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渠法

鎖定
井渠法是中國漢朝所發展出來的地下窨井技術。
中文名
井渠法
方    式
利用古井技術
形    式
打穿若干豎井相連
性    質
隧洞式灌溉渠道

目錄

井渠法簡介

井渠法是中國漢朝所發展出來的地下窨井技術。
漢代張騫西域之後,井渠法傳至西域。為治理鹽鹼地,莊熊羆向漢武帝建議開渠引洛水灌溉。漢朝派遣一萬多名士兵先在地下挖暗渠,再將水從商顏山(今大荔縣北的鐵鏈山)引向東面。《史記·河渠書》載:“武帝初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頹以絕。商顏東至山嶺十餘里間,井渠之生自此始。” [1] 

井渠法高架渠

高架渠(英語:aqueduct)又稱上水道渡槽。是一種人造通道,用來導引水流。有些是純粹用來輸送用水,有些則是用來使船隻運行其中。 [1] 

井渠法虹吸

虹吸(siphon)是一種流體力學現象,可以不借助泵而抽吸液體。處於較高位置的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稱為虹吸管)之後,開口於更低的位置。虹吸管兩端液體的重量差距造成液體壓力差距,液體壓力差能夠推動液體越過最高點,向低端排放。2010年5月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休斯博士(Dr Stephen Hughes)説:“是重力令虹吸管內液體流動,長下端之水將短上端之水往上拉出,再流到下端。”
中國古代酒器九龍杯即是利用虹吸原理製成。 [1] 

井渠法參見

參考資料
  • 1.    Boatwright, A.; Hughes, S.; Barry, J. (2015-12-02). "The height limit of a siphon". Scientific Reports. 5 (1): 16790. Bibcode:2015NatSR...516790B. doi:10.1038/srep16790. ISSN 2045-2322. PMC 4667279 Freely accessible. PMID 2662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