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亜(讀作:yā yà)是一個漢語漢字。部首為二部 [2]  。是“亞”(亞)的異體字。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GKJG
倉    頡
XMLLM
筆    順
1251221
外文名
Asia; second
注    音
ㄧㄚˋ
漢字結構
單體結構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7
四角號碼
10105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4E9C

文字源流

“亜”字不見於宋代以前之字書,而見於《宋元以來俗字譜·引〈目連記〉》等及《正字通.首卷.從古》,大概為宋元以來之俗體。乃繁體字“亞”訛變而來。
現今日本新字體“亞”亦作“亜” [3] 

基本字義

是“亞”(亞)的異體字。
是“亞”(亞)的異體字。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𠀤衣駕切,鴉去聲。《説文》醜也。象人局背之形。
《爾雅·釋言》亞,次也。《蜀志》諸葛亮管蕭之亞。
《增韻》少也。《廣韻》就也。
姻亞,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詩·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別作婭。
《集韻》《正韻》𠀤於加切,音鴉。《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
《正韻》烏落切。《正譌》與堊同,塗飾牆也。
與惡同。《史記·盧綰傳》綰孫他人封亞谷侯。《漢書》作惡谷。《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印,古亞惡二字通用。
與滹通,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與稏通,稻也。《韻會》䆉稏通作罷亞。
《郝敬讀書通》壓通作亞。《杜甫·上巳宴集詩》花蕊亞枝紅。
《人宅詩》花亞欲移竹。𠀤與壓同。 《字彙》正譌雲:亞本塗飾字,餘皆借義,旣為借義所奪,小篆遂從土作堊字,又從心作惡字以別之。亞、堊、惡本一字,《秦·詛楚文》以亞駝代滹沱,則因聲借用明矣。◎按《字彙》説是,但俗旣習用借義已久,姑載本義於後,以備一字原委雲。 [1] 

字體辨別

亜
字體,同“亞”
中間的是“口”
三畫,並非一筆落成
●在中華民國教育部於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頒佈的簡筆字中,是作為“亞”的簡化。但不久隨即被廢除。見右圖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