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爾諾

鎖定
阿爾諾(Arnor),舊譯亞爾諾,也被稱作北方王國,是杜內丹人所建立的王國,位於中洲埃利阿多的土地上。最開始阿爾諾的寶座屬於同時統治阿爾諾和剛鐸的亞爾諾至高王。 [5] 
中文名
亞爾諾
外文名
Arnor
別    名
阿爾諾
創建人
埃蘭迪爾、伊熙爾杜、阿那瑞安
創建時間
第二紀元3320年

亞爾諾歷史背景

亞爾諾建立初期

第二紀元末(第二紀元3320年),埃蘭迪爾建立了亞爾諾。同年,他的兒子們建立了剛鐸王國。兩大王國的歷史從此交集。世人都知道這兩個王國是流亡的杜內丹人的領地。 [5] 
在亞爾諾王國建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努門諾爾人居住在埃利阿多。從塔爾-美尼爾都爾和塔爾-阿勒達瑞安的時代開始,努門諾爾人向外遷徙不為多數,才造成了上述的結果。這片土地本屬於伊甸人,早期的伊甸移民與原住民間的種族交流,才有了現在的居民。埃蘭迪爾和他的子民得到了至高王諾多族的吉爾-加拉德的援助。之後他順舒恩河而上,建立了安努米那斯作為自己的都城。亞爾諾最初更傾向於南部的領地(剛鐸),因為吉爾-加拉德之下的精靈一族生活在舒恩河的對岸。然而數日後,努門諾爾人被索隆的陰影所籠罩,使得他們更向南部居住。這造成的情形是當埃蘭迪爾來到一片居住地時,那兒的人們不像他們努門諾爾人,卻始終與精靈有着友好的往來,也不像亞爾諾南部的剛鐸,他們保留着更多關於遠古時代的知識。 [1]  [5] 

亞爾諾帕藍提爾

帕藍提爾,也叫“遠望之物”,是數顆球狀的晶石,可以起到通訊的作用,如果是一個熟練的使用者,它甚至能傳輸視覺影像。這些晶石原本屬於埃蘭迪爾和他的兩個兒子。晶石由重兵看守,一直在國王的掌控下。晶石一共有七顆,三顆在北方王國,另外四顆在剛鐸。
它們分別是:
  • 埃洛斯提力安晶石,在埃洛斯提力安之塔中,曾經用來與在托爾埃瑞西亞的主晶石相溝通。它不能用來與其他晶石相溝通。
  • 阿蒙蘇爾晶石,保存在阿蒙蘇爾的瞭望塔上。一顆巨大的晶石,曾用來與剛鐸歐斯吉利亞斯大穹頂下的大晶石相聯繫。
  • 安努米那斯晶石,保存在安努米那斯的都城。雖然是顆小晶石,但是卻是亞爾諾諸王經常使用的一顆。

亞爾諾最後聯盟大戰

在第二紀元末,亞爾諾聯合諾多族的至高王吉爾加拉德,共同討伐索隆,史稱精靈與人類的最後聯盟。與南方剛鐸的軍隊聯合後,他們在最後聯盟大戰中與索隆的爪牙一決死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發生在達戈拉德平原,巴拉督爾圍城戰中將戰火直接燒到了魔多本土。埃蘭迪爾和他的兒子阿納瑞安都在戰爭中被殺死。不過伊熙爾杜成功將索隆手指上的至尊戒砍下,獲得了勝利。吉爾-加拉德的傳令官埃爾隆德勸説伊熙爾杜將至尊戒投入末日山中熔燬,但是伊熙爾杜不肯,於是至尊戒被保住了。亞爾諾在戰爭中遭受了重大的傷亡,其中一部分領土已經無人居住。
亞爾諾的第二代國王伊熙爾杜(同時身為剛鐸國王)在第三紀元2年被奧克殺死於金鳶尾沼地之戰中。他膝下的三個大兒子也在戰爭中隕落,只有年紀最小的維藍迪爾安全地留在幽谷才保住了一命,之後他繼任為亞爾諾國王。伊熙爾杜被奧克追趕時,至尊戒從他的指間脱落,從此失去了下落。 亞爾諾國王再也不能在這場毀滅性的損失中恢復曾經的強盛。
維藍迪爾和他的後裔並沒有要求取得剛鐸的王權,王國自此南北分裂。亞爾諾的統治者保留着“至高王”的稱號,而南方的統治者則只稱自己為“國王”。

