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龍河

(山東省膠萊河在高密市的支流)

鎖定
五龍河古記上游名盆渠河,又名嶽溝河。發源於九龍山西麓,北流8公里經大仁和、百尺河兩鄉鎮、8個村莊至中大村村北出境,經高密縣境入膠萊河。境內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 [1] 
五龍河,山東半島膠萊河(北)支流。發源於諸誠縣九龍埠。自南向北,流經諸城市東北部,貫穿高密市東部,至大牟家鎮槐家村東入北膠萊河。長60公里,流域面積490.9平方公里。 [2] 
1950年代以前五龍河“沖決無常”,“大為民害”。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流域內大建水庫攔蓄洪水,下游開挖北膠新河分洪,水患基本消除。
五龍河上游柴溝鎮建有五龍河生態濕地公園,是山東省“省級濕地公園”和“省級畜牧旅遊示範區”。 [4] 
中文名稱
五龍河
所屬水系
北膠萊河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高密市東部
流經地區
諸城、高密
發源地
諸誠縣九龍埠
主要支流
店子河
河    長
60公里
河流面積
490.9平方公里
河    口
高密市大牟家鎮槐家村東

五龍河幹流概況

五龍河在山東半島的位置 五龍河在山東半島的位置
五龍河河道走向及水系分佈 五龍河河道走向及水系分佈
五龍河,上游分東西兩支,皆源於諸誠市九龍埠(九龍山西麓)。東支名五龍河,自土莊鄉山莊東入境,流入李家莊水庫。西支名盆渠河,又名嶽溝河,自土莊鄉常家疃東南流入境內馬旺水庫,兩支流出水庫後至柴溝西合流,稱五龍河,經呼家莊、康莊、蔡家站、大牟家等鄉鎮,至槐家村東入北膠萊河。
諸城市境內經大仁和、百尺河兩鄉鎮、8個村莊至中大村村北出境,長8公里,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高密市境內長52.4公里;流域面積450.9平方公里。該河分南北兩段,以紅埠子莊東之北膠新河為界,北段長13.5公里,流域面積55.4平方公里;南段長38.9公里,流域面積395.5平方公里。 [1-2] 
五龍河上游柴溝鎮濕地公園一段 五龍河上游柴溝鎮濕地公園一段
柴溝鎮一段 柴溝鎮一段
中游闞家鎮初家一段 中游闞家鎮初家一段

五龍河水文特徵

五龍河補給來源,主要靠大氣降水,資源總量隨大氣降水的豐枯而變化。1949至1984年,以1976年為界,前期降水偏豐年份佔50%,偏枯年份佔12.5%;後期降水偏豐年份佔12.5%,偏枯年份佔50%。 [5]  河流多年平均徑流深160.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07億立方米,徑流模數16萬方/平方公里。 [6] 
歷史上,五龍河水患頻繁。清乾隆《高密縣誌》載:五龍河:“沖決無常”,“大為民害”。 [3] 

五龍河主要支流

店子河店子村一段 店子河店子村一段
店子河下流一段 店子河下流一段
五龍河較大的支流是店子河,為左岸支流,上游在井溝鎮,於初家村西入五龍河。河長約15公里。
另有人工河道北膠新河截斷五龍河,1975年開挖,東起梁家村東南,與南北流向的小辛河相接,經蔡家站鄉、大牟家鎮,至西泊子西北出境入北膠萊河。境內長34.24公里,流域面積777.1平方公里。 [2] 
漁池河,發源於昌邑市太保莊東,向東流經丈嶺站,穿膠濟鐵路,入高密縣北斜溝村,匯入五龍河。相傳,很久以前,田戈莊北有一小王莊,村邊建一魚池,後遇大水沖毀,逐漸形成了河流,故名漁池河。自1952年至1975年期間,先後8次削彎築堤,排水暢流。1976年,從角蘭村東引漁池河泄入北膠新河。全長15.8公里,流域面積125平方公里。
麻灣河,明末稱匙家溝。自1921年以來,河水常流不息,故又名常清河。後因該河道穿過三個麻灣村,故更名麻灣河。該河發源於昌邑市丈嶺鄉大官莊東,北穿膠濟鐵路,在萬和屯東注入漁池河。全長10.4公里,河寬20米,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
官河,發源於高密縣闞家鄉康莊,向北流經石牛廟東,從田戈莊東北排入漁池河。全長23公里,河寬80米左右,流域面積407平方公里。據民國《高密縣誌》載:“清雍正十三年知縣王文鼎開挖,故名官河。”1976年,官河下游自朱陽以北併入北膠新河。此後,流經昌邑市只有8公里,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季節性河流。 [7] 

