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五通鎮
- 外文名
- WuTong Town
- 別 名
- 桑江鎮
- 行政區類別
- 鎮
- 所屬地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
- 地理位置
- 桂林市西北郊
- 面 積
- 263.72 km²
- 下轄地區
- 下轄1個居民社區和2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五通街
- 電話區號
- 0773
- 郵政區碼
- 541109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6.15 萬(截至2018年末)
- 著名景點
- 義江緣景區
- 火車站
- 五通站
- 車牌代碼
- 桂C
五通鎮建置沿革
編輯五代,置義寧鎮,治今五通鎮。
晉天福八年(943年),義寧鎮改為歸義場;尋又改為義寧縣,隸桂州。
南唐開運三年(964年),義寧縣改隸溥州。
宋乾德元年(963年),義寧縣改隸桂州;宋開寶五年(972年),義寧縣廢。次年,復置義寧縣,依舊隸桂州;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義寧縣改隸靜江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義寧縣改隸靜江路。
明洪武五年(1372年),又改隸桂林府。
清乾隆六年(1741年),義寧縣析地另置龍勝廳,隸桂林府。
民國二年(1913年)義寧縣隸灕江道;次月6月,義寧縣隸屬桂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義寧縣直隸廣西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義寧縣屬桂林民團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今鎮域設桑江鎮;次年3月,義寧縣改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2月,今鎮域設五通、仁和、保寧等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義寧縣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義寧縣直隸廣西省;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義寧縣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52年8月11日,義寧縣撤銷後改為靈川縣第八區(五通)第九區(仁和)。
1954年6月,又改為臨桂縣第八區(五通)、第九區(仁和)。
1958年8月22日,設紅旗公社(後改五通公社)。
1959年3月,五通公社分設為五通、保寧兩公社。
1961年6月,調整為五通、仁和、保寧3個公社和五通鎮。
1966年4月,又調整為五通、保寧兩個公社和五通鎮;同年,保寧公社更名為紅星公社。
1969年2月,五通鎮劃歸五通公社。
1973年,紅星公社複名保寧公社。
1984年10月,五通、保寧兩公社撤銷,分別設五通鎮和保寧鄉。
1990年,今鎮境有五通鎮(設14個村公所、1個居委會)和保寧鄉(設8個村公所)。
五通鎮行政區劃
編輯社區 | 五通居民社區 |
---|---|
行政村 | 五通村、泗江村、桐山村、羅江村、柳山村、三友村、仁和村、大塘村、西南村、蓬萊村、江門村、楊梅村、西山村、板屋村、保寧村、伍家村、上祥村、北塘村、西塘村、潯江村、白馬村、步厄村 |
五通鎮地理環境
編輯五通鎮位置境域
五通鎮位於臨桂區北部,地處北緯25°19′—25°32′、東經109°35′—110°09′之間,東接靈川縣公平鄉、臨桂區臨桂鎮,南連兩江鎮,西鄰黃沙瑤族鄉、茶洞鎮,北靠中庸鎮、宛田瑤族鄉,行政總面積263.72平方千米。
[3]
[5]
五通鎮地形地貌
五通鎮氣候
五通鎮地處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因受太陽強熱輻射和季風環流影響,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温和濕潤。
五通鎮水文
五通鎮土地資源
五通鎮人口
編輯五通鎮經濟
編輯五通鎮社會事業
編輯五通鎮教育事業
五通鎮文化事業
五通鎮醫療衞生
五通鎮社會保障
五通鎮精準扶貧
2018年,五通鎮蓬萊村實現脱貧摘帽。至此,全鎮4個貧困村(羅江、西山、北塘、蓬萊)全部摘帽。向上級爭取資金242萬元,為4個貧閒村投人脱貧產業發展,全鎮有108户409人經“雙認定”核實脱貧。向上級扶貧辦爭取3個項目,投資97.07萬元,修路218下米。通過小額信貸、結對幫扶、“雨露計劃”,為2户貧困户發放貸款5萬元。開展產業幫扶工作,為300户貧閒户申清幫扶產業資金88.23萬元。
[3]
五通鎮交通運輸
編輯五通鎮有321國道、縣道五(通)潭(下)公路、五(通)兩(江)公路、五(通)保(寧)公路,五(通)黃(沙)公路,桂(林)三(江)高速公路經過鎮境;貴(州)廣(州)高速鐵路在五通鎮區附近設立一個鎮級站(五通 站)。
[3]
[5]
五通鎮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五通鎮景點有國家AAAA級桂林義江緣景區,劉三姐茶園、廣福山景區、結宅村江心洲農莊。
[3]
- 義江緣景區
義江緣景區位於臨桂縣五通鎮,素有風情長廊的桂林西北旅遊線聚集了苗、瑤、侗、壯等十數個少數民族,雄渾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峽谷激流、梯田壯景和火熱的民俗風情交織在一起,形成桂林獨特亮麗的旅遊景觀。
[6]
- 劉三姐茶園
劉三姐茶園位於五通鎮,距桂林市僅28千米;景區緊靠321國道,佔地面積2800畝,茶園面積1250畝。茶園是解放初期《劉三姐》影片採茶片斷外景拍攝場地,是劉三姐與莫老爺對歌的地方。茶園建築設有茶膳餐廳、品茗軒、亭、閣、農家古老耕作器械博物館、農家綠色食品基地、各種土養家禽養殖場及水果生態園等。
[7]
五通鎮著名人物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行政區劃 .桂林市臨桂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9-09-01]
- 2. 臨桂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臨桂縣誌(1991-2012)[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9:888-891.
- 3. 桂林市臨桂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臨桂年鑑(2019)[M].合肥:黃山書社,2019.11:252-254.
- 4. 五通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7-14]
- 5. 桂林市臨桂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臨桂年鑑(2018)[M].北京:方誌出版社,2018.12:266-267.
- 6. 義江緣 .臨桂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4]
- 7. 劉三姐茶園 .臨桂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4]
- 8. 石智勇再奪奧運金牌 母親:在家做好飯菜待兒歸來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