亞爾諾衰落及分裂

亞爾諾的都城曾是暮暗湖畔的安努米那斯。之後於第三紀元861年,佛諾斯特取代其成為了都城,因為故都人煙漸漸稀少,逐漸被廢棄。
第三紀元861年,隨着第十代國王埃雅仁都爾的去世,埃雅仁都爾三個兒子的王位爭奪使亞爾諾陷入了內戰的動盪。長子阿姆萊斯本來要求得到亞爾諾全境的統治權,但後來改為只擁有阿塞丹地區作為他的領土,而其他的兒子則各自成立了新的王國——卡多藍和魯道爾。
法律上來説,亞爾諾由阿塞丹國王阿蓋勒布一世重新修建,而卡多藍則隸屬於阿塞丹。然而即使阿塞丹被完全摧毀了,大部分亞爾諾子民被持續的戰爭走向滅亡,霍比特人仍然生活在夏爾;人類生活在布理及其他村落;杜內丹人則在幽谷南部河角地重新建立了家園,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成了家喻户曉的北方遊民。

亞爾諾與安格瑪的鬥爭

第三紀元中期,亞爾諾的最大敵人便是由巫王統治的安格瑪。在瑁維吉爾的統治時期(大約是第三紀元1300年),這股新勢力已經發展到越過埃滕荒原。這片土地住滿奧克和索隆的爪牙,並開始入侵魯道爾和卡多藍。巫王實際上是索隆手下的戒靈之王。數年後,阿塞丹的阿蓋勒布一世重新要求得到卡多藍的統治權,並在風雲丘陵修築防禦工事。然而,阿蓋勒布不幸在安格瑪和魯道爾秘密聯盟後而發動的戰爭中犧牲。不過他的兒子阿維烈格與卡多藍聯手,擊退了敵人。他成功地在數年之中守住了前線。接着,第三紀元1409年,安格瑪越過蒼泉河,再次與卡多藍開戰。這次,風雲丘陵被攻佔,阿維烈格也在此犧牲。阿蒙蘇爾陷落後,帕藍提爾卻被救出,併成功帶到了佛諾斯特。卡多藍成為了人煙荒蕪之地,但是安格瑪卻被來自林頓和幽谷的精靈給攔住了去路——埃爾隆德翻過迷霧山脈帶來了援軍。

亞爾諾大瘟疫

另一個威脅出現在北方王國的面前,這一次的敵人是刀劍不入的大瘟疫。最初,它發生在東部,靠近魔多東北部的魯恩內海附近。在羅瓦尼安肆虐後,它又蔓延到了剛鐸的歐斯吉利亞斯。第三紀元1636年,它奪走了剛鐸國王泰倫納和他家族的性命。在疫情嚴重的地方,人口死亡率高達50%。這次的瘟疫幾乎對剛鐸的西部無太大影響,但是卻向北蔓延到了卡多藍。
卡多藍的疫情可謂嚴重,古冢崗最後的杜內丹人終告滅族。巫王派遣出惡靈古冢屍妖來加劇疫情的擴大及惡化。夏爾的霍比特人和其他所有種族也遭到瘟疫波及,受災嚴重。瘟疫向北傳播時威脅逐漸減弱,阿塞丹的北部地區幾乎未受影響。

亞爾諾阿塞丹的陷落

第三紀元1974年,阿塞丹歷史的最後一章掀開了序幕。巫王在嚴冬中發動了入侵。佛諾斯特的都城陷落,剩下的亞爾諾勢力被驅趕到至路恩河對岸的林頓。國王阿維杜伊被迫逃離到佛洛赫爾,向當地的雪人尋求幫助。他的兒子阿拉納斯來到海港,告知奇爾丹阿塞丹陷落一事。奇爾丹迅速作出迴應:派出一艘船北去營救阿維杜伊。佛洛赫爾的雪人看到船隻的到來感到十分不安。洛斯索斯人的首領對阿維杜伊説:
“別騎上這個海怪!要是這些海人有吃的和別的我們需要的東西,那就讓他們拿來,你可以留在這裏,直到巫王回家去。夏天他的力量就變弱了,但現在他的呼吸是致命的,他的寒冷手臂伸得很長。”
然而雪人的建議是正確的 。一場大風暴挾着遮天蔽日的大雪從北方撲來,將船吹到了冰上,並將冰堆上船身。冰壓壞了船的外殼,船沉沒了。末代國王阿維杜伊就這樣死去。先知瑁貝斯的預言成真了,他不幸地成為了阿塞丹“最後一位國王”。由此北方王國滅亡了,但霍比特人仍安然無事地生活在夏爾。霍比特人從本族的首腦人物當中選出一位長官來代行已逝國王的權力。第三紀元1979年,澤地的布卡成為夏爾首任長官。

