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洲假鱗毛蕨

鎖定
亞洲假鱗毛蕨(Oreopteris quelpaertensis Holub),金星蕨科植物。產吉林長白山,生林下,海拔1000-1800米。分佈於朝鮮、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北部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中文名
亞洲假鱗毛蕨
拉丁學名
Oreopteris quelpaertensis Holub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假鱗毛蕨屬
亞洲假鱗毛蕨
分佈區域
朝鮮、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北部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亞洲假鱗毛蕨形態特徵

亞洲假鱗毛蕨線稿圖 亞洲假鱗毛蕨線稿圖
植株高(40-)70-105釐米。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鱗片,鱗片亮棕色,卵狀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並具小棒形腺體,全緣。葉簇生;葉柄長10(20) -30釐米,粗3-5毫米,基部褐棕色,向上為深禾稈色,連同葉軸被有較密的鱗片;鱗片亮棕色或淺棕色,卵形、披針形和線形,頂端均具腺狀頭;葉片長(13) 50-70釐米,中部或中部以上寬達(10-)20-30釐米,長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長漸尖並羽裂,向基部漸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20-35對,對生或上部的互生,下部3-4對漸次縮短,基部一對呈三角狀披針形;中部羽片長(5-)10-15釐米,基部寬1-2.5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平截,羽狀深裂幾達羽軸;裂片多數,基部一對最長,三角狀長圓形,圓鈍頭,邊緣全緣或淺波狀,常向下反捲。葉脈分離,側脈單一或在中部以上分叉,伸達葉邊。葉草質,灰綠色,沿羽軸有淺棕色的線形鱗片及灰白色的短柔毛混生,其餘光滑。孢子囊羣圓形,生於側脈中部稍上處,較近葉邊;囊羣蓋圓腎形,棕色,膜質,通常邊緣具腺毛狀小突起。孢子具細顆粒狀紋飾。染色體2n=68。 [1]  [3] 

亞洲假鱗毛蕨生長環境

亞洲假鱗毛蕨
亞洲假鱗毛蕨(5張)
主要生長於海拔1000-1800米林下。

亞洲假鱗毛蕨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吉林長白山,朝鮮、日本的北部和南部高山林下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