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植燻

鎖定
井植燻,日本著名跨國集團三洋電機公司的創始人,1911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淡路島,一個撐船運貨的船伕家庭。他幼年喪父。飽受生活艱辛,1950年,創辦三洋機電公司。
中文名
井植燻
國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911年2月9日
逝世日期
1987年8月13日
出生地
日本淡路島

井植燻簡介

三洋創始人井植燻曾任職於松下電器產業。
一場啞謎似的談判,鋪墊了一條康莊大道;一個閃光的瞬間,譜寫了一段永恆的歷史。到20世紀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經擁有一百多家從事製造或銷售的子公司及孫公司。三洋電機海外企業的直接生產銷售總額為5000億日元,雄居全日本榜首。整個三洋集團的年銷售額也高達1?5萬億日元,約合110億美元以上。現在的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橫跨三大洋的跨國集團公司。
1950年春節,井植燻到大哥井植歲男家拜年。井植燻告訴大哥説:"我想造收音機。"接着,他將早已醖釀的計劃和盤托出。弟兄倆一拍即合,決定合夥幹。1950年4月,投資為2000萬日元的三洋電機公司宣告成立,井植燻嶄新的"三洋生涯"開始了。

井植燻人物介紹

1911年2月9日,日本著名跨國集團三洋電機公司的創始人--井植燻出生於日本淡路島一個撐船運貨的船伕家庭。他未滿4歲,父親就因病逝世,母親帶着八個兒女飽受生活的煎熬。
1925年夏天,14歲的井植燻高小畢業的第二天,就離開家鄉來到大阪,進入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電器製作所"當學徒。井植燻在松下公司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從學徒到三等職員,從分廠廠長到公司常務董事兼製造部長,成了松下公司內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雄心勃勃的他遏制不住埋在內心多年的慾望,一心想追求屬於他自己的事業。1949年底,他向"大老闆"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辭呈,這對姐夫鬆下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當時,收音機已有普及的趨勢,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政府對收音機徵收30%的高税,售價偏高,老百姓寧願自己買零件裝配,也不買成品,反而造成收音機銷售數量下降。
井植燻認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產出質量上乘而又價格低廉的收音機來,肯定會打開市場。當時,一台5燈收音機的零售價在1萬日元以上。作為同行業小弟弟的三洋電機,要戰勝老牌廠商,就必須把價格降到1萬日元以下。
1987年8月13日,井植燻去世,享年77歲。

井植燻創業歷程

井植燻三洋機電公司

1950年,井植燻和大哥用積蓄2000萬日元辦起了三洋機電公司,從一個常務董事到一個小經理,也許多少人在旁邊笑話他,但井植薰卻很開心,因為是第一次為自己而忙碌!
開始的時候,井植燻被大哥任命為材料設備部長,一天黃昏,他騎自行車上街,因為沒有車尾反光板被警察捉住,説違反了交通規則。“啊!這麼説這是法律規定的?要是真的這樣的話,這可是一樁好買賣。”井植燻腦子轉得飛快,嘴裏不停地嘀咕:“全國大概有1000萬輛自行車,這可是個大市場。”他想到公司裏有一大批銅片的邊角料,以前都是當廢品賣掉,如今正好用來做反光板的底板和連框,這樣就能把反光板的成本降低,完全能夠以低成本贏得競爭優勢。很快,三洋製造的反光板就打倒了松下等老牌子,幾乎獨佔了全部市場。雖然這是小東西,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三洋公司就是這樣逐步壯大起來的。

井植燻生產收音機

接着,三洋要推出自己的拳頭產品。經過深思熟慮,井植燻決定生產收音機。
當時收音機已有普及的趨勢,前景十分廣闊。但由於政府對收音機徵收30%的高税,售價偏高,老百姓寧願自己買零件裝配,也不買成品,從而形成收音機銷售數量下降的奇怪現象。井植燻認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產出質量上乘而又價格低廉的收音機來,銷路肯定會打開。
當時,在日本市場上,一台5燈收音機的零售價格約在1萬元以上。在同行業中還算小弟弟的三洋電機,要想戰勝老牌廠商和雜牌產品,就必須把價格嚴格控制在1萬元以下。這是三洋電機能否在電器行業中站穩腳根的舉足輕重的一步。如果價格能夠得到控制,那麼接下來的一個要求就是性能的提高和外觀設計的改善。
他先走訪了著名的零部件生產廠家,目的是想購入質量上乘的零部件,但著名的廠商不願同無名小卒打交道。於是他馬上調整了自己的採購立場,不求名牌,只求質高。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那些尚未被列入名牌的零部件,按照自己的標準來選擇製造商,解決了貨源問題。
接下來的一道難題是收音機的心臟——真空管,它的價格一般約佔收音機成品批發價的8%左右。真空管的價格是否合理,供貨是否及時,是降低成本的關鍵所在。跟幾家廠商洽談失敗後,他訪問了新日本電氣公司的片岡總裁。這次,他採取了迂迴作戰的策略。 但片岡也是個精明的商人,他接受了井植薰的條件,但也提出了不能把收音機價格定得太低的條件,並以真空管每套價格不得低於600元為限,這樣雙方才得以達成協議,真空管問題得以基本解決。
最後一個難點是外殼設計。當時的收音機,都是清一色的木製外殼。由於製作複雜,大部分為手工操作,一年內要生產出7、8萬個木殼,難度相當大,且成本也很高。這時恰逢塑料工業在日本突然間崛起,逢了天時、地利的井植燻靈機一動,用塑料做外殼,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嗎?他迫不及待地找到積水化學公司商量,經過多次試製,第一台用塑料外殼裝配的收音機終於製造出來了。