五龍河治理開發

五龍河河道治理

1869年(清同治八年),全線疏浚。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疏浚鐵路至魚池河段,長4312丈。1948年拓寬和疏浚河道。南起大沙塢,北至膠萊河,約4萬米。河牀由30米拓寬至80米,西岸築堤高3米。1950年5月15日始,疏導、拓寬鐵路以北之河道,投工40萬個。1951至1953年,繼續疏導、拓寬和培堤。1954年,對鐵路南8400米河段,疏槽築堤;對鐵路北2700米河堤加高培厚。1964年春,對大沙塢至鐵路橋段,再行加固堤防。1971年12月25日至翌年春,在“農業學大寨,重新安排高密山河”的口號下,對皮貨窩(坡名)至馮家屋子南河道取直,開挖一段新河,全長9100米,擬廢棄呼家莊東大彎道。計遷房百餘間,佔地千餘畝,耗工48萬個,完成土石方71萬立方米。新河首兩千米河道是沙土地,以沙土築堤;新河行洪流速可達3~5米/秒。一旦行洪,勢必釀成潰堤之災,因而十餘年來未敢啓用。1975年5月3至13日,對自皮貨窩(舊道)至和睦屯南段清淤培堤,長2.44萬米,搬動土方42.8萬立方米,投工26.6萬個,投資2.7萬元。 [3] 
每到汛期,北膠萊河因被平度縣境南部河水搶佔河槽,致使高密縣境內北流之五龍、柳溝諸河水屢受北膠萊河水頂託,漫溢決口。清康熙、乾隆年間,曾有知縣擬治理此河,但直至民國時期,仍未根除此患。新中國建立後,雖對五龍、柳溝、小康、小辛諸河多次清淤、拓寬,但每遇特大雨量,岸堤仍時有決口。70年代初,經省、地、縣水利部門勘測設計,始確定開挖北膠新河,以截五龍、小康等河水。

五龍河分洪工程

1975年12月2日,全縣組織8萬餘人投入首期開挖工程(自仁和莊南至五龍河口段,全長9576米),於當月18日完成。繼而,增加2萬人,投入第二期工程(自五龍河口至五里河口,長22227.75米),於1976年1月22日基本竣工。同年2月,完成小辛河至仁和莊南段開挖工程,長2434米。8月完成一、二期土石方尾工。1978年,全部完成沿河橋樑、涵洞和攔河閘等建築工程。該河小辛河口至昌邑縣流河村東入北膠萊河,全長38.81公里,堤內肩距最寬180米。高密縣開挖34.24公里,完成土石方1440萬立方米。建橋14座、涵洞22座、攔河閘3座;總投資1353.6萬元,投工960萬個。新河落成後,縣境北部歷史性水患得以根除。河以南的五龍河、柳溝河等,十年來未曾漫溢決口。新河流域內排水能力提高,地下水位下降,返鹼現象減輕。 [8] 

五龍河攔蓄工程

五龍河攔河閘,位於呼家莊鄉尚家莊南,建設於1970年3月至1971.10,水力自動翻板閘門,15孔,孔寬5.00米,門高2.1米,蓄水深2.0米,容水量20萬立方米。 [9] 
朱翰水庫,位於土莊鄉東朱翰村西南五龍河上游東支,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7.8萬立方米,死庫容0.4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20.00米,頂寬5.0米,溢洪道堰頂高17.20米,堰頂寬 7.0米,灌溉面積800 畝 ,建成時間1966 年,工程量0.32 萬方 , 國家投資5.40 萬元。
刁家溝水庫,位於土莊鄉新勝屯西五龍河上游東支,流域面積 9.5 平方公里,興利庫容 18.6 萬立方米,死庫容0.4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21.23米,頂寬4.0米,溢洪道堰頂高 17.00 米,堰頂寬15.0 米, 灌溉面積840 畝,建成時間 1968年,工程量 0.93萬方 , 國家投資 3.70 萬元。
梁東水庫,位於土莊鄉梁東村南五龍河上游東支 ,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4.6萬立方米,死庫容 0.5 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 36.15米,頂寬 1.5米,溢洪道堰頂高 32.00 米,堰頂寬14.0米,灌溉面積 660 畝,建成時間1967 年,工程量 0.50 萬方, 國家投資4.20 萬元。
尤河頭水庫,位於呼家莊鄉尤河頭村西店子河中游 ,流域面積 32.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0.0 萬立方米,死庫容0.6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23.70米,頂寬1.5米,灌溉面積530 畝,建成時間1967年,工程量2.30 萬方,國家投資2.30萬元。
林家廟水庫,位於子井溝鎮林家廟子村前店子河中上游,流域面積27.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12.4萬立方米,死庫容0.2 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 29.00 米,頂寬2.0 米,溢洪道堰頂高27.00米,堰頂寬 25.0米, 灌溉面積1600畝,建成時間1966年,工程量1.10 萬方 , 國家投資2.70萬元。
東丁水庫,位於井溝鎮東丁家莊西南店子河中上游,流域面積24.0平方公里,興利庫容 30.0萬立方米,死庫容 6.5萬立方米,大壩頂高程35.20米,頂寬3.0米,溢洪道堰頂高33.30米,堰頂寬20.0米,灌溉面積1500畝,建成時間1966年,工程量3.00萬方,國家投資1.40萬元。 [10] 
馬旺水庫 馬旺水庫
馬旺水庫,位於馬旺西南五龍河西支上游。流域面積68平方公里,總庫容2700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1959年10月動工,1960年5月建成主體工程。均質土壩全長1341米,其中主壩長203米,高程15米,頂寬5米;副壩長1138米,高程8米,頂寬6米;溢流堰寬30米,堰頂高程52米,最大泄水量530立方米/秒;鋼筋混凝土無壓管涵輸水洞,輸水流量4.6立方米/秒。1961年春至1982年,先後完成開挖溢洪道、壩後排水溝、非常溢洪道等工程。歷年投工23.7萬個,完成土方85.5萬立方米,石方15.3萬立方米,混凝土1.9萬立方米;總投資119.82萬元。水庫建成後,五龍河下游防洪效果十分明顯。1971年,日雨量多達216毫米,水庫溢洪流量僅15立方米/秒,下游15萬畝土地免受水災。能澆地3.2萬畝。
李家莊水庫,位於李家莊西南、五龍河東支流上。流域面積31.5平方公里。總庫容895萬立方米。屬小(一)型水庫。1959年11月5日動工,次年5月3日竣工。均質土壩長1350米,頂寬5米,高程54.1米;開敞式溢洪道,最大泄水量114立方米/秒;鋼筋混凝土圓管輸水洞,輸水能力4.53立方米/秒。該庫共投工58萬個,完成工程量45.2萬立方米;投資42.15萬元。水庫建成後,能灌地3.04萬畝。 [11] 

