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洲牛帶絛蟲

鎖定
亞洲牛帶絛蟲,絛蟲綱帶絛蟲科動物。
中文名
亞洲牛帶絛蟲
外文名
Asian cattle tapeworm
絛蟲綱
動物界
帶絛蟲科

亞洲牛帶絛蟲形態及生活史

亞洲牛帶絛蟲的成蟲與牛帶絛蟲在形態上非常相似,頭節上均無頂突和小鈎,蟲體外形以及成熟節片的睾丸數目、分佈以及孕節子宮的分支數目等都很相似;惟亞洲牛帶絛蟲蟲體稍短、節片數略少一些。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囊尾蚴階段,即亞洲牛帶絛蟲囊尾蚴體積較小,其內的頭節上具有兩圈小鈎;而牛帶絛蟲的囊尾蚴較大,頭節上沒有小鈎(表1)。
亞洲牛帶絛蟲具有一種特殊的流行模式,表現在其中間宿主、囊尾蚴的寄生部位以及人的感染方式等與牛帶絛蟲都很不一樣。亞洲牛帶絛蟲的自然中間宿主是家豬和野豬、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動物,囊尾蚴主要分佈在中間宿主的肝臟,特別是肝的表面,囊尾蚴的發育成熟時間約4周,人們主要是因為生吃或吃未熟的豬或其他動物的內臟而受到感染;而牛帶絛蟲的自然中間宿主是牛科動物,囊尾蚴主要分佈在中間宿主的全身肌肉組織,很少到內臟,囊尾蚴的發育時間需8~10周,人因生食牛肉而受感染。
表1 兩種牛帶絛蟲的比較
亞洲牛帶絛蟲 牛帶絛蟲 成蟲節片數 260~1016節 1000~2000節 頭節直徑 1430~1197μm 935~1430μm 成節睾丸數 354~1197個 800~1200個 孕節子宮分支數 11~32 14~32 中間宿主 豬、野豬等 牛、其他牛科動物 囊尾蚴分佈 肝臟(多見於表面) 全身肌肉、內臟較少見 發育時間 4周 10~12周 囊尾蚴 長 450~2000μm 1650~5720μm 寬 580~1850μm 1160~3580μm 囊蚴頭節大小 580~1850μm 1160~3580μm 頭節小鈎 有2圈小鈎 無

亞洲牛帶絛蟲臨牀意義

發現亞洲牛帶絛蟲的存在具有重要的臨牀流行病學意義。這主要是由於它是通過豬和其他野生動物傳播,因此在許多不食或少食牛肉的國家和地區也可能形成流行。實際上,調查發現在整個亞洲的東部,從日本、韓國直到我國台灣省,再到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緬甸和菲律賓等都有亞洲牛帶絛蟲的分佈。最近在我國大陸的雲南和貴州省也有了報道。 因此查明我國各地是否有亞洲牛帶絛蟲的存在,對於指導各地制定防制帶絛蟲病的策略和措施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