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莎·海菲茲

鎖定
亞莎·海菲茲(Jascha·Heifetz,1901.2.2-1987.12.10),二十世紀傑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1901年出生於當時屬於俄羅斯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3歲隨父學琴,次年進入維爾紐斯音樂學院,6歲演奏門德爾松作品,8歲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Leopold·Auer;1912年,年僅11歲的海菲茲在柏林登台演出(尼基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自此開始輝煌的歐洲巡迴演出;後在美國演出並定居,1925年加入美國國籍;30年代中期後,其演奏水平登峯造極;海菲茲與世界知名指揮家、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大量音樂唱片,還曾與鋼琴家魯賓斯坦、大提琴家弗伊爾曼(後為皮亞蒂戈爾斯基)組成了享譽世界的三重奏組,1987年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本    名
亞莎·海菲茲(又譯雅莎·海菲茲)
外文名
Jascha·Heifetz
性    別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立陶宛維爾紐斯
出生日期
1901年2月2日
逝世日期
1987年12月10日
畢業院校
維也納音樂學院
聖彼得堡音樂學校
代表作品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 - 第一樂章 非常熱情的快板》《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作品20推薦》 [3] 
主要成就
二十世紀最偉大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別    名
海菲茲
職    業
小提琴演奏家

亞莎·海菲茲人物經歷

亞莎·海菲茲1901年出生於沙皇統治下的立陶宛,父親是首都維爾紐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海菲茲童年生活在嚴酷的訓練中度過。他的父親陸文(Reuven Heifetz)是優秀的小提琴家,像許多優秀音樂家的父親一樣,陸文對天賦出眾的兒子仍然非常嚴苛。甚至到亞莎自己成為家中唯一養家餬口的人時,他的父親還是會挑剔他的每場演出。 [2]  當海菲茲3歲時,父親往他手裏塞了一把小提琴,這就算是舉行了最簡潔的授徒儀式。
亞莎·海菲茲 亞莎·海菲茲
父親教了兩年後便對琴技進展神速的兒子感到束手無策了。於是海菲茲被送入了維爾紐斯音樂學院師從馬爾金教授學琴。在正規的學校教育環境中海菲茲的進步更為驚人。一年後,海菲茲便在音樂會上成功的演奏了門德爾松的協奏曲,一時間,“天才”、“神童”的桂冠紛紛落到了這位年僅6歲的孩子頭上。為了進一步提高和深造。奧爾慧眼識才,自然願意親自培養這個孩子。怎奈沙皇的法律嚴禁猶太人入住聖彼德堡 ,況且學校也從未招收過如此年少的琴童,這可難煞另外海菲茲父子。所幸奧爾惜才如命,為此事積極與身為學院院長的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諾夫斡旋,方才解決了這道入學難題,那就是將父子倆雙雙招收入校,做奧爾大師的學生,其時海菲茲的父親已年逾四十。
奧爾此舉堪稱用心良苦,有了父親在身邊照顧生活上的一切,海菲茲便毫無後顧之憂,他全身心的隨奧爾學習了整整六年,完美的掌握了作為一名優秀小提琴家所應具備的一切技能,成長成為奧爾班上湧現的最傑出的“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代言人。
學成後的海菲茲信心十足,1911年,他在彼得堡首次登台,並開始旅行演出。1911年在烏克蘭的三場音樂會只算小試牛刀,便贏得了“小提琴天使”的美譽。
亞莎·海菲茲
亞莎·海菲茲(5張)
1912年10月,柏林。來自俄羅斯的11歲小男孩海菲茲在著名的指揮家尼基什領導的柏林愛樂樂團的協奏下,以出乎在場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了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創一代風氣之先的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也在聽眾席上,聽了海菲茲的演奏,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讚歎到:“你我也許該懷着多麼滿意的心情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啊。”克萊斯勒與海菲茲,兩位20世紀小提琴的巨人,雖然分屬兩代人,但都是各自一代中最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他們倆不僅地位相當,連生日也是同一天,莫非冥冥之中上蒼果真屬意於這一天來造就人間的琴聖嗎?1912年在柏林的一舉成名更使他人氣直升,勢頭直指那批前輩大師們。
