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馬街道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轄街道)

鎖定
五馬街道,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地處潞州區東南部,東與郊區老頂山街道相連,南與上黨區郝家莊鄉接壤,西靠英雄南路街道,北隔南護城河與常青街道為界,五馬街道辦事處距區政府約3.5千米, [2]  五馬街道總面積22.1平方千米, [2]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總人口為31840人。 [2]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長治市第二區。 [2]  2018年9月,由原來的“城區、郊區”更名為“潞州區”,延安南路街道由潞州區管轄。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五馬街道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3]  五馬街道辦事處駐城區延安南路256號。 [2]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103萬元,比上年增長15.36%;工業增加值佔全街道生產總值的0.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3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0.48%。 [2] 
中文名
五馬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
地理位置
潞州區東南部
面    積
22.1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城區延安南路256號
電話區號
0355
郵政編碼
046012
人口數量
31840 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晉D

五馬街道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長治市第二區。
1949年,屬長治市城郊區。
1956年,屬市郊區北董、南石槽2個鄉。
1958年,設立惠豐公社。
1959年,設立海豐公社。
1961年,設立工農公社。
1975年,屬郊區工農公社。
1983年,工農公社改為五馬街道。
1985年,析五馬、北董2街道。 [2] 
2018年9月,由原來的“城區、郊區”更名為“潞州區”,延安南路街道由潞州區管轄。 [1] 

五馬街道行政區劃

五馬街道區劃沿革

1956年,北董鄉轄北董、小墳上、小山頭、秦家莊、馬坊頭、喜峯、南山頭、南石槽、北石槽、五馬、李家莊、中山頭、北山頭、焦家莊14個村民委員會。
1958年,惠豐公社轄南山頭、北董、原家莊、信義、秦家莊、焦家莊、中山頭、喜峯8個管區。
1959年,海豐公社增設中天橋、冀家墳、大天橋、南關、溝東、北石槽、宋家莊、北山頭、小羅、溝西、五馬、馬河頭、南石槽、西南關、寨子、西長井、石橋、壺口、南天橋19個管區。
1961年,工農公社轄北石槽、南石槽、五馬、喜峯、北董、北山頭、中山頭、南山頭、焦家莊、秦家莊、原家莊、劉家莊、信義、寨子、宋家莊、西關、馬坊頭17個生產大隊。
1975年,郊區工農公社轄五馬、李家莊、北石槽、喜峯、馬坊頭、西南關、北董、小山頭、南山頭、中山頭、北山頭、秦家莊、焦家莊、南石槽14個村民委員會。轄五馬、喜峯、北山頭、中山頭、南山頭、桃園、北石槽、南石槽、小山頭、北董、秦家莊、馬坊頭、西南關、焦家莊、小莊15個生產大隊。
1985年,五馬街道轄淮海、清華、惠豐3個家屬委員會。
2001年10月,五馬街道轄五馬、李家莊、秦家莊、焦家莊、馬坊頭、北董、喜峯、南石槽、北石槽、中山頭、南山頭、小山頭、北山頭13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轄五馬、李家莊、秦家莊、焦家莊、馬坊頭、北董、喜峯、南石槽、北石槽、中山頭、南山頭、小山頭、北山頭13個村民委員會。 [2] 

五馬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五馬街道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東山社區、香閲四季社區、南石槽村、北山頭村、中山頭村、南山頭村、小山頭村、北董村、秦家莊村、喜峯村、馬坊頭村、焦家莊村; [3]  五馬街道辦事處駐城區延安南路256號。 [2] 

五馬街道地理環境

五馬街道位置境域

五馬街道地處潞州區東南部,東與郊區老頂山街道相連,南與上黨區郝家莊鄉接壤,西靠英雄南路街道,北隔南護城河與常青街道為界,五馬街道辦事處距區政府約3.5千米, [2]  五馬街道總面積22.1平方千米。 [2] 

五馬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五馬街道有耕地面積4455畝。 [2] 

五馬街道人口

截至2010年末,五馬街道總人口為32538人。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轄區總人口318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476人,城鎮化率95.7%。另有流動人口2239人。總人口中,男性17807人,佔55.9%;女性14033人,佔44.1%。人口均為漢族。 [2] 

五馬街道經濟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34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9%,農業增加值佔全街道生產總值的3.9%。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54.7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等。蔬菜種植面積664.1畝,產量2234.75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白菜、黃瓜等,其中西紅柿333.21噸,白菜1023.8噸,黃瓜480.8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7099頭,年末存欄5747頭;羊飼養量1750只,年末存欄1336只;家禽飼養量7.3萬羽。生產肉類790噸,其中豬肉560噸,羊肉18噸;禽蛋1099噸;畜牧業總產值20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8.8%。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103萬元,比上年增長15.36%;工業增加值佔全街道生產總值的0.4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3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0.48%。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商業網點253個,職工654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2011年,五馬街道郵政業務收入17萬元。 [2] 

五馬街道社會事業

五馬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7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3所,在校生523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164人,專任教師134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5所。 [2] 

五馬街道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18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0人,經營管理人才7人,技能人才4人,農村實用人才140人。 [2] 

五馬街道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4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9人。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0.5%。有中央、省、市、區等6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70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 

五馬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5個;病牀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8張。專業衞生人員6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9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000人次,住院手術1120台次,出院病人2800人次。 [2] 

五馬街道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五馬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52户,人數1298人,支出355.2萬元,比上年增長7%,月人均228元,比上年增長18%;城市醫療救助228人次,共支出685820元,比上年增長1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1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210畝,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救災支出2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7.98萬元。 [2] 

五馬街道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五馬街道有郵政網點3個。 [2] 
  • 能源
五馬街道有天然氣管線201.18千米,天然氣用户8600户,燃氣普及率為95%。 [2] 

五馬街道交通

五馬街道境內有東環路等道路過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