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口枋

鎖定
井口枋古建築大木作構件。清式建築稱謂,與宋式建築的平棊枋類同,位於裏拽廂棋之上,為承託天花板之枋木,其高為3.5鬥口,厚1鬥口。 [1] 
中文名
井口枋
外文名
jing-kou purlin(fang)
拼    音
jǐng kǒu fāng
相關名詞
斗拱裏拽附件
所屬領域
中國古代建築
作    用
是承託天花的聯繫件

井口枋簡介

井口枋 井口枋
枋是將每一間內的一攢攢斗拱之間,用方木條串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斗拱層。斗拱中的枋有多種,包括正心枋、拽枋、挑檐枋、井口枋等等。 [2] 
井口枋是在室內的廂拱上的枋。往往在室內有井口天花,這個枋又與天花支條相連,截面呈長方形,所以,將其稱為井口枋。 [3]  井口枋是位於裏拽廂拱之上,是承託天花的聯繫件。 [4] 

井口枋井口枋的計量與計價

井口枋 井口枋
井口枋是安天花用,貼在天花梁或者天花枋旁之枋材,宋式稱平棋枋,明清式稱為天花貼梁。
井口枋拆除、制安工程量按其施作長度(以井口枋裏口面闊、進深長度乘以分井路數)以米計量。
進口枋拆除、制安定額以其施作規格(按枋的寬度分檔:7.5cm,9cm,10.5cm,12cm,13.5cm,15cm,16.5cm,18cm)設項,井口枋拆除、制安按其施作規格及其長度,分別套用(明清)井口枋拆除,制安定額相應項目。 [5] 

井口枋平棊枋

“枋”是與桁條平行的,在橫拱(令拱與慢拱)之上的聯繫構件。在柱頭中線上的枋子,宋代叫柱頭枋,清代叫正心枋。在令拱上的外跳枋子,宋代叫撩檐枋,清代叫挑檐枋(但清代的挑檐枋上都放挑檐桁,宋代用撩檐枋即不再用撩檐栲)。內跳的枋子多為安裝天花用,在宋代叫平棊枋,清代叫天花枋。其他各跳慢拱上的枋子,在宋代叫做羅漢枋,清代叫拽枋,根據其所在部位有裏拽與外拽之分。 [6] 
參考資料
  • 1.    李劍平編著,中國古建築名詞解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第88頁
  • 2.    白麗娟,王景福編著,古建清代木構造 第2版,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4.05,第172頁
  • 3.    白麗娟,王景福編著,古建清代木構造 第2版,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4.05,第173頁
  • 4.    張建平,張程編,園林仿古建築工程計價釋疑,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9,第266頁
  • 5.    張程 張建平編,中國古建工程計量與計價,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272頁
  • 6.    《建築史專輯》編輯委員會,科學史文集 (五) 建築史專輯(2),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年07月第1版,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