1917年,作為猶太人的海菲茲與父親一同遷居美國。就在同年的11月27日,16歲的海菲茲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他在美國的首演。他一口氣演奏了維尼亞夫斯基的《第二協奏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和維塔利的《恰空》等10餘首技巧艱深的樂曲,博得聽眾們雷鳴般的掌聲。這場“劃時代的音樂會”向世人宣告:20世紀的小提琴的新王者誕生了!
此後海菲茲開始了他在世界範圍之內的“閃電革命之旅”。1920年他在倫敦的皇后大廳以無可挑剔的技藝演奏了埃爾加的《B小調協奏曲》,最後便一路向東,先後在印度、以色列蒙古、朝鮮、日本以及中國的天津、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人們的熱烈歡迎。
1925年,海菲茲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美國猶太籍小提琴家龐大“家族”中的一員。這時,他的那些前輩或者同輩們又有誰能與之爭風呢?惟有偉大的克萊斯勒的地位兀自巋然不動。他們作為不同藝術風範的傑出代表,為對方樹立的一個參照的藝術對立面,從而雙峯並列的屹立在整個小提琴壇的最前沿。
亞莎·海菲茲 亞莎·海菲茲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小提琴的音準取決於演奏者手指按弦的位置是否準確,半毫米之差音已經大不相同,因此小提琴演奏中出現雜音、錯音是再所難免的。然而,這條定律在海菲茲身上卻失去了作用。海菲茲的演奏就是以高度的精確和完美作為其最鮮明的藝術特徵的。他是個完美主義者,容不得在演奏中出現一絲一毫的錯誤和閃失。每次演奏前,他都一絲不苟的設計好整部作品的佈局和所需的弓法、指法。指揮泰斗托斯卡尼尼對海菲茲的這種卓絕超凡的才能讚不絕口,稱他是自己見過的小提琴家中“唯一能演奏得完美無缺的藝術家”。向來文筆犀利,出語辛辣的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先生對此耿耿於懷,終於有一次忍不住給海菲茲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説:“海菲茲先生,請問你能否拉錯一個音以表明你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曾傳言海菲茲的師兄艾爾曼在現場聆聽他在美國的第一場音樂會後緊張得渾身冒汗,並對身邊的鋼琴家説:"你不覺得今天的天氣太熱了嗎?"鋼琴家笑着回答:"也許對於鋼琴家來説還不算熱。"
斯特恩曾感嘆:"拉小提琴的只有達到我這個水平才能真正理解海菲茲是多麼偉大!"
帕爾曼曾説:"海飛茲大大地改革了小提琴的技巧,並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推向了光芒萬丈的巔峯。"
梅紐因説:"他是小提琴家眼中的小提琴家。"
當年紅極一時的克萊斯勒聽完海菲茲的演奏後,感慨地説:"我們不如在膝蓋上將小提琴打碎,回家耕田去吧。"
可見,在當年高手如林的情況下,海菲茲的琴技用武俠小説中的話來形容已是"獨孤求敗"。海菲茲的演奏極具説服力,不談那凌厲無匹的技巧,單單是那份君臨天下的王者氣質就不是其他小提琴家所能比擬的,但仍有不少人質疑海菲茲的詮釋風格是否過於冷酷無情?一般樂迷也因他的這種演奏風格而認為其錄音的音色冷硬。其實,這個觀點很難站住腳。現實中,海菲茲是一位很有幽默感,體貼他人的音樂家,至於他在拉奏時目無表情、面部冷漠,只不過是他也像大多數音樂家一樣,將心神全然貫注於音樂,服務於音樂,面部當然無餘暇"做表情"。
二戰以後,海菲茲先後在洛杉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69年起正式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小提琴教授。1972年舉辦告別音樂會。
1987年12月10日,一代琴聖病逝於洛杉磯;這位生前曾在樂壇掀起驚濤駭浪的偉大小提琴家就這樣平靜的歸於永道;正如《時代》在紀念他的文章中所説:“如果海菲茲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話,小提琴演奏藝術將永遠不會達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準···作為個人,他給世界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問號;所謂小提琴演奏家,他將在今後的幾個世紀中引起無可估量的反響。” [1] 