亞爾諾與安格瑪的最後一戰

阿塞丹的信使來到剛鐸,希望南方的杜內丹人同伴能在對抗巫王時伸出援手。然而,剛鐸自身也被東來者的威脅所困擾,不能立即回覆阿塞丹方面。自從1944年,國王昂多赫爾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營地之戰中戰死後,剛鐸就一直處於衰弱的狀態。亞爾諾的阿維杜伊試圖取得剛鐸的王權,卻被剛鐸議會給回絕了。埃雅尼爾是當時的常勝將軍,也是王室成員之一。他對王位的要求得到了剛鐸議會的許可。
國王阿維杜伊之後向剛鐸發出緊急救援訊號,安格瑪正不斷地入侵他的領土。埃雅尼爾二世也無法立即迴應這一請求,因為剛繼位的他需要先安撫國內的狀況。國王派遣出一艘強力的船隻將他的繼承人埃雅努爾送到北方的海港,支援阿塞丹。不幸的是,他們沒能及時拯救阿塞丹,北方王國自此覆滅。埃雅努爾來到灰港時,精靈和人類都十分高興,併為他們的強壯體格和威嚴所驚奇。船上下來的這隻威武的軍隊是北部中洲數百年沒有見過的強大。其中,戰馬尤其獲得奇爾丹人民的稱讚,因為它們許多都來自安都因河谷。奇爾丹和埃雅努爾以及亞爾諾剩下的軍隊聯合,這是自最後聯盟之戰後,精靈與人類所聯合的最強勢力。大軍再次渡過路恩河,向北行軍。當時巫王佔據着佛諾斯特的都城,聯盟大軍就這樣長驅直入。

亞爾諾安格瑪的滅亡

巫王看到浩浩大軍來臨時並沒有把他們看作非常大的威脅。他狂妄自大,沒有在要塞裏等待敵人進攻,而是出城迎戰,想把他們像幾年前阿維杜伊的勢力一樣輕鬆擊退。但這次戰役不同的地方在於剛鐸有着強大的陸地和海上兵力。大軍繼續前進,而非作防禦之勢,在暮暗丘陵向巫王發動了猛攻,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安格瑪的軍隊完全抵擋不住這攻勢,開始撤往他們的都城佛諾斯特。可是,任何撤退在這時都已徒勞。
剛鐸的騎兵主力繞過丘陵從北方衝殺而至,將他們殺得一敗塗地,後世稱這場著名的戰役為佛諾斯特之戰。巫王放棄了他的新徵服地,逃回了安格瑪。可埃雅努爾的騎兵仍窮追不捨。禍不單行,格羅芬德爾從幽谷率領精靈大軍前來迎擊巫王,將安格瑪徹底擊敗。最後關頭,巫王騎着黑馬衝向埃雅努爾。埃雅努爾本來可以抵擋他,但他的馬卻無法直面邪靈,急忙逃開。當埃雅努爾騎馬趕回時,格羅芬德爾説了一句有名的預言:
“別去追他!他不會回到這片土地。他的末日尚遠,亦不會死於人手。”
這個預言直到一千多年之後才在佩蘭諾平野之戰中實現。

亞爾諾杜內丹人族長

國王阿維杜伊死後,他的兒子阿拉納斯覺察到北方杜內丹人已經沒有足夠實力重新建立阿塞丹王國。他帶領着不多的子民,成為一支穿行在埃利阿多的流浪民族。他不再稱自己為國王或王子,而是族長這一頭銜。正是靠着他們,亞爾諾的王族血脈才得以延續另一個千年,直到第四紀元1年,亞爾諾王國重建。阿拉納斯帶他兒子阿拉海爾到幽谷,將他託付給埃爾隆德,讓他在這平安長大成人。從此到第三紀元結束,杜內丹人族長的兒子一直延續着這一傳統。除此之外,埃蘭迪爾家族的傳家寶也保存在那裏:安努米那斯的權杖、巴拉希爾之戒、納希爾聖劍的碎片和埃蘭迪爾之星。
杜內丹人隱入黯影,等待了許多年月,等待亞爾諾王國的重生之日。杜內丹人族長一共有十六位,皆為直系繼承人,阿拉貢是第十六位也是最後一位。他們在埃利阿多遇上過許多威脅,很多族長皆是英年早逝。例如阿拉貢的父親阿拉松二世就是被奧克殺死的。

