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洲眼鏡王蛇

鎖定
亞洲眼鏡王蛇是眼鏡蛇科的一種蛇類,分佈在我國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風波、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
亞洲眼鏡王蛇有劇毒,又是我國性最兇猛的一種毒蛇。它受驚發怒時,頸部膨扁,能將身體前部1/3豎立起來,突然攻擊人畜。
別    名
眼鏡王蛇
中文學名
亞洲眼鏡王蛇
動物界
眼鏡蛇科
分佈區域
亞洲
又    稱
山萬蛇,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等

亞洲眼鏡王蛇信息介紹

一條成年蛇一次排毒量為300多毫克,對人畜危害極大。眼鏡王蛇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邊緣靠近水的地方。它體形較大,常長達3~4 m,最大長度紀錄達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間有白色條紋;它的腹部顏色為黃白色。幼蛇為黑色,並有黃白色環紋。

亞洲眼鏡王蛇生活習性

亞洲眼鏡王蛇屬劇毒蛇類,體長120-400釐米,體重2-8千克。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樹木中,常在山區溪流附近出現,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一般隱匿在巖縫或樹洞裏,有時也能爬上樹,往往是後半身纏繞在樹枝上,前半身懸空下垂或昂起。晝夜均活動。眼鏡王蛇有劇毒,又是我國性最兇猛的一種毒蛇。它受驚發怒時,頸部膨扁,能將身體前部1/3豎立起來,突然攻擊人畜。毒性為“混合性毒”,一條成年蛇依次排毒量為300多毫克,對人畜危害極大。 眼鏡王蛇為卵生,一般在6月產卵,每次為21-40枚,多者可達50多枚。眼鏡王蛇喜歡獨居。白天出來捕食,夜間隱匿在巖縫或樹洞內歇息。它不僅非常兇猛,靠噴射毒液或撲咬獵物獲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前溝牙類毒蛇。眼鏡王蛇之所以名聞遐邇,是因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鳥類,同時還捕食蛇類,包括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等有毒蛇種。

亞洲眼鏡王蛇形態特徵

亞洲眼鏡王蛇 有溝牙,頭部成橢圓形,頸部能膨大,但無眼鏡蛇狀斑紋;其與眼鏡蛇的明顯區別是頭部頂鱗後面有一對大枕鱗。眼鏡王蛇體色烏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條較窄而色淡的橫帶,唯部為土黃色,腹部為灰褐色,有黑色線狀斑紋。眼鏡王蛇外表猙獰可怕,生性兇猛。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它們的頸部兩側會膨脹起來,併發出呼呼的響聲。
眼鏡王蛇的舌頭很靈敏,能通過空氣偵查敵情,辨別獵物的類別。
具前溝牙的毒蛇。外形一般與眼鏡蛇相似,區別是眼鏡王蛇
①體形較大,常長達3~4 m,最大長度紀錄幾達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
②頭背除典型的9枚大鱗外,頂鱗之後尚有一對大的枕鱗;
③頸部擴展時,擴展部位較窄而長,且無眼鏡蛇的特有斑紋;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1/2 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
④背鱗中段15行,尾下鱗部分成單。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橫斑;腹面黃白色。頸部腹面橙黃色。幼蛇黑色,具34~45個黃白色環玟。

亞洲眼鏡王蛇分佈地區

大多數眼鏡王蛇都分佈在非洲,但是在亞洲也有它的身影。分佈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國外分佈於東南亞、南亞。生活於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區。

亞洲眼鏡王蛇毒性

在毒王榜上排名第9、專以吃蛇為生的眼鏡王蛇令眾多蛇類聞風喪膽,它的地盤休想有其他蛇生存。一旦它受到驚嚇,便兇性大發,身體前部高高立起,吞吐着又細又長、前端分叉的舌頭,頭頸隨着獵物靈活轉動,獵物想逃,可沒那麼容易!最可怕的是,即使不惹它,它也會主動發起攻擊。被它咬中後,大量的毒液使人不到1小時就死亡。

亞洲眼鏡王蛇經濟價值

亞洲眼鏡王蛇 亞洲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的肉具有通經絡、祛風濕等功能,且又體大味美,深受美食家們的青睞。而且,眼鏡王蛇的皮可製革,製作高級工藝品。因此是我國的重要經濟蛇類之一 因為眼鏡王蛇肉質鮮美,蛇皮可製成工藝品,蛇毒、蛇膽又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野外被發現的眼鏡王蛇無一倖免,全部遭到捕殺,如不及時採取保護,有滅絕可能。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名錄中。超過4米的個體近乎絕跡, 和眼鏡蛇一樣,本種也是CITES列為保護的對像之一,這在不少國家只是一紙空文, 由於其棲息環境及食物上的特殊性, 種羣遠比眼鏡蛇脆弱.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眼鏡王蛇理應受到人類的尊重及保護,我希望在久遠的將來, 還能看見巨蛇的身影,還能目睹其王者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