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佗黴姜

鎖定
亞佗黴姜是聞名遐邇的涼果佳品,是新會最出名的傳統土特產之一。它不僅味道獨特,而且名稱也很特別,相傳有一段有趣的歷史。
中文名
亞佗黴姜
主要原料
生薑,檸檬汁,陳皮,砂糖,甘草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食用功效
暑天涼喉生津,,寒天驅風散寒,健胃助消化,防止暈船暈車
儲藏方法
陰涼乾燥

亞佗黴姜命名由來

據説,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會城南山廟對面田心巷住着一個姓鄧的駝子,人稱“亞佗”,一向以賣自己醃製的涼果酸菜營生。有一年銷售不佳,醃在缸裏的姜發酵變黴,駝子急中生智,加入檸檬汁和糖,稱“黴姜”出賣,由於味道獨特,銷路極佳,因而“亞佗黴姜”就出了名。駝子死後,這種黴姜曾絕跡一時。後來各家醬園(涼果醬油店)相仿醃製。到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亞佗黴姜已遠銷廣州、佛山、港澳等地,成為送禮佳品。建國前,以大有醬園醃製的、貼有駝子畫像的商標的產品銷售最好,人們也認“亞佗”商標為正統。建國後,1966年曾一度改名“新會黴姜”,這一年產量由1965年產13.59噸下降到3.99噸。1982年複名“亞佗黴姜”,1983年產量達37.6噸。

亞佗黴姜銷售情況

“亞佗黴姜”是以百餘年老字號新會大有涼果廠生產為正統,歷史最長,經驗最豐富。特別是1975年以後使用了蒸汽真空固體濃縮的方法,80年代初又用上了開條機,壓片機等機械設備。每年生薑收成季節,該廠派專人選肉大,纖維少的生薑搗爛醃製。製作工藝不斷改進,產品也愈趨精良,它不僅氣味醇和,甘香松化而無渣滓,而且還能起到祛風寒、健脾胃、除痰止咳的作用。產品遠銷港澳、馬來西亞、錫蘭(斯里蘭卡)、印度、新加坡、加拿大和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