井植燻人物成就

初試成功的三洋更是鼓足幹勁往前衝,1952年,在兄長的建議之下,三洋又開始了洗衣機的研製和生產。就在他們的實驗品即將推出的時候,英國胡佛公司的新型洗衣機面世了,可以説,三洋的一切心血都付諸流水,但井植燻沒有泄氣,他權且把已經投入的幾十萬當作學費,再次投入了洗衣機的研製中。
1953年春,日本第一台噴流洗衣機試製成功,同年8月投入生產,被命名為SW-53型,定價28500元,是傳統攪拌型洗衣機售價的一半。它第二次讓世人為之驚歎。經濟評論學家大宅壯一甚至將這一年稱作“電氣化元年”,三洋的成績讓當時的松下幸之助都為之讚歎,這個曾經的屬下已經越來越能幹了。
1955年,再接再厲的三洋公司推出14英寸電視機,同樣是以價格便宜大受顧客的歡迎。當時,日本電視機價格一般為每英寸1萬日元,三洋14英寸電視機以不到10萬日元的價格出售,售價下降1/3之多,很快便佔領了市場。
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社會形成一股仿效美國式文化生活的浪潮,家庭生活追求豐富多彩、便利充足。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被稱之為“三大神器”。因此,三洋電機如果要成為第一流的家電製造商,還必須把目標瞄準到電冰箱上。
1957年4月,生產冰箱的三洋澱川工廠開始開工。他們突破了當時電冰箱的插銷拉門,而改用磁性門封,從而避免了小孩子貪玩被悶死在電冰箱的慘劇,再一次風靡整個日本,從此三洋真正跨入了日本綜合家電製造業。
1961年夏天,日本掀起了一股空調機熱。三洋公司及時推出了獨創的分體式空調。後來又推出了冷暖兩用空調,一改以往空調只有製冷功能的觀念,使空調機幾乎成了一年四季都在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在建立後短短10年內,三洋敏鋭地把握市場的脈搏,不斷創新,出奇制勝,為“創造新生活”連續走出蜚聲全社會的4步妙棋,生產出新型的收音機、洗衣機、電冰箱和空調機,從而奠定了在全日本家電行業中領先的地位。
正如“三洋”的含義是面向三個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井植燻在香港、台灣、加拿大、巴西、美國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到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經擁有101家從事製造或銷售的子公司及孫公司。三洋電機海外企業的直接生產銷售總額為5000億日元,雄踞全日本榜首。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橫跨三大洋的跨國集團公司。

井植燻人物特色

井植燻在他的著名著作《成功源於探索》一書中,第一句話就説:“何謂經營之本?我認為是造就人。”重視人的作用,本是松下公司的經營思想。井植薰從“松下”出來時將這一思想帶到了“三洋”,並加以發展完善。他認為,一家成功的企業,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造人”是比造產品更重要的事。只有“製造”出優秀的企業人才,才能由這批優秀人才去開發、製造、推銷優質的產品。
要想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井植薰響亮地提出“製造社長”、“製造總經理”的口號。因為一個劣質的總經理是不可能塑造出優秀的員工。只有嚴於律己才能糾正別人。在自己的公司,他必須做得比每個人都好。井植燻每天上午去公司上班的時間可以精確到秒的程度。天長日久,公司大樓的門衞竟然把他當成了標準時鍾,每當他的身影出現在公司大門前,門衞就會有意無意地伸手看自己的表,有時嘴裏還會説“今天我的表怎麼慢了一分鐘”。他這種持之以恆地嚴格遵守公司紀律的做法,為全體員工起到了一個良好的表率作用。
“24-16-8”工作制,是他喊出的又一個口號。他認為,董事以上的幹部要具備24小時都為公司工作着想的覺悟,對工作一定要“走火入魔”,時時刻刻為公司操心,甚至晚上做夢也要做公司的夢。對一般管理幹部,則要求每天為公司幹16小時,除了晚上睡覺做夢可以悉聽尊便外,其他時間都必須思考公司的工作。至於一般職工,則要求工作8時,只要上班時間考慮工作就可以了。
在三洋公司,井植燻還有一個長長的外號,叫“一個月出差48次的人”。為了學習最先進的技術,他常常一天之內走訪幾個國家,連休息都談不上了,更別説去這些國家觀光、旅遊、購物了。
井植燻的“欲善人,先律己”的觀念,已被三洋全體員工所接受。一位領導人員只有“塑造自己”,才有資格去“造就別人”,造就部下,並由他們去造出優秀的產品。只有當部下都成為優秀的人才時,他才會懂得如何造就自己,才能去造就他們的部下和周圍的人。這樣下去,就有更多的優秀的人和優秀的產品被造出來,企業才能迅速發展壯大。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三洋才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創造出這麼多的奇蹟!

