共事業管理
社會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文化產業史
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工商管理
-
藝術市場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新能源材料化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輕工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
光電信息材料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運籌與控制科學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合成革化學與工程
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
-
輕工工程管理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體育產業管理
機械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
公共經濟與政策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金融信息工程
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數理金融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
礦業工程材料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礦業管理工程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礦山岩土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
-
礦山建築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
-
煤及煤層氣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
-
煤地質與瓦斯(煤層氣)地質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
-
礦業控制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戰略營銷學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光伏材料與太陽能電池
物理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歷史建築保護
考古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戲劇影視文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
文化產業管理
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宏觀質量管理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
廣播電視藝術理論
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
-
健康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數據科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數字傳媒
新聞傳播學、軟件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材料化學與物理
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網絡信息安全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農業地質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作物學
會展經濟與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
-
現代紡織信息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
-
時尚品牌管理
工商管理、設計學
-
數字媒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設計學
-
檢測技術與系統
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硒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藥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商管理
防水材料與工程
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質能
生物學、作物學
國學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
教育信息技術
教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數字媒體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設計學
-
文化傳播學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中文信息處理
中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
教育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
知識產權
理論經濟學、法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管理
-
文化旅遊
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
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
-
文化創意產業
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
物聯網工程
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智能科學與技術
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廉政學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區域公共治理
應用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組織管理與政策創新
哲學、法學、工商管理
-
社會政策與社會管理
哲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醫藥信息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臨牀醫學
-
藥物基因組學
生物學、臨牀醫學、藥學
-
資源經濟與管理
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生命倫理學
哲學、生物學、基礎醫學
-
文化產業學
哲學、法學、工商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中國史、世界史、工商管理
-
旅遊地理學
理論經濟學、地理學、工商管理
政治傳播學
政治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歷史人類學
社會學、民族學、考古學、中國史
-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
-
城市與區域規劃
社會學、地理學、公共管理
-
智能交通工程
地理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超級計算機與高性能計算
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高級秘書與行政助理學
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
-
傳媒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
國際商務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
包裝工程
力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
再生醫學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牀醫學
-
藥事管理學
生物學、中藥學、工商管理
-
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
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
綠色能源化學與技術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納米醫學與分子影像
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
-
軟物質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
土地利用工程
農業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林經濟管理
生物醫學光子學
物理學、生物學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科學教育
教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
區域環境學
化學、地理學、軟件工程
-
漢語言文化國際教育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計算機數學
數學、科學技術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材料學
數學、科學技術史、化學工程與技術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
邊疆學(邊疆政治學,邊疆經濟學,邊疆社會學,邊疆史地)
理論經濟學、法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公共管理
-
再生醫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
-
安全科學與減災
力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
考古學、中國史、工商管理
-
應激生物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服裝設計
輕工技術與工程、美術學、設計學
工程財務與造價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政治、經濟與法律
應用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環境地質學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應用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礦物材料學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金屬礦產與金屬材料學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非常規油氣地質學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數學地質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資源與環境遙感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地質學、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氣象探測技術
大氣科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物聯網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能源經濟與節能技術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潔淨能源科學
化學、生物學
-
纖維材料與工程
農業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
-
可持續發展與鄉村建設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農林經濟管理
-
治理學
哲學、教育學、心理學、中國史、農林經濟管理
-
納米生物醫學
數學、化學、生物學
-
中國文字與書畫藝術
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
古典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經濟哲學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政策科學與公共管理創新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公共經濟制度與政策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
農業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
經濟大數據分析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與黨內法規
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法學
-
法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法務管理學
工商管理、法學、應用經濟學
中國少數民族文獻學
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
再生醫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
-
臨牀藥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
-
轉化醫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
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
-
人力資源管理
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市場營銷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大數據金融
應用經濟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民族傳播學
社會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
-
民族法學
法學、社會學、民族學
-
邏輯與認知
社會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
-
民族文化與認知
社會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
環境生態學
冶金工程、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質量工程與管理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資源化工
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資源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
應用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質量統計學
應用經濟學、數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城鄉建設工程與管理
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森林防火
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
-
園林藝術設計
生態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
園林植物保護
生物學、風景園林學、林學
-
森林生態信息技術
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
-
傢俱設計與工程
林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設計學
-
木結構建築
林業工程、城鄉規劃學、設計學
-
林區建築與結構工程
林業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
生態旅遊
地理學、生態學、工商管理
-
生態經濟
生態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
法律治理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地球與人居環境科學及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
語言文化系統學
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
-
脈衝功率與放電等離子體
電氣工程、核科學與技術
-
社會發展與管理
哲學、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
-
口腔生物醫學
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智能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業裝備製造與系統集成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光通信
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
信息安全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軍隊指揮學
-
生物信息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機器人技術
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
遙感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空間科學與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鋼結構材料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
管理哲學
哲學、工商管理
-
社會管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
-
體育建築管理
建築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管理系統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建築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
-
建築智能信息技術
建築學、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功能高分子化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
-
光電系統與控制
控制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
人工智能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服裝信息化工程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
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新經濟與金融工程
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學習科學
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
-
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地理學
-
複雜系統
物理學、地理學、生物學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民族法學
哲學、法學、公共管理
-
財務審計與風險管理
理論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
-
市場營銷與危機管理
理論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
-
司法鑑定學
哲學、法學、公共管理
-
警事法學
哲學、法學、公共管理
-
人權法學
法學、公共管理、哲學
可再生能源與環境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
製造業信息化系統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
物聯網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交通環境藝術設計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北方旱區作物生產裝備工程
作物學、園藝學、草學
藏學
社會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資源生物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作物學、草學、基礎醫學
藏語信息處理工程
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民族學、教育學
農業信息化技術及應用
農業工程、作物學
包蟲病學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公共管理
-
健康管理學
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護理學、公共管理
計算機控制與建築智能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
城鄉道路交通規劃
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程施工裝備及其自動化
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教育管理學
教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化學工程與技術、植物保護、林學
移動商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工商管理
-
信息資源管理
考古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
-
智能交通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工商管理
人居環境設計學
土木工程、設計學
光通信與光信息技術
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
大數據處理與高性能計算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微波光子工程
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傳染病預防控制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衞生應急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生物信息學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
-
臨牀遺傳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納米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社會計算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生物信息學
數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經濟計算與模擬
系統科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
食品安全與健康
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再生醫學
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
-
仿生界面交叉科學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
注:以上交叉學科均按照二級學科管理 [11] 

交叉學科明確交叉學科內涵

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通知,首次明確交叉學科的內涵,即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通過深入交融,創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論、方法,展示出一種新的認識論,構架出新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個新的更豐富的知識範疇,已經具備成熟學科的各種特徵。
試行辦法建立了交叉學科放管結合的設置機制,即先探索試點、成熟後再進目錄,由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依程序自主開展交叉學科設置試點,先試先行,探索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在此基礎上,還明確了試點交叉學科編入目錄的申請條件和論證程序,嚴把質量關。
同時,建立交叉學科的調整退出機制。分試點階段和進目錄後兩種情況,建立了相應的退出機制。同時,對於退出目錄且還有少量社會需求的交叉學科,提出了過渡銜接辦法。
試行辦法明確了交叉學科學位授予和基本要求。分試點階段和進目錄後兩種情況授予學位,分別制定學位授予基本要求。
同時,構建了交叉學科的質量保證體系。為確保交叉學科建設質量,結合交叉學科特點,從招生、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所有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均須參加週期性合格評估,可不參加專項合格評估。同時,為優化發展環境,提出試點交叉學科可不參加第三方組織的評估。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