亞爾諾魔戒大戰

魔戒大戰爆發的時刻,亞爾諾王國陷落這件事已經過去了近千年,但是北方軍隊仍然參加到這場戰鬥當中。阿拉貢二世是一名北方杜內丹人遊民,在衝突發生時有幾百名手下加入。阿拉貢和他的同伴們一起取道亡者之路,並參加到對抗烏姆巴爾的戰鬥中,最後還截獲了海盜的船隻。在他自己的旗幟下,阿拉貢一行人加入了最後的戰鬥——魔欄農之戰,令索隆倒台的一戰。
其他北方地區也陷入大大小小的紛爭之中。洛絲羅瑞恩遭遇了三次不同的入侵,但都被凱勒博恩和瑟蘭杜伊率領的精靈大軍給擊退了。最後,凱勒博恩一舉拿下多古爾都,終結了索隆在北方的勢力。
夏爾同樣也捲入了戰火之中——薩茹曼的惡棍幫和霍比特人組成的民兵組織。這是魔戒大戰中的最後一役,結果是薩茹曼的死亡以及他手下被抓捕或死亡。後世稱為傍水鎮之戰,代表着霍比特人在這場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

亞爾諾王國復辟以及重聯王國的建立

德內梭爾之子法拉米爾,即為最後的執政宰相,將權力交給了新的國王,但之後國王又將宰相一職交還給他。阿拉貢二世由甘道夫加冕成為國王埃萊薩,重建亞爾諾王國,併入重聯王國之中,定都安努米那斯。之後,他與精靈公主阿爾玟成婚,她之後被封為亞爾諾與剛鐸的暮星王后。索隆消亡後,亞爾諾又重回太平,人民重新定居於此。雖然亞爾諾的人口數量仍不及南方的剛鐸,但他日亞爾諾會成為人口更加密集的地區,即使夏爾從中獨立出去。這片由重聯王國環繞的土地比當時的兩大王國要大上很多。在北部,王國的領土涵蓋路恩河與迷霧山脈之間所有的土地。在南部,涵蓋西邊的黑蠻地,南至遠哈拉德,東至魯恩。這個新盛王國安穩地踏入第四紀元,埃爾達瑞安子承父業,成為了王國的國王。

亞爾諾王國領土

  • 阿塞丹,北方王國的中心城市,與路恩河相鄰
  • 卡多藍,西面以巴蘭都因河為界,北面以東大道為界
  • 魯道爾,位於迷霧山脈、埃滕荒原和風雲丘陵之間

亞爾諾城市、要塞和瞭望塔

  • 安努米那斯,舊都城,位於暮暗湖畔
  • 佛諾斯特,阿塞丹王國的新都城
  • 布理,貿易中心,位於東大道上
  • 瀧德戴爾,由努門諾爾人建成的舊港口與造船場,位於格瓦斯羅河口
  • 阿蒙蘇爾,也叫風雲頂,建立在風雲丘陵中最高處的一座瞭望塔
  • 埃洛斯提力安,在塔丘上的一座瞭望塔
  • 沙巴德,南北大道越過格瓦斯羅河之處的河堡小鎮與港口,位於亞爾諾的南部邊境

亞爾諾語言

亞爾諾人流淌着努門諾爾人的血脈,所以他們的主要語言是西部語。因為和林頓的精靈比鄰,所以他們中至少一部分人,特別是上層階級,會流利地講出昆雅語和辛達語。

亞爾諾名字與語源

亞爾諾是個口語中的詞彙,意為“北方王國”。北方王國在昆雅語中寫作Turmen Follondiéva,在辛達語中寫作Arthor na Forlonnas。這些名字很快無人使用,多數人還是選擇叫“亞爾諾”——“王者之地”。在辛達語的詩歌中,亞爾諾的全稱是Arannor,仿照昆雅語中的Arandórë [2] 
嚴格來説,Arandórë變換成辛達語應寫作Ardor。而托爾金避免寫成Ardor選擇寫作Arnor的原因是從最初辛達語到人類語發展的趨勢會發生這一語音演變。現在看來,更合理的解釋是這名字是昆雅語中arnanóre / arnanor和辛達語中arn(a)dor> ardor而得到的。無論如何這名字寫作怎樣的形式,因為埃蘭迪爾的赫赫大名有了“王者之地”的含義,並彰顯北方王國的地位高過南方王國。 [3]  [4]  Arnanórë這一變形後來也有看到。 [3] 
參考資料
  • 1.    J.R.R.托爾金.精靈寶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魔戒與第三紀元
  • 2.    J.R.R. Tolkien, "Words, Phrases and Passages in Various Tongue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Parma Eldalamberon XVII (edited by Christopher Gilson), p. 28
  • 3.    托爾金信件集,第347封信。
  • 4.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17
  • 5.    J.R.R.托爾金.魔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附錄一 列王紀事-第一篇,努門諾爾諸王。第三節 埃利阿多、阿爾諾,以及伊熙爾杜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