亞莎·海菲茲個人生活

1928年,海菲茲與離異三年的默片演員佛羅倫薩·維多(Florence Vidor)結婚,並收養了她與前夫的女兒。他們後來有了兩個孩子:約瑟法(Josefa,生於1930年)和羅伯特(Robert,1932—2001)。這段婚姻於1945年結束。
1947年,海菲茲與弗朗西絲·施皮爾伯格(Frances Spiegelberg)結婚,並於兩年後有了小兒子約瑟夫(Joseph,又名傑伊Jay)。1962年二人離婚。
海菲茲的後代沒有人成為小提琴家。他的女兒約瑟法是一位詞典編纂者。小兒子傑伊是一位專業攝影師。孫子丹尼爾(Daniel Mark Heifetz)則是出色的鼓手。

亞莎·海菲茲主要作品

亞莎·海菲茲綜述

自16歲起,他先後錄製唱片160多種,銷量已超過300萬張。他改編過150首小提琴作品。還曾與鋼琴家魯賓斯坦、大提琴家弗伊爾曼(後為皮亞蒂戈爾斯基)組成了享譽世界的三重奏組。除小提琴外,他對攝影、園藝以及體育活動都有強興趣。他是一位熱情而不知疲倦的偉大藝術家,一生演奏過無數的小提琴作品。他的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讚揚。
亞莎·海菲茲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1)

亞莎·海菲茲錄音

RCA60261-2-RG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NBC交響樂團/托斯卡尼尼)
RCARCD1-5402 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萊納明希
EMICHS7649292弗蘭克:小提琴奏鳴曲(魯賓斯坦/鋼琴)
RCA7709-2-RG拉羅西班牙交響曲/薩拉薩特:流浪者之歌(RCA勝利交響樂團/斯坦堡)
EMICDH7640302西貝柳斯/柴柯夫斯基/格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倫敦愛樂樂團/比徹姆、巴比羅利)
RCA5933-2-RC 柴柯夫斯基/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芝加哥交響樂團/萊納、明希)
亞莎·海菲茲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2)

亞莎·海菲茲創作特點

海菲茲的演奏技巧準確而輝煌,音色純淨而優美、圓潤而飽滿,富有激情 ,具有動人心絃的特殊魅力。他的力度和色彩變化非常豐富,那絕妙的韻味常常使人陶醉其中。隨着歲月的流逝,他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大。
亞莎·海菲茲 亞莎·海菲茲
直到晚年,他還精力充沛地從事演奏與教學等藝術活動。對這位演出行程150萬海里的偉大小提琴家的普遍評論是:“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出類拔萃、不同一般。”他的名字和小提琴藝術幾乎化成一體,人們一提起小提琴藝術就必然首先想到他。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的聲音;左手有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風格樸實優美,忠於原作,從不炫耀技巧。
海菲茨的運弓。充滿彈性和力度;他對弓子的壓力很大,發出極宏亮的聲音;與此對應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帶來的輝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速度相應都比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極廣,1925-1948年,在他的藝術巔峯期,對各種類型的作曲家他幾乎都留有錄音,其中最為出色者還是民族樂派的作品,這類作品最能適合於他表現其激情的需要。
海菲茨在音樂會上喜歡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納裏",這把琴薩拉薩蒂生前用過,有極美的音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