井植燻競爭的關鍵

井植熏製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年產量為78萬台。而當時日本生產收音機的頭號廠商松下公司,家庭型收音機的年產量也不到5000台,一般廠家更是隻能生產到3000台以下--如果井植燻的這個大批量生產的計劃能夠變成現實,那麼生產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價格便具有競爭力。
井植燻認識到,真空管是收音機的心臟,它的價格要佔收音機出廠價的18%左右,如能爭取到真空管專業廠家的理想價格,收音機成本下降也就有了保證。但是,他找了好幾家廠商談判,結果都沒談成。
井植燻直接找到新日本電氣公司的總裁片岡,説:"我們三洋公司打算生產收音機,問題是真空管的價格,你能否按我收音機的出廠價的10%賣給我?"片岡很是疑惑地看着井植燻,問他:"那麼你的收音機打算賣多少錢呢?"井植燻笑着説:"這是企業秘密,我將在收音機首批銷售日前一天晚上告訴你。""什麼?"片岡被弄糊塗了,"這樣的生意我可從未做過。"但是,片岡畢竟是個商人,熟悉收音機制造流程,也知道真空管的售價一般是整機的8%,而井植燻出的是10%。他盤算後,説:"按出廠價10%定價這個條件我接受,只是你不能把收音機價格定得太低。"
井植燻大笑起來:"這是收音機嘛,價格哪能太低呢?太低了我還能賺錢?我有錢賺的話,你不也有10%的份額嗎?"井植燻的這種談判方法雖然有點像在打啞謎,但卻充分考慮到買賣雙方的利益,雙方都有利可圖。片岡在考慮再三後,報出了價格的下限,不低於600元。這是接近成本550元的極限價。如果井植燻一來就明説出600日元的買入價,那麼談判極有可能要破裂。當然,井植燻這時心中盤算出廠價已是7000日元左右。這個價格既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也不會辜負片岡的大力協助。
真空管價格的談判圓滿地得到解決。還有一個難題是外殼設計。當時的收音機,都是採用木製外殼。由於製作複雜,大部分為手工操作,一年內要生產出七八萬個木殼,難度極大,而且成本也很高。這時,恰逢塑料工業在日本一夜之間崛起,井植燻靈機一動,用塑料做外殼,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嗎?他急忙找到積水化學公司商量,經過多次試製,第一台用塑料外殼裝配的收音機終於製造出來了。
1952年3月,三洋公司生產的SS-52型收音機上市了。它的市場零售價為8950日元,大大低於日本國內同類型收音機的價格,而且塑料外殼非常新潮。這種"價廉物美"的收音機很快就贏得顧客的青睞,三洋電機由此也聲名遠播,全國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井植燻的大名--三洋新型收音機的銷售直線上升,當年就達7?7萬台;第二年又猛增一倍,達到15?8萬台,其市場佔有率躍居日本第二,僅次於松下公司。
在收音機上一炮打響後,三洋公司並未就此止步。1952年三洋公司開發研製出自己的第一台桶狀攪拌式洗衣機。就在將要投入批量生產時,井植燻聽到一個信息,英國胡佛公司製造出了一種新型的渦輪噴流式洗衣機。以往的洗衣機都是攪拌式,靠攪拌翼的旋轉來洗滌,而噴流式則是通過渦輪旋轉產生強大的漩渦狀水流進行洗滌,對衣服磨損小,且去污力強--這無疑是洗衣機的新飛躍。於是,井植燻斷然決定,停止攪拌式洗衣機的生產,集中全力轉向研製噴流式洗衣機。
1953年8月26日,三洋公司終於研製出了日本第一台噴流式洗衣機。這種被命名為SW-53型的新型洗衣機具有佔地面積小、洗滌時間短、省電、省水等明顯的優點,而且售價只有攪拌式洗衣機售價的一半。它在市場上剛一出現,就引起了轟動,搶購如潮。三洋公司又一次令世人驚歎不已!到1954年4月,SW-53型洗衣機月產量已超過1萬台。人們把三洋洗衣機面世且暢銷的1953年稱作為"電氣化元年",這給三洋電機帶來了極高的聲譽。
從此,每年的8月26日這一天,三洋公司都要像過節一樣,來慶祝公司的"電氣化之日"。1955年,三洋公司新推出的14英寸電視機問世,同樣是以物美價廉大受顧客的歡迎--當時,日本電視機價格一般為每英寸1萬日元,而三洋14英寸的電視機卻是以不到10萬日元的價格出售,售價下降將近一半,所以很快就佔領了市場。50年代中期,一股仿效美國式文化生活的浪潮席捲日本,家庭生活追求豐富多彩、便利充足,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被稱為"三大神器"。因此,井植燻如果要成為數一數二的家電製造商,還必須把目標瞄準到電冰箱上。
為在電冰箱生產技術上有所突破,井植燻把大批冶金、電機、化學和物理專家和技術人員一同請進來,共同研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三洋公司富有獨創性的電冰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