五龍河生態建設

五龍河濕地公園 五龍河濕地公園
五龍河生態濕地公園,位於柴溝鎮駐地西側。佔地面積1800畝,由高密市交運集團和柴溝鎮政府投資建設。2017年被山東省評為“省級濕地公園”和“省級畜牧旅遊示範區”。五龍河總項目規劃建設面積12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 [4] 

五龍河流域概況

五龍河流域,自南向北屬於以下幾個鄉鎮:
百尺河鎮,位於諸城市境東北部,鎮政府駐百尺河村,村因河為名,距城區20公里。鎮境清置百尺河練,民國屬七區。1945年後屬埠頭區。1958年2月置百尺河鄉,9月成立百尺河公社。1984年4月撤社置鎮。總面積78.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032畝。鎮境北部山嶺連綿,中南部為波狀平原,地勢北高南低。白龍山位於鎮境北部,百尺河穿鎮境中部總向西北流經9.7公里,東南界有九龍河,東北部有五龍河。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
大仁和鄉,位於諸城市境東北部,鄉政府駐大仁和村,村因明代李姓由山西仁和村遷徙至此,念重思存,遂以原籍村名相仍,後村人繁衍,聚落漸擴,故冠以“大”字。鄉境清屬百尺河練,民國屬七區。1945年置仁和區,1958年2月改置仁和鄉,1958年9月撤鄉歸屬百尺河公社。1984年4月重置大仁和鄉。總面積5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010畝。境內地勢東高西低,仁和北嶺橫貫鄉境中部,嶺南為仁和窪,嶺北為盆渠窪。九龍埠位於鄉境東北部,五龍河、九龍河發源於九龍埠。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穀子、高粱、地瓜、辣椒、蘋果。 [12] 
土莊鄉,在高密鎮西南25公里,平日公路兩側。面積58.82平方公里。人口19022。中共土莊鄉委、鄉人民政府駐土莊。處丘陵地帶,九龍埠橫亙全境,五龍河由此發源。耕地46216畝。主產小麥、玉米、地瓜,花生是主要經濟作物。工業有重晶石礦和石料廠。公路通高密鎮。
呼家莊鄉,在高密鎮西南10公里,五龍河兩側。面積57.998平方公里。中共呼家莊鄉委、鄉人民政府駐呼家莊。轄自然村50個。地勢南高北低。五龍、柳溝、店子三河縱穿鄉境,地下水豐富。耕地53201畝。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河沙儲量大,工業有汽車配件、服裝等廠。有傳統的編席手工業。公路通高密鎮。
初家鄉,在高密鎮西13.4公里,五龍河西岸。面積45.25平方公里。人口20639。中共初家鄉委、鄉人民政府駐初家莊。地勢東南高,西北窪。耕地40382畝。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防氟改水後,18個自然村改善了生活用水。公路通高密鎮。
柴溝鎮,在高密鎮西南20公里,五龍河東岸。面積66.71平方公里。中共柴溝鎮委、鎮人民政府駐柴溝。轄自然村38個。地勢南高北低,多系丘陵。貧水。耕地52371畝。主產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芝麻、花生、油菜籽等。工業有重晶石礦和磚瓦廠等。平日公路與濟青公路在此交會。柴溝集市是縣境南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