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互決定論

鎖定
交互決定論,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關於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通過自己的行動創造環境條件,這些條件又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中文名
交互決定論
外文名
reciprocal determinism

目錄

交互決定論定義

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關於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的理論 [1] 

交互決定論詳細信息

班杜拉反對傳統的行為公式B=f(P,E),把人(P)與環境(E)視為獨立的影響行為(B)的因素,也不同意傳統的B=f(P⇋E)的行為公式把人和環境描述為兩個相互依賴的行為原因。
該理論認為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通過自己的行動創造環境條件,這些條件又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同時由於行為產生的經驗亦可部分地決定一個人將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又反過來影響人以後的行為,即相互作用是一種交互決定的過程,其中環境、人與行為都是相互連接起作用的決定因素,環境、人格特徵影響行為,行為亦會引起環境及個體自身的改變。 [1] 
環境不僅是行為的原因,也是行為的結果,不同的人格特徵使個體選擇不同的環境。
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行為,這些相互依賴的因素產生的相對影響各不相同。有時人的因素成為環境事態發展的重要調節者,而有時環境因素對行為產生巨大的強制作用。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上海:上海出版社,2003:P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