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歲

(古代冬至別稱)

鎖定
亞歲,意思是僅亞於歲首(年節),古時將四時八節中的冬至稱為亞歲。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唔返冇祖先”的講法。冬至被稱為“亞歲”、“小年”等,一是説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過年。
中文名
冬至(亞歲)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中華文化圈
節日起源
天文

目錄

亞歲涵義

亞歲,是僅亞於歲首(歲節、年節)的意思,古時將冬至稱為亞歲。冬至,既是節日也是節氣,它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迴歸運動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自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迴歸線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國位於北半球)太陽高度漸漸升高,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對於北半球各地來説,太陽高度自此回升,太陽光逐漸增強。從節氣規律來説,立春是“陰陽”之氣中陽氣升發的始點,自立春起陰陽轉化,陽氣上升,立春標示新輪迴開啓、萬物更生。而冬至則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標示着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立春歲節。 [1] 

亞歲民俗

冬至節是時年八節之一,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唔返冇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先。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拜祭祖先,俗稱“祭祖”。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後,通常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許多地區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2]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冬至吃的餃子與春節吃的餃子含意不同,春節吃的餃子在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餃子含有消寒之意。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食物,最早的時候叫做“餛飩”、“餃餌”等名稱,到了宋代又稱為“角兒”,清代後才成了叫法“餃子”。我國北方地區在冬至這天要吃餃子是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亞歲文學

三國 魏 曹植 的作品《冬至獻襪頌表》説:“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唐 皎然 的作品《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詩:“亞歲崇佳宴,華軒照淥波。”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熙朝盛事》:“冬至謂之亞歲,官府民間,各相慶賀,一如元日之儀。吳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説。”
清 錢謙益 《冬至日感述示孫愛》詩:“鄉人重亞歲,羔黍薦履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