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院四系

鎖定
“五院四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法律系的簡稱,這幾所高校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對中國法治發展與法治建設具有重大影響 [1]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和研究生招生考試中,五院四系報考人數較多,是人文社科領域的名校。
中文名
五院四系
外文名
Five colleges and four departments
定    義
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法律系的簡稱

五院四系五院

“五院”發展到今天,已屬於多學科的政法類大學。 [2] 
原名稱
現名稱
北京政法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學院
西南政法大學
西北政法學院
西北政法大學
中南政法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

五院四系四系

“四系”均已改為法學院,成為所在大學的重量級學院 [1] 
“四系”
原名稱
現名稱
北京大學法律系
北京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法律系
吉林大學法學院
武漢大學法律系
武漢大學法學院

五院四系五院概況

五院四系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1952年北京政法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相關院系基礎上建立,首任院長為我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民主人士錢端升先生。北政是我國建國之初人文社科學者最集中的少數高等院校之一。學校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重鎮”。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3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我國與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中國政法大學伴隨新中國的成長而成長,歷經風雲變幻,堪稱新中國政治發展史和法制建設史的見證者。
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9個一級學科參評並全部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並列全國第一,政治學排名全國第八,社會學、哲學、犯罪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史新聞學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德國語言文學均在國內學術界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優秀的高校之一。 [3] 

五院四系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改革開放後國家首批重點大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二期入選高校。
近70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近30萬,是全國培養法治專門人才最多的高校。曾任或現任國家首席、一級或二級大法官和大檢察官的西政畢業生共計53位。在新一屆國家機構主要領導中,畢業於西政的人數僅次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目前,有5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3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60餘位校友擔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全國知名高校法學院中,均有西政畢業生從事教學研究工作,許多國內著名高校的法學院院長都是西政畢業生。在中國法學會組織的七屆共70位“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中,先後有18位西政校友入選,佔比高達26%。
2017年12月,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南政法大學法學一級學科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四所高校法學共同入圍A級學科,並列全國第二,也是重慶市唯一入圍A級的學科。 [4] 

五院四系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併,在聖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1958年,學校併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再次籌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銷;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第二次覆校。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學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 [5] 
2016年學科評估中,法學獲評A級,政治學獲評B級。2018年,學校被遴選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2018年公佈的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結果中,法律碩士專業獲評A檔。 [5] 

五院四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南湖水畔,首義校區位於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70年來,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30餘萬人,畢業生水平和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高級領導幹部、學術精英和商界鉅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6] 

五院四系西北政法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於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法治人才培養基地,是被譽為政法人才培養國家隊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全國法學高等教育立格聯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長安聯盟”的成員單位。
1979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2012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項目”,2014年獲批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2400餘人、博士研究生67人。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現有省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優勢學科3個。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為“B+”。 [7] 

五院四系四系概況

五院四系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成立於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為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北京大學法律學科發軔於1904年,在中國現代法學教育中歷史最為悠久。自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法學院取得了飛速發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法學院校的前列。
北京大學法學院擁有許多蜚聲中外的知名學者、跨世紀的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和新世紀人才,擁有經濟法學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同時,作為擁有國家法學一級重點學科的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在國際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法律史學、知識產權法學等諸多法學二級學科都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實力。憑藉梯隊合理的法學精英師資團隊,北京大學法學院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創建世界一流法學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大學法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條件,教學行政大樓(凱原樓)、科研樓(陳明樓)、四合院(國雙庭院)及法柱廣場均位於燕園東北角,緊鄰風景秀麗的未名湖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近些年來,北京大學法學院在國際化方面不斷推進,已與近百所世界頂尖大學的法學院建立了緊密的聯繫,並在歐美多個著名法學院設立聯合研究機構。2013年,在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QS排名中,北京大學法學院名列中國大陸法學院第一名。2015年至2017年,北京大學法學院連續三年位列QS排名全球前20名左右,穩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名及亞洲前三名。 [8] 

五院四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立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的搖籃”,成為引領法學教育的重鎮、凝聚國內優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溝通中外法學交流的窗口。1998年,人大法學院在全國高校系統中第一個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朝陽大學創辦於1912年,當時被譽為“中國最優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國近代法學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陽,南東吳”、“無朝(陽)不成院(法院)”的美譽。
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資深法學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先後有9名教授13次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過法制講座。
60多年來,人大法學院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併為法學事業的振興和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佈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全國法學學科中均排名第一,並開始躋身於世界一流法學院行列。 [9] 

五院四系武漢大學法學院

武漢大學法學教育源於1908年創辦的湖北法政學堂。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成立時,法學院就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大學校長、著名法學家王世傑周鯁生曾兼任或專任院長;1979年武漢大學恢復法律系,1986年重建法學院,著名法學家韓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學家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學家馬俊駒教授、知名國際法學家餘勁松教授、曾令良教授、肖永平教授先後出任負責人、系主任和院長。現任院長為知名經濟法學家馮果教授。
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資深法學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現有專任教師116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62人,形成以1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為主的學術領軍隊伍和青年創新團隊。
經過百年洗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代代珞珈法律人勵精圖治,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為法學事業的振興和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2017年武漢大學法學學科順利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歷次國內法學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根據2019年度QS全球法學院排名,武漢大學法學學科位列全球第50-100位,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法學院之一,被譽為“珞珈山上的王牌軍”。 [10] 

五院四系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法學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開放以來,吉林大學法學教育和研究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學法律系改建為吉林大學法學院。經過70年的發展和奮鬥,吉林大學法學院已經成為我國法學教育的重鎮和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現任院長由何志鵬教授擔任。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A級評定,在全部參評的109所授權單位中名列前茅。法學學科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和“2011計劃Ÿ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東北亞法律研究中心”“全面依法治國研究中心”等高規格學術研究平台。首批入選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實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法學會的“東北亞高端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也落户本學科。2017年吉大法學入選一流學科,為新時代吉大法學的再出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