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華縣萃文中學

鎖定
五華縣萃文中學位於廣東梅州市五華縣。是一所公辦的中學。校舍佔地面積達39095平方米,建築面積14252平方米。學校現有高中、初中教學班30個,學生一千五百多人,教工100人。學校教育教學成績顯著,高考中考均能取得較好成績,升人大學及市重點中學的學生逐年增多,學校先後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各類先進單位。
中文名
五華縣萃文中學
類    別
公辦中學
教師人數
100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五華縣萃文中學歷史沿革

萃文中學有着悠久的歷史,享有崇高的聲譽。她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沿革,經歷了艱難滄桑的時代變遷,發展成了今天初具規模的全日制完全中學。
清同治五年(1866),瑞士巴色教會在元坑村建教堂後,選擇了一個風景宜人、環境幽靜的山坡,創辦了一問初等學校。這就是萃文中學的前身。
清同治十二年,教會創建了中書館(中學),課程開設文學(包括德文、經史、八股試帖、詩詞)、科學(包括物理、化學、數學、測量、幾何、三角)、哲學、神學、體操、音樂等六科。光緒二年(1876),中書館增設師範班,培訓師資以適應教會增辦小學的需要。當年負笈前來求學者,遍及東江、梅江客屬十數縣和東莞、惠陽、寶安等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中書館遷於紫金縣古竹。民國十三年(1924),教會復辦中學,定名為元坑初級中學。至民國十六年停辦。
歲月悠悠,世事滄桑。民國二十七年春,長布地區一批仁人志士、紳士、教友在中書館舊址開辦了萃文中學,取匯聚文化,培育文人之意。中學分春秋兩季招生,學生120人,教員14人。學生來自五華、紫金、龍川、興寧、河源等地。至民國三十七年,有14個班,300餘人畢業。
建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1950年改名為長布中學。因校址偏僻,交通不便,1956年下學期,縣政府撥款在長布紅旗村黃牛山背建起和平樓、團結樓,師生遷入新校上課。1958年9月,學校增辦高中,招生兩個班100人。翌年9月,續招高中兩個班。
1959年添建一座樓房為課室。1960年高中班分別並人五華中學安流中學。1964年興建禮堂一座。1968年開始,學校重新招收高中新生。1996年,為聯絡校友,經五華縣人民政府批准,恢復校名為萃文中學。
萃文中學是東、梅兩江第一所中學,也是粵東地區足球運動的發源地(據《五華縣教育志》)。100多年來,萃文中學羣芳薈萃,英才輩出,桃李滿園,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專家、學者、教授、各界名流、黨政軍領導及各級幹部職工,出其門牆者數不勝數。她對紫五龍河地區文化的普及發展起了“搖藍”作用,載譽四鄰,名播海外。
萃文中學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張日和等革命老前輩曾在這裏從事革命活動,他們“日則善教勤工,建築堡壘;夜則聚集星火,準備燎原”。他們宣傳革命思想,宣傳民主科學,為革命播種、催芽,培育它開花、結果。功載史冊,流芳萬世。  萃文中學開辦之初,制定了校訓、校規、校風、校歌。萃中校歌以其雄壯優美之旋律激勵着學生勤奮好學,奮發上進。其歌詞為:
“巍峨浩蕩萃中,莊嚴璀璨萃中,建立在山半,圖式仿歐風,翠挹琴江,秀鍾石馬,如醒獅猛虎的蹲踞,有俯視一世之雄。這園地真是教育墾區,任何紅桃白李都可移來種,不分南北,不分西東,又是嶄新學府。三民為其綱,五育為中心,生活趣味濃。看看巍峨浩蕩莊嚴璀璨可敬可愛的我們萃中,文明種播四方,校譽垂無窮。”

五華縣萃文中學學校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萃文中學承先啓後,繼往開來,校園建設迅猛發展,校舍日廣,學子日增。1983年集資興建了長中橋;1987年,長布農民企業家張測謀先生捐資興建了“測謀科學館”;1988年,旅港同胞、校友張恩來先生捐資興建了“恩來教學樓”;1994年,旅港同胞、校友廖學人先生捐資興建了“學人教學樓”;1996年,旅港、台同胞、校友曾水成先生、廖學能先生、張權銘先生先後籌資共十五萬元人民幣,設立了獎教獎學基金。1996年,學校興建了實驗樓;1999年,興建了五層綜合大樓,鋪築了水泥硬底化校道;2002年,興建了莊嚴堂皇的校門樓和優雅清靜的百米文化長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強國之本,教育為先。喜看今日萃中,集賢萃英,滿園桃李,競芳鬥豔,繁花似錦,其樂何以? (摘錄於長布風情錄 文: 廖少樞 )